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根据青海湖相关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北依祁连山东段。图是东祁连山垂直自然带谱分布图。


(1)与东北坡对比,分析祁连山西南坡垂直自然带的差异及成因。

青海湖湖滨区面积广大;图为湖滨至周围山地间气温、降水与实测蒸发量计图。


(2)据图推断青海湖湖滨土壤水分的来源区,并从水量平衡角度说明理由。
2023-01-06更新 | 571次组卷 | 2卷引用:地理-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北京专用)

2 . 高黎贡山属青藏高原南部、云南横断山系中最西部的一列山脉,山体北高南低,是著名的深大断裂纵谷区,有着极典型的高山峡谷自然地理垂直景观和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图为高黎贡山南北部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高黎贡山林线(     
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C.南高北低D.南低北高
2.图中M自然带可能是(     
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荒漠草原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有关该地区的环境特征及其成因是(     
A.河谷灌丛带水源充足B.生物资源丰富水热条件
C.断裂纵谷位于板块生长边界D.高山和峡谷流水溶蚀作用
2022-02-13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测试地理试题

3 .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是著名的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历山舜王坪草甸(海拔2100〜2358m)进行野外地理实践活动,分别在距离游览路径两侧0m、4m、8m、12m处设置样带,调查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的变化。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读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影响舜王坪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坡面朝向B.海拔C.人类活动D.地势起伏
2.据图判断优势物种最不明显的地区位于游览路径两侧(     
A.Om处B.4m处C.8m处D.12m处
3.舜王坪草甸物种均匀度呈现单峰规律。对该分布规律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0m处人类干扰最大,植物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劣
B.4m处人类干扰较大,少数耐性较强植物优势较大
C.0.8田处人类干扰较小,植物种类较多
D.12m处人类干扰最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
2020-12-14更新 | 161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龙海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年上学期开学考地理试题

4 . 由气候原因引起的各种自然灾害随山地海拔高度的增加,其发生、分布也产生相应的变化,形成山地特有的自然灾害垂直带谱。天山山地主要灾害类型有12种,可分为3个带(基带为暴雨一塌方带,中带为融水—冰冻带,上带为风吹雪一雪崩带)。下图示意天山山地自然灾害分布的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天山山地自然灾害垂直带谱完整的原因是(     
A.海拔高度大B.两侧气候差异小C.呈东西走向D.自然带界线分明
2.图中8为热融沉陷(     
A.①②两坡具有对称性B.①坡较②坡持续时间短
C.①坡季节融化层厚度大,沉陷量大D.②坡降水量丰富,沉陷深度大
3.图中9、12表示两类雪崩。与12相比,9类型雪崩发生的季节最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3-05-14更新 | 296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土壤有机质中的碳元素含量即为土壤有机碳,是土壤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植被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有机质的分解和淋溶会导致土壤有机碳流失。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植被垂直带谱明显,影响着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垂直变化。下图示意武夷山主峰黄岗山海拔800~1700m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分布。



(1)说出植被与土壤表层有机碳含量的关系。
(2)描述武夷山主峰黄岗山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的分布规律。
(3)与常绿阔叶林带相比,分析武夷山针阔混交林带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多的原因。
2023-02-12更新 | 11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境内多山,有不少山峰海拔在2000-4000米之间,且呈东北-西南走向连绵分布在新西兰南岛。独特的自然环境使新西兰植物种类丰富,形成多样的自然植被景观。下图为新西兰北岛、南岛自然植被分布图。



(1)指出新西兰大陆地带性的植被类型及分布特点,并说明理由。
(2)比较北岛和南岛大陆地带性植被的景观差异。
(3)阐释南岛西部和东部自然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
(4)推测南岛山脉海拔不同的山峰分布的主要植被类型。
2023-09-05更新 | 215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菁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质量检测联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罗拉多高原西南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也是地球上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该峡谷东西蜿蜒446km,平均宽度16km,平均深度超过1500m,壁立千仞。下图示意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理位置及其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分布。


      
(1)指出科罗拉多大峡谷南、北坡植被类型数量的差异,并说明导致此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科罗拉多大峡谷北坡山腰利于森林分布的条件。
(3)简述科罗拉多大峡谷谷底动植物资源稀少的原因。

8 . 位于我国广东省的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优越,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保护区内山顶(海拔1587米)、山脊处,分布有斑块状草地与森林的交界处,被称为“假林线”。研究表明,石门台“假林线”的形成与山顶效应(山顶环境条件不利于森林发育的现象)关系密切。



1.假林线附近的林冠层多致密、低矮、侧枝扭曲,其原因主要是该地(     
A.风力强劲B.太阳辐射强烈C.气候干冷D.土层厚而贫瘠
2.受山顶效应影响,假林线以上的植被(     
A.以乔木为主B.群落结构简单C.幼苗死亡率较高D.生物量较高
2022-12-19更新 | 335次组卷 | 3卷引用:地理-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山东专用)
9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东部某山地发育有典型的高山灌丛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较薄,砾石比重较高。该高山灌丛带的2140~2220m海拔处,以耐寒矮小灌木为主,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至2140~2220m处的灌丛带,而其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度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


灌丛带植被与土壤间的联系密切,土壤理化性质会因植被类别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1)描述该山2140~2220m海拔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海拔高度、坡度的关系。
(2)判断该山2140~2220m海拔处的高山灌丛带,草本植物入侵前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的所在部位,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横断山区是中国地形一、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区海拔差异大,由一系列纵贯南北的山脉与河谷组成。冬季山区的降水多以积雪形式存储,随着春季气温升高,中低海拔地区的积雪开始融化,雪线以上区域终年被积雪覆盖,冰川和冻土分布广泛。在横断山区低海拔地区,降水量与积雪覆盖率呈负相关,在高海拔地区,降水量与积雪覆盖率呈正相关。下左图示意横断山区平均积雪覆盖率(单位:%),图中地区颜色越深,表示该地区平均积雪覆盖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下右图示意2001~2019年横断山区平均积雪覆盖率变化情况。



(1)简述横断山区不同海拔平均积雪的覆盖情况。
(2)研究表明,海拔3000m以上与海拔1000m以下的地区积雪覆盖率较为稳定,试分析原因。
(3)从降水的角度分析低海拔地区积雪覆盖率低的原因。
2022-03-17更新 | 715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喀什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