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高山树线位于树种线(最高海拔树木个体的位置)和林线(郁闭森林的上限)之间的位置,是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多数树线之上有灌丛分布。该生态过渡带上植被生长普遍受低温限制,对气候变暖敏感。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横断山南段高山树线位置有向高海拔移动的趋势,且不同山脉、不同坡向树线海拔差异明显,同时树线交错带植被覆盖度增加趋势明显,随着海拔上升,降水减少,上升区域中的植被趋于集群分布,集群强度与树线上升速率呈显著负相关。下图示意横断山南段不同山脉不同经纬度树线海拔格局及不同坡向的生长季温度。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横断山南段各山脉树线平均海拔范围为4000-4256m,由于受到山体效应和季风环流系统的影响,各山脉之间树线海拔格局差异显著,海拔差异达到了256m。读图判断横断山南段各山脉不同经纬度的树线海拔分布规律(     
A.从西部向东,树线海拔呈先降低后升高B.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树线海拔逐渐降低
C.树线海拔呈“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D.树线海拔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
2.横断山区容易受到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水热条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横断山南段树线分布存在特殊的坡向效应,南、北坡树线海拔差异显著,南坡树线分布海拔远远低于北坡。主要因为同一海拔南坡(     
A.蒸发旺盛B.温度较低C.生长季均温低D.降水较多
3.有研究表明,冬季低温是限制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因此全球大多数树线的前进与强烈的冬季温度变暖相对应,也有研究表明,在夏季气温较暖的时期,树木的更新量显著增加。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树线交错带树木覆盖度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受(     )控制
A.春季温度升高B.夏季气温较暖C.夏季温度和秋季温度D.冬季温度变暖
4.由于气候变暖,促进了树线交错带向高海拔地区扩展。影响高山树线上升幅度的主要因素是(     
A.低温B.强风C.土壤养分D.灌丛盖度
2024-02-2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年轮指数是树木年轮实际宽度值与期望值之比,其大小变化可以记录树木径向生长。某地位于川西青藏高原东缘亚高山地带,岷江冷杉是主要建群树种之一,红杉常在冷杉林上部边缘形成不连续的落叶针叶林带,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温度显著升高,但降水的变化并不明显。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对岷江冷杉和红杉径向生长的影响不同,下图示意岷江冷杉、红杉的年轮指数与月平均气温的相关性。2011--2019年红杉出现连续的生长衰退,而冷杉生长良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地红杉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太阳辐射B.热量C.土壤D.水分
2.按当前的气候变化趋势,当地最可能出现(     
A.林线下降B.雪线下降
C.冷杉林木蓄积量增加D.红杉林树木密度增加
2024-01-13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地理试卷

3 .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部,是我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山地植被垂直分异显著。近年来,武夷山高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下图分别为武夷山地理位置及其东坡垂直自然带、土壤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武夷山(     
A.生物量增加B.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C.水分会减少D.物理风化作用会减弱
2.武夷山植被垂直分异显著的形成条件有(     
①山体高大       ②纬度低       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       ④植被丰富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武夷山高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可能是高山地区(     
A.水分条件改善B.热量条件改善C.草甸植被增加D.农业生产破坏
2023-12-29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多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名山垂直带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     
A.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B.风力作用微弱,以流水作用为主
C.景观呈现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2.关于该区域名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山东西坡带谱差异的形成基础是热量
B.②山北坡为阳坡,其基带上限高于南坡
C.③山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D.该区域缺少冰雪带是因为纬度过高
2023-12-25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渭南市三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下图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三处典型自然植被分别为(     
A.落叶阔叶林——疏林草原——灌木草原B.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疏林草原
C.针阔混交林——疏林草原——灌木草原D.针阔混交林——灌木草原——疏林草原
2.在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的原因主要是(     
A.区域小气候变干燥B.林木密集,截留雨水
C.坡面涵养水源能力弱D.植被吸收消耗大量水分
3.根据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原则,该区域山坡的植被最宜是(     
A.乔木林地B.灌木林地
C.耐旱草本植物D.耐寒草本植物

