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祁连山位于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平均海拔在4000~5000米之间,山顶有终年积雪,发育了众多的雪山和冰川,在祁连山北麓冲积扇附近的泉水广泛分布,发育了一条条河流,形成多处绿洲,是哺育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源。

材料二:祁连山绿洲分布图


(1)据所学的知识,试从海拔、沉积物、地下水方面比较冲积扇扇顶到扇缘的差别。
(2)祁连山西南侧是青藏高原,东北侧是绿洲广泛分布的河西走廊,分析祁连山脉两侧自然带谱数量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2024-02-2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2 . 图为横断山区碉楼分布示意图,碉楼广泛分布在横断山区的中山台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横断山区的地形特征。
(2)说明横断山区在高海拔山地和河谷地区少有碉楼出现的自然原因。
2020-04-09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下图为“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东西走向山脉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_______(南/北)坡,D表示________(南/北)坡。
(2)乙山D坡自然带数目多的原因是纬度________和相对高度 ________
(3)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的主要原因:________
2023-01-30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考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高山积雪是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研究高山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规划、融雪型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积雪覆盖变化率是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的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

材料二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



(1)分段描述该山夏季不同海拔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析原因。
(2)该山冬季,高海拔地带(海拔3800m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呈下降趋势,试分析其原因。
2021-01-0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永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020·山东·模拟预测
5 . 阅读图文材料, 回答下题。

材料一   新几内亚岛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最高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为大洋洲最高点。全岛不少山峰都是死火山锥,部分山区近期还发生火山喷发,并有频繁的地震。

材料二   新几内亚岛简图


材料三   甲城市气温资料

月份123456789101112
气温(℃)27.127.527.226.925.325.424824.925.226.627.027.3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查亚峰植被形成垂直变化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三,运用所学知识,说出甲城市的气温特征,并分析原因。
(3)深水稻的单产比一般水稻低,分析说明图中乙处沿海平原发展深水稻种植的原因。
2020-03-24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政策解读与配套资源》卷07—2020年山东新高考·选考地理一模冲刺模拟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要求。

材料一雪线指终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

材料二多瑙河是欧洲第二长河。它发源于德国西南部的黑林山东坡,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匈牙利等9个国家,在乌克兰中南部注入黑海,全长2857千米,是世界上干流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左下图为阿尔卑斯山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右下图为欧洲局部示意图。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说明图中阿尔卑斯山高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指出阿尔卑斯山南、北两坡的雪线高度差异,并简析其原因。
7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墨脱县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下游,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平均海拔1200米,由北向南从7756米急剧下降到数百米。县内自然条件优越,有“植被类型天然博物馆”之称,但因交通极其不便,被称为“人间绝域”。

材料二 墨脱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   墨脱气候统计资料

(1)描述墨脱的气候特征。
(2)分析墨脱植被类型多样的原因。
2020-05-13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8 . 小明暑假前往新疆旅游,被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所吸引。下图为“新疆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和天山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明在新疆旅游期间,发现接近北京时间22点太阳才下山。


(1)说明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图中甲、乙两类景观在该地区十分常见。



(2)分析气候对该类景观形成的影响。

小明在天山脚下看到茫茫荒漠,远看山顶则是白雪皑皑,由山麓至山顶还有森林和草甸分布。


(3)分析小明所见天山独特景观的形成原因。

小明在塔里木河沿岸看到大片胡杨林的分布,通过查阅资料得知,胡杨耐旱、抗风沙,能够拔盐改土,被称为“沙漠英雄树”。


(4)说出胡杨林对当地环境产生的生态效益。

小明通过查阅地图发现,新疆的城市和交通线分布很有特点。


(5)说明新疆城市和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020-04-1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怀柔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梵净山古老的变质岩形成于距今约8亿年前洋底。2.2亿年以前,南方大部分地区尚是一片海洋,海洋中的生物碎屑等不断堆积,形成碳酸岩,覆盖变质岩,随后抬升为陆地。大约6500万年以来,贵州东北部隆起。如今,梵净山犹如碳酸岩海洋中的变质岩孤岛(如图左).梵净山生态系统,保留了距今260万年以来古老冰河时期特有物种,成为绿色孤岛”.这里是黔金丝猴唯一的栖息地,存在觅食和休息的日垂直迁移现象(约1300~2000米).图右示意梵净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现状。

(1)推测2.2亿年以来,梵净山这一变质岩孤岛的形成过程。
(2)说明梵净山能成为“绿色孤岛”的理由。
(3)分析黔金丝猴种群生活在1300~2000米地带的原因。
2024-05-01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四川省西部地形及周边略图。

材料二 右上图为澜沧江某河段的白水运动图。白水(形容激流卷起清澈的白浪的形象说法)运动指在有波浪白滩的江河中漂流。横断山区江河尤其是怒江,是世界白水运动的天堂,每年旱季(10月~次年5月),尤其10~11月是最佳月份。金沙江在大量水电大坝修建后白水河段大为减少。

材料三 溜索被称为“空中渡口”,曾经一度是金沙江中游峡谷两岸人们普遍使用的交通方式。2018年7月随着溜索改桥,金沙江上最后一座溜索(右下图)退出历史舞台。

材料四 攀枝花位于金沙江河谷,地处“藏彝文化走廊”腹地,是一座移民城市。海拔937~4195 m,日照时间长,年均温19~21℃,最冷月均温在11℃以上。攀枝花率先提出“康养”(健康与养老服务)理念,大力发展“康养+农业、工业、旅游等”产业,曾经的“百里钢城”正向“阳光花城”转型,目前正在抢抓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机遇。2017年,从外地入攀过冬的“候鸟老人”达15万人次。

(1)从水文角度分别分析怒江开展白水运动的最佳月份为10~11月,以及金沙江白水河段大为减少的主要原因。
(2)从地形与天气角度分析攀枝花干热河谷光照、热量充足的原因。
(3)历史上金沙江溜索成为河谷两岸的主要交通方式,说明其形成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