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3 道试题

1 . 下图中数码分别示意我国和欧洲某山地南坡与北坡植被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各数码示意的坡向及两山脉所在地主要特征的推测,可信的是(     
A.①②两坡所在山脉位于我国B.②坡是南坡,也是背风坡
C.③坡紧邻我国的准噶尔盆地D.④坡是阳坡,也是迎风坡
2.下列关于雪线和植被分布特征的判断,合理的是(     
A.造成①②坡雪线低于③④坡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B.影响①②坡与③④坡基带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C.②坡植被带上限高于①坡的主要原因是②坡降水多
D.与③坡相比,④坡有针叶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2022-10-19更新 | 970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地理仿真模拟试卷A

2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植被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土壤D.地形
2.图中稀树草原区域的特征是(     
A.木质大藤本和附生植物多B.地表风化壳厚度较大
C.树木的树干粗大两端较小D.土壤微生物活动较弱

3 . 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降水D.土壤
2018-11-07更新 | 5802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8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示意我国西部甲、乙两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山地,(     
A.均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B.甲位于乙的西南方,基带水热条件好
C.乙山北坡较南坡水分条件好,雪线低D.各自然地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2.乙山脉中,①表示的自然地带是(     
A.山地荒漠带B.山地落叶阔叶林带C.山地针叶林带D.山地针阔混交林带
2023-04-29更新 | 708次组卷 | 7卷引用:地理-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浙江卷)

5 . 20世纪,我国某科研团队对祁连山地区某一种森林植被分别开展了上树线和下树线树轮(树木年轮)研究。上树线数据来自祁连山南坡林带,下树线数据来自祁连山北坡林带。他们利用调查的上树线和下树线数据,截取相同时段的年轮指数序列作成距平曲线(如图)。距平数据正负值可反映气候的冷暖干湿状况。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祁连山上树线与下树线高度的最重要因素分别是(     
A.光照、土壤B.热量、水分C.坡度、风力D.岩性、种源
2.推测该科研团队调查的森林植被最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D.常绿硬叶林
3.祁连山南坡林带的树木年轮(     
A.南疏北密,南侧生长速度较快B.北疏南密,南侧生长速度较快
C.南疏北密,北侧生长速度较快D.北疏南密,北侧生长速度较快
2024-01-11更新 | 595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新题型高考考后强化卷(一)-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阶段性模拟仿真冲刺卷(浙江专用)

6 . 土壤热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土壤热交换量,其值取决于上下土层间的温度梯度和土壤的导热率。北麓河盆地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高度在4500m以上,盛行西南风。盆地内某监测场地阳坡(34.8367°N,92.9206°E)阴坡(34.8486°N,92.9268°E)。下图示意2019年10月16日至12月16日北麓河阴阳坡0.1m深度土壤热通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期间,北麓河盆地土壤热量传递方向为(     
A.由阴坡向阳坡B.由阳坡向阴坡C.由地表向地下D.由地下向地表
2.图示期间北麓河盆地阳坡土壤热通量明显高于阴坡,主要是因为阳坡(     
A.风速较弱B.土壤干燥C.植被丰富D.太阳辐射弱

7 . 气候变化会引起垂直自然带的移动,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约4800年前至今的垂直带谱变化情况。据研究表明,此山地气候变暖干,自然带上移,基带面积扩大,气候变冷湿则相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阶段Ⅲ为该山垂直带谱现状,据此推断该山地最可能位于(     
A.天山山脉B.秦岭山脉C.太行山脉D.冈底斯山脉
2.据图推测(     
①受热量条件影响,自然带呈现从5到1的垂直分异
②北坡水分条件较南坡好,针叶林分布范围广
③阶段Ⅰ,气候较阶段Ⅲ暖干,荒漠草原面积较小
④阶段Ⅱ,气候较阶段Ⅲ冷湿,荒漠面积较大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1-06-02更新 | 1529次组卷 | 14卷引用:考向17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

8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断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A.西沙群岛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C.崇明岛D.舟山群岛
2.图中自然景观地域分布呈现(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由低纬向高纬带状分异D.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

9 . 图为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地植被与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处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     
A.荒漠B.落叶阔叶林C.草原D.常绿阔叶林
2.该区域山地红壤肥力较低的原因是(     
①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较快
②坡度较陡,地表物质迁移快
③风化作用弱,成土母质较薄
④植被覆盖率高,枯枝落叶多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秦岭山脉东西绵延1600km,南北跨度200km。自T1(距今约240万年)至现代T5时期,秦岭山脉整体抬升至平均海拔2000m以上。下图示意秦岭山体剖面不同时期高度变化以及现代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T1时期相比,T5时期秦岭两坡(     
A.降水量差异减小B.年均温差异减小
C.自然带类型增加D.植被覆盖率上升
2.只考虑地形变化影响,T1至T5时期该区域常绿阔叶林带北界向(     
A.北及较高海拔移动B.南及较高海拔移动
C.北及较低海拔移动D.南及较低海拔移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