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云南省区域图及对应地区地貌景观图。

(1)云南省南北相差仅8个纬度,却具有寒温热三带的气候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丙地形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2)依据材料一,分析乙城市最适合发展的工业部门并指出其有利区位因素
(3)依据材料二,分析云南省农业结构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2016-12-12更新 | 10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普通高中高三上学期联合命题考试地理试卷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杨教授的带领下,某校学生到内蒙古中部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开展山地植被垂直分异状况的项目研究。

大青山项目研究手册

自然概括:

地理位置:内蒙古中部,如下图所示。


地形特征:地形复杂,海拔1011m-2269m,总体西部低、东部高,北坡相对平缓,南部起伏较大。

气候特征:年就降水量约400mm,年就蒸发量1800mm。

数据来源:

杨教授通过遥感影像解释分析得出不同高程不同坡向上的植被覆盖度(如下表)

表:大青山植被覆盖度

高程/坡向NNEESESSWWNW
1200-1400m0.3400.3220.2910.2650.2530.2680.3000.324
1600-1800m0.4690.4550.4100.3520.3390.3670.4120.447
2000-2296m0.6330.6220.5390.4770.4970.4970.5360.580

说明:植被覆盖度是一个比值,数值越大,表示植被覆盖率越高。

任务一:探究大青山植被覆盖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同学们根据杨教授提供的数据,分工合作绘制了部分不同高程上各坡向植被覆盖度分布示意图。


(1)根据图例要求绘制完成1200-1400m高程上各坡向植被覆盖度分布图(下图),并说明大青山植被覆盖度的垂直分布特点。

不同高程等级上各坡向植被覆盖度

任务二:比较大青山南北坡植被覆盖度的差异。

研学小组经调查研究发现,大青山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


(2)请结合图文资料说出南北坡植被覆盖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任务三:研究大青山南北坡垂直自然带分布情况。

研学小组经过实地考察,绘制了大青山南北坡自然带垂直分布图(下图)。



(3)请根据图文资料,判断并写出甲、乙两处对应的自然带的名称。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是我国最为典型的山地苔原,它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上部(2000~2500m)。30年前长白山苔原带植被为灌木苔原,主要是灌木和苔藓地衣植物,很少有草本植物,目前,来自林线附近的林下喜温草本植物已经占据苔原带全域。下图是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灌木和草本优势种聚集强度K值的空间分布格局。(注:聚集强度K值小,表明该植物聚集分布明显;反之则聚集分布弱。)



