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沃日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


(1)根据材料二简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要自然原因。
(3)材料二中2为草原,3为针叶林,据图说明贺兰山东西两坡植被带分布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2020-03-16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贺兰山地处温带草原与荒漠的交错带,山体高耸,植被类型复杂多样,是西北干旱区一个极为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灌丛(高度在5米以下,覆盖度大于30%的灌木层与草本层)是贺兰山主要的植被类型,贺兰山灌木层与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数目的多少)随海拔上升总体呈微弱的单峰格局。为研究贺兰山灌丛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从贺兰山山麓地带的乌斯太镇阿日善山(海拔1283m)到贺兰山主峰(海拔3472m)选择13个面积相等的样地进行调查研究。下图为贺兰山灌丛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图。



(1)说明在1300米至1500米,草本物种丰富度处在较低水平的原因。
(2)贺兰山中海拔样本区域的灌木层、草本层均受到放牧啃食干扰,却表现出灌木层较低、草本层相对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水平。阐释中海拔区域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相对较高的原因。
(3)分析高海拔区域的贺兰山顶部,限制草本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的水热条件。
2020-02-13更新 | 444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阴山山脉平均海拔不到2000米,属中等高度的山体,是中国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北界,温带半干旱与干旱气候的过渡带。阴山东部的大青山较为湿润。下图分别示意阴山地理位置和大青山垂直自然带分布。



(1)说出大青山垂直自然带数量少的原因。
(2)判断大青山山麓自然带的名称并说明理由。
(3)一般把植被分为森林、草原、荒漠三种类型。与南坡相比,指出大青山北坡的植被类型垂直分布特点。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祁连山脉位于我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由多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宽谷组成,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多发育有现代冰川,表现为东北坡较多,西南坡较少。近百年来,冰川处于退缩阶段。

材料二:冰川风是指冰川表面较稳定而下沉的冷却气流沿冰面向冰川前方运动,迫使冰缘地区较暖的空气上升而产生对流交换,形成由冰川表面向冰缘地带吹送的风。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冰雪面气温往往低于同高度山谷气温。近年来,祁连山地区的冰川风变化显著。下图为冰川风形成示意图。


材料三:阿尔卑斯山的克维尔塔尔谷地,受冰川风的影响,谷底生长喜冷植物,而谷风影响的山腰地带可生长喜暖阔叶树,形成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的奇怪现象。


(1)试分析祁连山现代冰川东北坡多,西南坡少的原因。
(2)简述冰川风对当地山谷风的影响。
(3)推测祁连山冰川风近年来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4)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克维尔塔尔谷地植被垂直分布“倒置”现象产生的原因。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海拔1000多米的阿尔金山北麓平原,到东昆仑山海拔6973米的木孜塔格主峰,高差约6000米。巨大的高差,形成了该地区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垂直差异,从而出现了多种垂直自然景观带。下图为东昆仑山—阿尔金山一线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1)简述该地区无森林分布的原因。
(2)比较东昆仑山与玉素甫阿勒克塔格雪线高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高山寒冷草甸区是野牦牛和藏原羚的理想生存环境。说出野牦牛和藏原羚的生活习性。
2019-11-06更新 | 18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山东新高考知识点专项练习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地理分界线,其主峰太白山(海拔 3767 米)对冬、夏季风的阻隔作用较强。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对流层大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的变化值,其数值与降水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逐月变化。



(1)据图比较太白山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差异。
(2)分析秦岭的走向对太白山北坡冬季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影响。
(3)分析夏季风对秦岭南坡和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影响。
7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高山积雪是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研究高山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规律,对区域水资源规划、融雪型灾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积雪覆盖变化率是相对于上一季节积雪面积的变化情况,积雪覆盖变化率大于0表明相对上一季节积雪增加。在高寒地带,积雪发生升华对积雪覆盖的减少有重要作用,同时风力作用也会改变这些区域积雪的分布状况。

材料二 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地区某高山冬夏两季积雪覆盖变化率与海拔的关系示意图。


(1)简述该山夏季不同海拔积雪覆盖面积的变化特点,并简析原因。
(2)该山冬季,高海拔地带(海拔3800m以上)积雪覆盖面积呈下降趋势,试分析其原因。
(3)冰川泥石流是高山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说出冰川泥石流多发的季节,并简要分析原因
2018-03-16更新 | 375次组卷 | 7卷引用:2018届山东省潍坊市第一中学高考预测卷(一)文综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山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近年来人臭开垦种植茶园、竹林及人工投食现象,对短尾猴的栖息地与黄山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图6示意黄山短尾猴各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图中1、2、3.4代表四个季节黄山短尾猴活动海拔范围)。

(1)判断图中1所代表的季节,并描述该季节黄山短尾猴栖息地活动范围的特点。
(2)分析季节4 黄山短尾猴栖息地范围最广的原因。
(3)分析黄山短尾猴未在马尾松林范围内活动的原因。
(4)简述人类活动对黄山短尾猴带来的不利影响。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拥有这类极地植被,实属珍稀,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北极的飞地”。长白山保存着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森林植被景观,7月份,在海拔2 100米的无林地带上,花瓣洁白的宽叶仙女木、有着蓝色蝶形花朵的高山棘豆和低矮的苞叶杜鹃竞相开放(如右图),大地宛若色泽明艳的花毯,山地苔原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空中花园。左图示意“长白山苔原带分布位置”。



(1)简析长白山之巅有利于山地苔原带形成的自然条件。
(2)推测长白山之巅苔原带植被的主要特征。
(3)分析长白山能够保存完整的从温带到极地的垂直分布植被景观的原因。
10 . 2017年7月,某驴友团冒着48摄氏度高温到吐鲁番盆地旅行。左图是他们旅途中手绘的著名景点火焰山,右图为附近某山地两坡向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说明吐鲁番盆地7月份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原因。
(2)试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火焰山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3)比较图中M、N两坡向自然带的差异,并推测差异形成的原因。
(4)根据材料判断驴友此次旅行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