6 . 草毡层,是高原、部分高山及极地地区特有的由土壤物质与植物活、死根交织缠结而成的毡状表土层。草毡层对分布区域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青藏高原祁连山中段某区域分布有不同发育程度的草毡层(下图),强发育草毡层集中沿中部河谷、山麓呈带状分布。该区域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呈增加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相对于强发育草毡层区,弱发育草毡层区的土壤(     
A.厚度小、有机质含量高B.厚度小、有机质含量低
C.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D.厚度大、有机质含量低
2.影响图中强发育草毡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降水B.植被类型C.土壤水分D.成土母质
2023-10-30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07 垂直自然带与特殊植被-【新情境·新概念】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热点情境知识扫盲+考向预测

7 . 区域植被活动变化主要表现为各种植被类型平均NDVI(反映植被覆盖度及生长活力的指数)的波动。研究表明,2000—2020年横断山区各类植被生长季的植被活动均呈现增强趋势,其中森林植被活动增强速度快于草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横断山区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B.气温C.降水D.土壤
2.2000~2020年横断山区各类植被生长季的植被活动均呈现增强趋势,主要得益于(     
①遥感监测技术进步       ②全球气候变暖       ③生态工程成效显著       ④城市规模缩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2000—2020年横断山区森林植被活动增强速度快于草地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草地生长区域(     
A.人类干扰频繁B.水热条件较差C.土壤有机质少D.风沙活动频繁

8 . 植被指数是对地面植被生长和覆盖状况的度量,指数越大,地面植被生长越好,覆盖状况越好。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可以指示不同海拔、不同地貌类型的植被变化。下图示意我国岷江上游河谷植被类型及EVI垂直变化。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谷降水随海拔升高的垂直变化特点表现为(     
A.先增加后减少B.先减少后增加C.逐渐增加D.逐渐减少
2.P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热带草原B.亚热带阔叶灌丛C.干热荒漠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3.近几十年来,该河谷中(     
A.森林植被的生长环境改善B.高山嵩草草甸的生长环境变差
C.气候出现干冷化变化趋势D.高山稀疏植被向更高海拔分布
2023-05-3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河池八校同盟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2023·广东·模拟预测

9 . 芦芽山位于山西省西北部,海拔1950-2600m区域分布有大面积的针叶林,海拔约2650m处形成林线,北坡林线高于南坡。白杆(乔木,生长季5-9月)是芦芽山针叶林的优势树种之一,喜冷湿环境。研究发现,芦芽山低海拔处的白杆生长速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而高海拔处的白杆生长速度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图为芦芽山南、北坡林线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月均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芦芽山(     
A.南、北坡林线土壤水热条件变化趋势较一致B.南坡林线土壤温度大于北坡
C.南、北坡林线9月土壤温度差异最大D.南坡林线土壤含水量小于北坡
2.推测芦芽山北坡林线高于南坡的主要原因是(     
A.南坡夏季土壤湿度大,针叶林长势差B.南坡春季土壤升温慢,针叶林长势差
C.北坡夏季光照较充足,针叶林长势好D.北坡冬季土壤温度高,针叶林长势好
3.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芦芽山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的白杆生长状态分别是(     
A.低海拔地区生长趋好、高海拔地区生长趋差B.低、高海拔地区生长都趋好
C.低海拔地区生长趋差、高海拔地区生长趋好D.低、高海拔地区生长都趋差

10 . 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其上限即长白山林线。某研究团队在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1950米左右)对岳桦种群发展演化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受高海拔环境胁迫和全球变暖的影响,岳桦种群的优势树种有从高大独立主干的乔木型向低矮多主干的灌木型演化。

1.研究团队在此处能较多采集到的生物或样本是(     
A.宽大肥厚的叶片B.苔原带生物C.高寒荒漠带生物D.冰芯
2.高海拔环境胁迫不含(     
A.低温冻害B.光照不足C.土壤浅薄贫瘠D.风力强劲
3.分析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岳桦种群由乔木型向灌木型演化的主要原因(     
①全球变暖,积雪期变短,冻害加剧
②全球变暖,降水量增加,光照减弱
③相比乔木型岳桦,灌木型岳桦分布紧凑,抗胁迫能力强
④相比乔木型岳桦,灌木型岳桦分枝更多,光合作用更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17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文综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