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乃钦康桑是西藏的四大雪山之一,其附近冰川广布,卡若拉冰川是其中面积最大的一条,左图为卡若拉冰川的边界变化示意图。乃钦康桑东面的羊卓雍错(右图)湖面海拔4441米,是青藏高原南部最大的内陆湖泊,它给湖区周边带来了优越的气候环境条件,使湖区成为西藏山南市重要的畜产区和农产区,湖区盛产在同海拔的其他地区不能正常生长的油菜、豌豆等作物。下表示意羊卓雍错两个年度的各月表层水温均值和多年各月气温均值。


月份1983年水温均值1984年水温均值多年气温均值
1月0.40.6-5.8
2月0.90.8-3.7
3月1.81.4-1.5
4月2.32.62.1
5月4.96.05.8
6月10.212.49.5
7月12.613.89.8
8月12.515.19.0
9月13.514.36.9
10月11.512.52.9
11月5.86.1-1.4
12月2.32.5-4.4

(1)判断卡若拉冰川位于乃钦康桑的哪个坡向,并说明依据。
(2)据表,比较羊卓雍错表层水温与气温季节变化的特点。
(3)分析羊卓雍错8月水温高的原因。
(4)说明羊卓雍错给湖泊周边地区农牧业发展带来的优越气候环境条件。
2024-01-1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全国高考信息卷文综地理试题(01)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球变化由千差万别的区域变化构成,而区域变化研究的重点将集中在生态脆弱区和自然地理过渡地带,如山地、海岸带及水热条件的大梯度过渡带。秦岭是中国南北方气候和地理的重要分界线,其南北地理地貌、气候生态差异巨大。某课题组对秦岭地区森林物候期进行研究。下图为秦岭地区生长季始期(SOG)和生长季末期(EOG)及两者差值,即生长季长度(LOG)随海拔高度的变化示意图(纵坐标数字为一年中的第多少天)。


   
(1)说出秦岭生长季始期和生长季末期随海拔变化的特点。
(2)在海拔1500m以下区域,相同海拔高度秦岭南北坡生长季始期和生长季末期差异比较大,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说明在高海拔地区森林物候期振幅变小的原因。

3 . 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其上限即长白山林线。某研究团队在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1950米左右)对岳桦种群发展演化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受高海拔环境胁迫和全球变暖的影响,岳桦种群的优势树种有从高大独立主干的乔木型向低矮多主干的灌木型演化。

1.研究团队在此处能较多采集到的生物或样本是(     
A.宽大肥厚的叶片B.苔原带生物C.高寒荒漠带生物D.冰芯
2.高海拔环境胁迫不含(     
A.低温冻害B.光照不足C.土壤浅薄贫瘠D.风力强劲
3.分析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岳桦种群由乔木型向灌木型演化的主要原因(     
①全球变暖,积雪期变短,冻害加剧
②全球变暖,降水量增加,光照减弱
③相比乔木型岳桦,灌木型岳桦分布紧凑,抗胁迫能力强
④相比乔木型岳桦,灌木型岳桦分枝更多,光合作用更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17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文综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灌丛化是指草原生态系统中出现灌木或木本物种密度、覆盖率和生物量增加而导致草本植物盖度减少的现象。土壤容重指一定容积的土壤烘干后质量与烘干前体积的比值,其大小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有关。土壤越疏松多孔,容重越小。

红原县(33°N,102°E)位于青藏高原东缘,植被以高寒草甸为主。某研究团队通过对红原县不同灌丛化程度的土壤进行采样(没有灌丛生长的原生草甸)、轻度灌丛化(盖度20%~40%)、中度灌丛化(盖度40%~60%)(盖度>60%)阶段的土壤容重(见图1)。图2示意红原县地形及采样点的位置。



(1)简述高寒草甸生长区的气候环境。
(2)分析从未灌丛化到轻中度灌丛化阶段土壤容重减小的原因。
(3)推断灌丛化过程中草地生长状况的变化。
2023-12-02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顶级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5 . 西双版纳地处横断山脉的南延部分,当地雨林区每年特定时期常有浓雾,这里还有着植被垂直分布的“倒置”现象(下图),在某些河谷地区,随着海拔升高,植被由亚热带类型转为热带类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材料中的特定时期及多雾的原因,正确的是(     
A.春季,季风转换时期,风力较小B.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带来水汽
C.秋季,此时降水较多,温差较小D.冬季,太阳高度较小,气温较低
2.森林浓雾长时间持续能够(     
A.增加大气降水B.避免植物灼伤C.增加植物蒸腾D.改善土壤墒情
3.西双版纳海拔1600~1800米,再次出现雨林为主的植被,是由于(     
A.迎风地形,降水充足B.气流下沉,焚风效应
C.山谷地形,出现逆温D.地形平坦,利于储水

