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不同海拔地区受植被类型及生长阶段、降水与蒸发等因素影响,往往具有不同的土壤含水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山地土壤水分平衡点(蒸发量与降水量相等处)出现的海拔高度相应发生位移。我国某内流湖流域海拔较高,植被大多分布在3200~3800,海拔较高处发育草甸植被和草甸土,该流域不同海拔和不同植被生长阶段的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如下图),而非生长季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没明显变化,土壤水分平衡点主要由生长季的水分收支决定。



(1)简述该流域3200~3800m生长季土壤含水量的时空变化特点。
(2)推测该流域3200~3800m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特点,并说明理由。
(3)判断该流域土壤水分平衡点出现的海拔高度,并分析平衡点以上区域水分盈余的原因。
(4)在降水保持稳定情况下,推测气候变暖对该流域水分平衡点海拔高度的影响,并说明推测理由。
2022-08-29更新 | 63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入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东部某山地发育有典型的高山灌丛带,其土壤有机质丰富,但土层较薄,砾石比重较高。该高山灌丛带的2140~2220m海拔处,以耐寒矮小灌木为主,草本植物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几十年来,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至2140~2220m处的灌丛带,而其原有灌木开始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不同海拔高度和坡度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


灌丛带植被与土壤间的联系密切,土壤理化性质会因植被类别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改变。随着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而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


(1)描述该山2140~2220m海拔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海拔高度、坡度的关系。
(2)判断该山2140~2220m海拔处的高山灌丛带,草本植物入侵前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的所在部位,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草本植物入侵后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哀牢山纵贯云南中部,呈西北——东南走向,是横断山地和云贵高原的分界线。科考队经考察发现,哀牢山东西坡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受地形和降水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下图为哀牢山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的垂直分布示意图。



(1)描述哀牢山东西坡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的共同特征。
(2)分析导致东坡山麓地带物种丰富度低的主要原因。
(3)说明海拔2000m以上东西坡物种丰富度差异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小的原因。
2022-08-11更新 | 380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功山位于江西省中西部,2005年获批为国家地质公园,景色秀美奇特。其形成和地质史上的岩浆活动、构造抬升,以及长期以来的风化侵蚀息息相关。图1示意武功山地质构造。

2021年暑假,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地质专家指导下,对武功山开展了“寻秘武功、解读天工”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羊狮幕景区,看到这里有原生态的森林峡谷、众多的瀑布和秀美奇绝的花岗岩峰林、花岗岩石笋景观(图2)。据专家介绍说,花岗岩峰林、石笋景观与这里的岩石裂隙发育有关。考察队伍到达武功山主峰金顶后,发现这里是一派“峰高顶平,广远开阔,芳茵延袤”的景象,在延绵舒缓起伏的山峦之上,分布着在同纬度规模罕见,号称“云中草海”的高山草甸(图3)。



(1)简述武功山花岗岩峰林地貌形成的过程。
(2)从气候、土壤角度,分析武功山山顶高山草甸的形成条件。
(3)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武功山高山草甸在同纬度规模罕见的原因。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洛河是黄河的二级支流,发源于陕西山地,自西北向东南汇入渭河左岸。北洛河上游(海拔1300m以上)为山地黄土沟壑区,中游(海拔600~1300m)为土石山区,下游(海拔600m以下)为阶地平原区。流域海拔为300~1886m。该区属半干旱气候区,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514mm。自1980年以来,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效果显著,植被覆盖率普遍提高。下图为北洛河流域植被覆盖度随坡向(0°为正北方,90°为正东方,180°为正南方,270°为正西方)、高程的变化示意图。



(1)概括北洛河干流的水文特征。
(2)描述北洛河流域植被覆盖度随坡向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3)分析北洛河流域海拔600m以上植被覆盖度变化的原因。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东南部丹霞地貌海拔一般不高,大多在300~400米之间,常常表现为山峰四面陡崖,形成一个个“孤岛”状山块和悬崖围闭的沟谷,山块悬崖的相对高度大多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地域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下图分别示意丹霞地貌区植被分异模式图和某山块植被景观图。




(1)描述山块植被的分异特征。
(2)列举两点缓坡沟谷的植被特征,相比于山块顶部分析缓坡沟谷利于该类植被生长的原因。
(3)分析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2022-03-24更新 | 448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考试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约800年前,长白山天池火山大规模喷发,形成了全域性火山喷发物裸地。受其喷发方向及偏西风影响,浮石和火山灰等喷发物在火山锥各坡向覆盖厚度不同,东坡最厚,北坡最薄。火山喷发改变了成土母质、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火山喷发后,植被重新发育,依次呈现出亚高山针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高山冻原的变化(下图),但这种完整的垂直变化仅局限于北坡,东坡海拔较高处的自然带呈斑块状分布,自然带演替较慢。



(1)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势特点。
(2)分析长白山东坡火山喷发物覆盖较厚的主要原因。
(3)说明长白山东坡自然带演替较慢的主要原因。
2021-03-16更新 | 813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桐城市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8 . 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下图示意黄山短尾猴各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图中1、2、3、4代表四个季节黄山短尾猴活动海拔范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判断图中1所代表的季节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下列关于黄山短尾猴在马尾松林范围内活动特点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海拔低,地表植被结构多样B.海拔低,受人类活动影响大
C.黄山短尾猴喜食马尾松叶D.黄山短尾猴喜居温暖环境
3.近年来黄山地区人工投食现象不断增多,此举对短尾猴产生的长远影响是
A.限制了黄山短尾猴的活动范围B.保障了黄山短尾猴的食物供应
C.增强了黄山短尾猴的生存能力D.破坏了黄山短尾猴的栖息环境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音布鲁克蒙古语意为“富饶的泉水”,巴音布鲁克湿地发育于天山山脉中部。


材料二 下图为天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1)巴音布鲁克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有     
(2)从水循环角度,简述巴音布鲁克湿地的形成原因。
(3)天山垂直自然带谱中数字1-5分别代表的自然带是山麓草原带、云杉林带、     、高寒荒漠带、     。B坡分布有云杉林的原因是     
(4)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角度描述巴音布鲁克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019-09-26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扬州高邮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