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雪线是山地常年积雪带的下限,主要受降水量、气温、坡向等因素影响。植物孢子或花粉在盛行风吹送下,随着降雪封闭在冰川中,这是研究区域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下图示意安第斯山脉的所在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雪线处的多年平均数据中,M山低于N山的是
A.海拔B.气温
C.气压D.光照
2.N山雪线最高的月份和坡向是
A.1月,东坡B.1月,西坡
C.7月,东坡D.7月,西坡
3.钻取的表层冰芯样本中,孢粉类型最丰富的冰芯来自
A.M山的东坡B.M山的西坡
C.N山的东坡D.N山的西坡
2 . 下图为某地区土地利用及农业垂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该地区可能位于
A.阿尔卑斯山地区B.印度半岛东部
C.中南半岛D.南美洲西北部
2019-07-0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终碛是冰川末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即冰川活动处于平衡状态时)逐渐堆积起来的冰川堆积物。而终碛堤是由终碛堆积而成的弧状堆积堤坝。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形成的终碛堤特点相差较大。读我国西北某地区山岳终碛堤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山岳终碛堤最可能位于(     
A.高山草原带B.高山冰川带
C.高寒荒漠带D.高山针叶林带
2.图中两道终碛堤显示(     
A.气温降低,冰川扩张B.气温降低,冰川退缩
C.气温升高,冰川扩张D.气温升高,冰川退缩
3.与大陆冰川相比,山岳冰川的终碛堤(     
A.海拔较高,长度小B.海拔较低,长度大
C.海拔较高,长度大D.海拔较低,长度小
4 . 假设下图中山地海拔相同,根据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判断它们的纬度由高到低依次是( )
A.②④③①B.④③②①C.④③①②D.③④①②
2.上面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图谱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3.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两坡明显不一致,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差异B.海拔C.水分状况D.土壤差异

5 . 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公路位于
A.吉林B.内蒙古
C.西藏D.新疆
2.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A.洪水频发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D.路面冻融沉降
3.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D.灌丛荒漠带
2019-06-08更新 | 12355次组卷 | 55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6 . 下图表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的自然带是(       
A.积雪冰川带   高寒荒漠带   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   积雪冰川带   高山草原带
C.高山草原带   高寒荒漠带     积雪冰川带
D.高山草原带   积雪冰川带   高寒荒漠带
2.形成该山地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海陆位置B.纬度位置
C.山脉走向D.山体坡向
3.引起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水热条件B.土壤类型
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
4.该山地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B.40°S附近
C.40°N附近D.极圈附近
7 . 读“沿我国某山地南北向剖面1月平均气温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山地最可能属于(  )
A.南岭B.秦岭C.天山D.阴山
2.该山地气温最低处位于(  )
A.北坡海拔200-500米B.南坡海拔200~500米
C.北坡海拔500~1500米D.南坡海拔500~1500米

8 . 雪线是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下图是依据我国某山地众多山峰雪线的高度绘制而成的雪线分布模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山地可能是
A.秦岭B.武夷山C.南岭D.横断山
2.27°N附近雪线低,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B.纬度C.坡向D.植被
3.图中30°N附近山麓地带可能为
A.湿热环境B.干冷环境C.干热环境D.冷湿环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按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
2.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B.水分
C.坡向D.地形
3.丙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B.海拔低C.处于阴坡D.处于背风坡

10 . 对深居内陆的干旱地区而言,最重要的水源之一便是高山积雪。为了加强对当地水资源规划和融雪型灾害的防治,人们开始研究高山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积雪覆盖变化率为正,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否则为减少。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及风力作用对积雪覆盖面积的减少都会产生重要作用。下图为中亚北部干旱地区某高山积雪覆盖变化率在不同季节随海拔升高而变化的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冬季积雪深度深、覆盖面积广,将会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表现在(          )
A.使冬季风速有所降低
B.河流冬季补给量不断增加
C.加剧了当地冬季寒冷程度
D.使土壤湿度不断降低
2.关于该山冬季高寒地带积雪覆盖面积呈下降趋势的原因是 (        )
A.气温随海拔升高不断下降
B.海拔越高,积雪的升华量不断减小
C.高海拔地区多大风,部分积雪被强风搬至低处
D.随海拔升高,太阳辐射越来越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