6 . 横断山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和生态保护的优先区域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横断山区实施了多项重大生态恢复和建设工程。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横断山区不同植被分布面积及分布平均海拔发生了明显变化(图)。据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横断山干热河谷地区的乔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分布面积明显扩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断该地区生态建设的主要树种是(     
A.稀树草地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常绿针叶林
2.农田分布平均海拔上升的原因(     
A.品种改良B.退耕还林C.开垦耕地D.交通改善
3.导致20世纪90年代以来横断山干热河谷地区植被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土壤D.人类活动

7 . 山地生态系统是响应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域。小叶章为长白山岳桦林(约1800-2000米)下禾本科草本优势物种。1986年风灾使长白山岳桦林带形成的林窗(风倒区),科考队发现,风灾后的小叶章成功侵入西坡高山苔原带,多分布于火山灰裸地,形成小叶章斑块,且呈扩张趋势,而其他坡向未见此现象。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带降水丰富、蒸发强、生长季短,植被覆盖率高且多匍匐于地表,生长缓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6年风灾对小叶章侵入高山苔原带的影响可能是(     
A.生存空间增大B.获得较多水分C.提供大量种源D.种间竞争增强
2.推测长白山西坡小叶章侵入高山苔原带后,苔原带植被(     
A.数量增多,群落多样性减小B.数量减少,群落多样性减小,
C.数量增多,群落多样性增大D.数量减少,群落多样性增大。
3.其他坡向未见小叶章侵入高山苔原带,其原因不可能是(     
A.内力作用强弱B.全球气候变暖C.演替进程差异D.人类活动干扰
2023-05-16更新 | 380次组卷 | 6卷引用:第18讲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讲义)-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8 . 由气候原因引起的各种自然灾害随山地海拔高度的增加,其发生、分布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形成山地特有的自然灾害垂直带谱。天山山地主要灾害类型有12种,可分为3个带(基带为暴雨一塌方带,中带为融水—冰冻带,上带为风吹雪一雪崩带)。下图示意天山山地自然灾害分布的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天山山地自然灾害垂直带谱完整的原因是(     
A.海拔高度大B.两侧气候差异小C.呈东西走向D.自然带界线分明
2.图中8为热融沉陷(     
A.①②两坡具有对称性B.①坡较②坡持续时间短
C.①坡季节融化层厚度大,沉陷量大D.②坡降水量丰富,沉陷深度大
3.图中9、12表示两类雪崩。与12相比,9类型雪崩发生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3-05-14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山西省晋中市高考三模文综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地形图。


   

材料二   非洲大陆东南部的马达加斯加素以生物多样性著称,这个国家具有与世隔绝的环境,孕育了许多独特的动植物与海洋生物拥有约20多万种动植物。其中许多都是马达加斯加所独有的。马达加斯加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但仅有3%得到开发且主要以小型水电站为主。

材料三马达加斯加经济落后,属最不发达国家之一,旅游业是马达加斯加重要支柱产业,在政府系列支持政策拉动下,2019年全年来马外国游客总数达37.8万人次,超出历史纪录。


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角度,简述马达加斯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2023-09-0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1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高频非选择题50题)-【一轮题型·必刷卷】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题型突破训练(全国通用)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碳是指存在于土壤中各种形态合碳有机物。土壤碳含量输入主要来源于植物凋落物,输出主要是有机质的分解和淋溶。海拔升高会改变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进而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有机质分解与转化。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27°N附近),面积56527hm2,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植被垂直带谱明显。图为研究者甲得出的黄岗山海拔800~1700m间隔100米不同深度土层有机碳含量分布示意图。


   
(1)推测如今的武夷山是否有永久积雪冰川带,用数据进行说明。
(2)分析武夷山针阔混交林带比常绿阔叶林带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多的原因。
(3)研究者乙选取武夷山5个海拔(312m、687m、1153m、1775m、2150m)的土壤进行分析后得出“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你是否赞同乙的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