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5 道试题
1 . 普洱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境内群山起伏,海拔高度在376~3306米之间,人口密度较低,目前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下图为普洱市地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普洱市为核心的中国西南内陆地带,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

(1)分析我国西南内陆地带被称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的主要原因。

普洱市是中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和无量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城市,市内拥有目前中国现存最大面积的原始森林。普洱市是世界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2)说明普洱市物种丰富的主要原因。
(3)简述设立国家绿色经济试验区的意义。
2022-02-23更新 | 1084次组卷 | 11卷引用:专题16 生态安全与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三年真题一年模拟分项汇编(江苏专用)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秦岭山脉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m,不同坡向降水随海拔的变化特征不同。冬季北坡降水较多,其他季节南坡降水多。最大降水高度南坡平均约2200m,北坡平均约2300m。下图为"秦岭南、北坡1~12月份气温直减率变化图"



(1)说明秦岭年降水量随海拔升高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判断①、②线分别对应的坡向(南坡或北坡),并说明判断理由。
2021-04-19更新 | 1007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2021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下图为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m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2)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3)推测甲山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并说明理由。
(4)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差异,并说明原因。
2020-11-04更新 | 49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江都区丁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

(1)分析确定该苔原带在          (阳或北阴)坡遭受干扰显著,其海拔高度主要
                          之间;归纳总结其干扰强度垂直分布的特征是:       
                                                                  
(2)根据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 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
植物多样性的差异是:阴坡         (大于或小于)阳坡,并说明判断依据。(4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较       (高或低),湿度较       (高
或低);其主要原因是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2020-10-15更新 | 75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根据自然带分布规律,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及其气候特点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温带落叶阔叶林——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年较差较小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2.实际上,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了变异,其原因说法不合适的是(     
A.山顶面积小,保存水分条件差B.土层较薄,保水性差
C.山顶风力较大,阳光充足,蒸发量大D.山顶气温低,热量条件差

6 . 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下图示意黄山短尾猴各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图中1、2、3、4代表四个季节黄山短尾猴活动海拔范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判断图中1所代表的季节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下列关于黄山短尾猴在马尾松林范围内活动特点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海拔低,地表植被结构多样B.海拔低,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C.黄山短尾猴喜食马尾松叶D.黄山短尾猴喜居温暖环境
3.近年来黄山地区人工投食现象不断增多,此举对短尾猴产生的长远影响是
A.限制了黄山短尾猴的活动范围B.保障了黄山短尾猴的食物供应
C.增强了黄山短尾猴的生存能力D.破坏了黄山短尾猴的栖息环境

7 . 祁连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下图为祁连山东北坡和西南坡植被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祁连山西南坡与东北坡自然带谱差异及其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西南坡丰富——基带海拔高B.东北坡丰富——基带海拔低
C.西南坡稀少——光照不充足D.东北坡稀少——水热更欠缺
2.推测全球气候变暖后,祁连山灌木
A.生长上限下降、下限不变B.生长上限和下限均提高
C.生长上限提高、下限不变D.生长上限和下限均下降
2020-05-15更新 | 26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启东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8 .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用于指导农业耕种时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下左图为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下右图为某年5月25日我国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和收获进度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一带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如今已变成了“寒露种麦正当时”,其原因主要是(     
A.改良耕作制度B.全球气候变暖
C.采用优良品种D.温室大棚育种
2.丁地一带冬小麦“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平川”,体现了(     
A.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019-10-0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修远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泉水”,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


材料二 下图为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1)巴音布鲁克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有     
(2)从水循环角度,简述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原因。
(3)天山垂直自然带谱中数字1-5分别代表的自然带是山麓草原带、云杉林带、     、高寒荒漠带、     。B坡分布有云杉林的原因是     
(4)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描述巴音布鲁克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019-09-26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扬州高邮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10 . 读“北半球某大陆西岸的山地西坡各月降水量(单位:mm)随海拔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地1~5月同一海拔上降水量变化的原因有
A.西风带逐渐北移,影响减弱
B.信风带逐渐南移,影响增强
C.赤道低气压带逐渐南移,影响减弱
D.副热带高气压带逐渐北移,影响增强
2.关于该山地自然带的叙述,正确的有
A.东坡山麓可见针阔混交林带
B.同一自然带分布呈东坡高西坡低
C.西坡山麓可见硬叶林带
D.同一自然带分布呈东坡低西坡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