(1)读图,指出近30年来长白山高山苔原带植被的空间变化特点,并说出判断理由。
(2)从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长白山西坡苔原带中低海拔灌木分布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
2021-12-11更新 | 266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度高三上学期高考模拟调研地理试题(二)
4 . 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下面图左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图右为乞力马扎罗山(3°S)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丁地的自然带名称是?
(2)甲、乙两地虽相距较远,但自然带相同。说明乙地自然景观分布的特点,并简述其成因。
(3)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相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5 . 高山积雪是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研究其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用积雪面积除以总面积可得到各高程各季节的积雪覆盖率,将各季节与前一个季节的积雪覆盖率相减可得到积雪覆盖变化率,以此表示各季节的积雪变化情况。下图分别为天山山区各季积雪面积比例图和两条曲线分别示意天山春秋两个季节积雪覆盖变化率与高程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天山山区积雪的时间分布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①天山山区积雪从秋季开始累积,冬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大
②天山山区积雪从春季开始逐渐消融,夏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小
③天山山区积雪,北坡大于南坡
④天山山区积雪分布总体呈自西向东,由南向北减少的特点
⑤天山山区冬季积雪面积所占比例最大,是全年积雪的主要时期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②③⑤
2.根据图分析春秋积雪覆盖率的变化,正确的是(     
A.春季积雪量大致随海拔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多
B.秋季积雪星大致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后减少
C.海拔1000米以下,春季积雪覆盖率比上一季节有所增大
D.海拔1300~5200米之间,秋季积雪覆盖率均比上季节有所增加
3.关于该图两条曲线变化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甲曲线,海拔3800米以下,因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覆盖变化率小于0
B.甲曲线,海拔3800米以上,因气温降低,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
C.乙曲线,海拔1300米以下,因无降水,积雪覆盖变化率为0
D.乙曲线,海拔5300米以上,因气温升高,积雪覆盖变化率小于0
2021-01-2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如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2021-01-19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利津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高山积雪是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研究其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用积雪面积除以总面积可得到各高程各季节的积雪覆盖率,将各季节与前一个季节的积雪覆盖率相减可得到积雪覆盖变化率,以此表示各季节的积雪变化情况。下图分别为天山山区各季积雪面积比例图和两条曲线分别示意天山春秋两个季节积雪覆盖变化率与高程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天山山区积雪的时间分布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①天山山区积雪从秋季开始累积,冬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大
②天山山区积雪从春季开始逐渐消融,夏季积雪面积达到最小
③天山山区积雪,北坡大于南坡
④天山山区积雪分布总体呈自西向东,由南向北减少的特点
⑤天山山区冬季积雪面积所占比例最大,是全年积雪的主要时期
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③④D.②③⑤
2.根据图分析春秋积雪覆盖率的变化,正确的是(     
A.春季积雪量大致随海拔的升高先减少后增多
B.秋季积雪量大致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后减少
C.海拔1000米以下,春季积雪覆盖率比上一季节有所增大
D.海拔1100~5200米之间,秋季积雪覆盖率均比上一季节有所增加
3.关于该图两条曲线变化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甲曲线,海拔3800米以下,因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覆盖变化率小于0
B.甲曲线,海拔3800米以上,因气温降低,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
C.乙曲线,海拔1100米以下,因无降水,积雪覆盖变化率为0
D.乙曲线,海拔5300米以上,因气温升高,积雪覆盖变化率小于0
2020-10-13更新 | 823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联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沿途接纳多条支流,后绕过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此段即雅鲁布大峡各),出中国境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河床海拔在5200米以上,沼泽和湖泊较多;拉孜到派乡为中游,海拔已降到4500米以下,沿岸是西藏农业最发达地区,农产品品质好,被誉为“高原粮仓”派乡以下为下河段,谷底海拔从2800米迅速降至155米。

材料二   雅鲁藏布江一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分布图

(1)描述图中区域内降水的分布特征。
(2)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高原粮仓”农产品品质极优的条件。
(3)1998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首次徒步穿越考察,考察证实该峡谷是“生物物种宝库”“地质博物馆”,请说明理由。
(4)某中学地理组的老师们准备于2019年7月到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海拔5350米)附近进行地质和气象考察。根据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指出此次考察需要注意的事项。
2020-03-03更新 | 15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2020-03-20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a所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2)说明图b中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秦巴山地生长着近千种的药用植物,被誉为“天然中草药宝库”。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草药的消费量迅速增长。巨大的消费需求加速了人们对药用植物的采挖,使该地区的野生中草药资源日趋枯竭。


(3)说明该地区野生中草药种类丰富的原因,并针对野生中草药资源日趋枯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西成(西安至成都)高铁是国家铁路建设的重点工程。该铁路穿越秦岭山区段线路总长135千米,隧道里程为127千米,桥隧比高达94%。该铁路预计于2017年12月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


(4)简述西成高铁桥隧比例高对铁路运营的积极影响。

表1     秦巴山区重要矿产储量

矿产类型

矿产名称

单位

已探明储量

可供规划

利用储量

暂难利

用储量

可供利

用比例

有色金属

铜、铅、锌

汞、锑、钼

万吨

624.6

80.8

88.5%

黑色金属

铁、锰

百万吨

1487.6

173.5

89.6%

能源矿产

百万吨

11070.8

1937.1

85.1%


(5)据表1概括该地区的矿产资源特征。有专家建议将该地区打造成“有色金属之都”,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并阐述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