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1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约800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大规模喷发,形成了全域性火山喷发物裸地。火山喷发改变了成土母质、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火山喷发后,植被重新发育,依次呈现亚高山针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高山冻原的变化,但这种完整的垂直变化仅出现于北坡,东坡海拔较高处的自然带呈斑块状分布,自然带演替较慢。长白山的苔原,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天池周围地表,是寸草不生的沙砾,顺坡往下几十米,便有植物出现,一直到2100米左右的岳桦林,皆是苔原带,苔原带内几乎所有植物都是低矮的,不但矮,甚至呈垫状,都有粗壮的根。每逢花节,长白山苔原盛开鲜艳而独特的花朵,宛若五彩斑斓的地毯。



(1)推测长白山苔原带花节最有可能出现的月份并分析理由。
(2)分析长白山完整的植被垂直分布仅出现于北坡的原因。
(3)说明长白山东坡自然带演替较慢的主要原因。

2 . 山地生态系统是响应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域。小叶章为长白山岳桦林(约1800-2000米)下禾本科草本优势物种。1986年风灾使长白山岳桦林带形成的林窗(风倒区),科考队发现,风灾后的小叶章成功侵入西坡高山苔原带,多分布于火山灰裸地,形成小叶章斑块,且呈扩张趋势,而其他坡向未见此现象。长白山西坡高山苔原带降水丰富、蒸发强、生长季短,植被覆盖率高且多匍匐于地表,生长缓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86年风灾对小叶章侵入高山苔原带的影响可能是(     
A.生存空间增大B.获得较多水分C.提供大量种源D.种间竞争增强
2.推测长白山西坡小叶章侵入高山苔原带后,苔原带植被(     
A.数量增多,群落多样性减小B.数量减少,群落多样性减小,
C.数量增多,群落多样性增大D.数量减少,群落多样性增大。
3.其他坡向未见小叶章侵入高山苔原带,其原因不可能是(     
A.内力作用强弱B.全球气候变暖C.演替进程差异D.人类活动干扰
2023-05-16更新 | 380次组卷 | 6卷引用: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单元考点卷)-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地理单元精讲·速记·巧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3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土壤D.地形
2.图中稀树草原区域的特征是(     
A.木质大藤本和附生植物多B.地表风化壳厚度较大
C.树木的树干粗大两端较小D.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
2023-04-10更新 | 819次组卷 | 5卷引用:5.2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4 . 三工河流域(43°09'N—45°29'N,87°47'E—88°17'E)位于天山博格达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流域内可分为山地区、平原区、沙漠区,其中平原区居民点、农田遍布。下图示意三工河流域不同海拔高度主要外力作用的分布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最可能发育森林的海拔范围是(     
A.500—800mB.800—1700mC.1700—2800mD.2800—3700m
2.三工河流域平原区内,自南向北(     
A.土壤保水性变差B.人口密度增大C.流水沉积物变细D.农业投入增大

5 . 下图为我国贺兰山东西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甲处的自然带以及造成其在东西坡分布范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冰雪海拔高B.常绿阔叶林带东坡气温高
C.温带荒漠带西坡光照弱D.山地针叶林带东坡降水多
2.图中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规律

6 .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自然景观形成原因复杂,地区差异极为显著。下图示意我国某主要山脉的主峰垂直自然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山地位于(     
A.河南B.新疆C.青海D.西藏
2.⑦山地寒温针叶林带只在北坡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纬度D.光照
3.该山雪线分布规律与其他自然带明显不同,原因可能是(     
A.南坡是迎风坡,降水量大B.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
C.北坡是向阳坡,温度高D.北坡是迎风坡,降水量大

7 . 山地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的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雪线是永久积雪冰川的下界。读“安第斯山脉某段的植被垂直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依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自然带A最可能的是:(     
A.热带草原带B.针叶林带C.常绿阔叶林带D.针阔混交林带
2.关于该山地林线与雪线说法正确的是:(     
A.东坡与西坡相比,雪线更高、林线更低
B.东坡比西坡雪线要低,原因是东坡为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更丰富
C.东坡比西坡雪线要低,原因是东坡为信风的背风坡,降水更少
D.东坡比西坡林线更低,原因是东坡水热条件更差

8 . 积雪覆盖变化率是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各段积雪及变化特点是(     
A.海拔5000米冬夏积雪面积一致B.海拔5300米以上夏季积雪面积增加
C.冬季海拔500米左右积雪面积最多D.夏季海拔3700米左右积雪面积最少
2.推测该山冬季海拔4千米以上积雪覆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降低B.降水增加C.风力强劲D.地势陡峻
9 . 自然环境某要素的特征,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请结合本题材料与图片,完成以下题目。

材料一: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缘,墨脱公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选线规划,直到2013年才建成并全线通车。多雄拉和嘎隆拉隧道是墨脱公路的控制性工程。其中,海拔3700m的嘎隆拉隧道穿越了多条断裂带,修建难度大。墨脱公路的贯通,让喜马拉雅山脉不再成为阻隔,有利于促进我国藏南地区的发展。左下图示意墨脱及其周边区域,右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东段地层地貌剖面示意图。



(1)、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恒河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堆积C.冰川侵蚀D.流水堆积
(2)多雄拉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但却形成谷地,其成因是________。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说明隧道选址在多雄拉的原因________

读“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上图反映了自然景观随________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是以________的变化为基础形成的。这种变化规律被称为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4)南坡的基带为________。对比南、北两坡,积雪冰川带分布的海拔较低的是________坡,主要原因是________

材料二:与喜马拉雅山南麓热带、亚热带自然景观不同,祁连山北麓呈现出的是温带自然景观。



(5)造成祁连山北麓与喜马拉雅山南麓自然景观差异的是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6)祁连山自东向西自然景观呈现巨大差异,东段以森林为主、中段以草原居多、西段则多为荒漠。这种差异反映了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请简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________

10 . 图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自然带的名称分别为(     
A.季雨林带、积雪冰川带B.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C.季雨林带、苔原带D.常绿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2.图中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北坡比南坡低,主要原因是北坡(     
A.坡度更陡B.水热条件比较差C.土壤更肥沃D.光照条件更优越
3.该山地可能位于(     
A.辽宁省B.天津市C.湖北省D.西藏自治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