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诗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表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澳大利亚大陆的自然带呈半环状分布,东部沿海地区也出现了明显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下图为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1)指出甲、乙、丙分别代表的自然带类型。
(2)说出从A到B自然带的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3)推测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显著的原因。
2022-10-31更新 | 334次组卷 | 9卷引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3 . 读下列三幅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甲代表的植被类型,并说明理由。
(2)根据上述三幅图分析地形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
(3)指出图中地形及植被的演变过程体现的自然环境的特征。
2022-10-20更新 | 326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下图是我国不同纬度的两座山的垂直自然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坡向:B表示____坡,D表示____坡。
(2)分析D坡自然地带数目多的原因。分析B坡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较低的原因。
(3)与乙山的针叶林相比,甲山的云杉林分布较低,主要原因是什么。
(4)甲山A坡没有云杉林分布,简析其原因。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格达峰以奇为主,以险为绝,山峰昂天挺立,银装素裹,神峻异常。博格达峰北临准噶尔盆地,南临达坂城谷地与吐鲁番盆地遥遥相望,处于荒漠包围之中。由于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气候特征十分明显,山麓炎热,中高山区湿润寒冷。一月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16至-19摄氏度,七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10至12摄氏度,年降水量不超过200毫米,北坡多于南坡。降水集中于夏季的七月、八月,占全年降水量的2/3。九月下旬至次年五月底为积雪期,积雪厚度可达65厘米。

(1)指出自博格达峰山顶至山麓依次出现的自然带和影响自然带更替的主要因素。
(2)分析博格达峰北坡积雪厚度大于南坡的原因。
(3)一科考队欲攀登博格达峰进行科考活动,请指出最佳攀登的季节,并分析原因。
(4)简述图中山脉对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
2022-08-05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密山市牡丹江管理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梵净山位于贵州省,是我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最高峰凤凰山海拔2570米,为世界自然遗产。约2.2亿年以前,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曾是海洋,海底变质岩层上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而梵净山的主体是不易被溶蚀的变质岩。

材料二梵净山年降水量1100~2600毫米,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孑遗有多种古老珍稀物种,生态学家称其为“喀斯特高原中的生态孤岛”。图为“梵净山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1)简述在海底变质岩形成后,梵净山高大山体的形成过程。
(2)说明梵净山成为“生态孤岛”,生物多样性优于周边喀斯特地区的自然原因。
(3)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请提出梵净山地区发展的合理措施。
2022-06-17更新 | 1031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等3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界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精确测量珠峰高程是人类了解和认识地球的一个重要标志。截至目前,我国分别在1975年、2005年、2020年共3次成功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数据(如表)。2020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高程为8848.86米。图为珠穆朗玛峰的垂直地域分异示意。

珠峰高程测量队登顶时间

最终公布的珠峰高程

1975年5月27日

8848.13米

2005年5月22日

8844.43米

2020年5月27日

8848.86米


(1)我国珠峰高程测量队历次登顶都是选择5月份,推测该月利于登顶的气象条件。
(2)说出珠峰南、北坡的植被类型数量差异,并指出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
(3)据图推测珠峰南、北坡的雪线高度差异,并说明理由。
2022-02-22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石林景区(见下图)位于甘肃省白银市,景区内沿沟谷两侧赫然耸立着黄褐色以河湖相砂砾岩为主的石峰、石柱,形态各异的石林与景区内的黄河、沙漠、戈壁、绿洲、农庄等多种资源巧妙组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动静结合,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使这里成为旅游胜地,也是诸多体育赛事的首选地。


2020年5月22日,当地政府在此召开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下午1时前后,在高海拔处出现局地冰雹、冻雨、大风强对流的极端天气,导致气温迅速下降。


(1)运用内外力作用原理,说明黄河石林的形成过程。
(2)为保障赛事安全,请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特征为参赛选手选择两种强制装备(比赛中必须全程携带的必要装备),并说明理由。
2022-01-01更新 | 269次组卷 | 5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巍巍秦岭,是我国中部东西向延伸的巨大山系,素有中国地理上的“中央之山”,“中央水塔”之美誉。山体岭脊海拔2000-2500米,地形起伏大,是嘉陵江等水系的分水岭。主峰太白山海拔达到3700米以上,南北坡气候迥然不同,气温差异大。

材料二:秦岭是我国地理上重要的南北分界线,东西、南北的地理环境呈现差异性变化。这里有世界规模最大的植物园,珍贵稀有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被世界公认为“世界生物多样性基因宝库”。



(1)分析秦岭称为“中央水塔”的原因。
(2)说明夏季的气温变化率南坡小于北坡的原因。
(3)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秦岭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基因宝库”有利条件。
2021-11-05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10 . 图1为某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示意图,图2为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图。图2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的气候区,丁是该山地所属的气候区。读图回答问题。

(1)图1中①②自然带分别表示(     
A.高寒荒漠带、高山草甸带B.针阔叶混交林带、高寒荒漠带
C.高山草甸带、高寒荒漠带D.山地常绿阔叶林带、高山草甸带
(2)判断甲、乙两气候区的变化属于哪一种地域分异规律?并分析其主导因素是什么?
(3)③处气候是否符合地带性分异规律?它的形成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
(4)结合气候类型说明丙处植被具有的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