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林线通常是指山地森林分布的上限。雪线是指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自然带随海拔变化(图中实线、虚线分别代表南、北坡自然带的分布海拔)。



(1)请在下图中将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补充完整,并标注雪线、林线。

(2)推测该山地南坡山麓的气候类型,并说明理由。
(3)分析该山地南坡比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垫状点地梅是分布于高寒区域的一种贴伏于地面生长的喜光类植物。某研究小组对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的垫状点地梅分布区域进行了考察,发现垫状点地梅只分布在海拔4500~5200米的坡面上,并发现在海拔4600~4700米处,高山草甸发育较好,海拔5200米以上是高山流石滩。下图分别是念青唐吉拉山脉南坡垫状点地梅景观图,气温、降水随海拔变化图,垫状点地梅盖度分布图。



(1)描述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垫状点地梅的分布特点。
(2)从不同海拔的水热组合状况,说明垫状点地梅在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海拔4900~5200米范围内分布差异的原因。
(3)分析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海拔4600~4700米垫状点地梅几乎没有分布的原因。
2021-01-25更新 | 340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新疆独库公路(独山子—库车)全长561公里(见图1),连接南北疆,是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位于独库公路沿线区域的那拉提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高山草甸植物区,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牧场(见图2)。



(1)据图推测那拉提草原在天山的坡向,从大气环流、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绘制示意图并阐明理由。
(2)分析独库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
(3)独库公路被誉为“纵贯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阐述其沿线自然景观特点。
2021-01-23更新 | 393次组卷 | 2卷引用:必刷卷02-2021年高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山东专用)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如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2021-01-19更新 | 16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利津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读“美国66号公路图”和“中国109国道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109国道和美国66号公路,同处北半球30°N-40°N之间,有着大致相同的公路距离,同样是一条概括了各自国家山水的景观之路。

(1)比较两条公路的起点城市北京与芝加哥气候类型的差异及其成因。
(2)北京至拉萨沿途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体现的地带性分异规律是什么?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成因。
2020-11-27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的气温和降水一般随海拔升高而变化,从而影响自然带的多样性和分布。某山地自然保护区(118°05′~118°20′E,25°38′~25°43′N),主峰海拔1850米。保护区内年平均气温15.6℃~19.1℃,最冷月(1月)均温3.5℃~9.5℃,最热月(7月)均温23.0℃~27.5℃,年平均降水量1700mm~2000mm;山脉连绵不断,河谷剧烈下切,峡谷十分发育。下图为该山地自然保护区南坡植物属数量分布与海拔格局图。



(1)概括亚热带植物属数量的整体分布趋势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2)确定受人类干扰强度较大的植物属和海拔范围,并描述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横断山最为典型的地貌特征,就是南北走向的高山峡谷平行相间。我国的干热河谷就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金沙江、怒江、澜沧江、雅砻江、岷江等干流及其支流河谷的部分地段(左图)。一般而言,在并不缺少降水的湿润地区,山地的垂直地带性是森林在下面,灌丛和草地在上面。在横断山区干热河谷中常见的景象是森林生长在河谷顶部或山腰上,谷底是灌丛和荒漠草地,地理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右图为金沙江(北纬28°15')两岸的植被垂直分布。



(1)横断山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是干热河谷造就的奇特景观。试从盛行风向与山脉走向关系的角度分析干热河谷的成因。
(2)图中金沙江两岸的植被垂直分布中,寒温带暗针叶林带的分布范围最广、带幅最宽、生物生产量最高,是地区代表性植被,但西岸比东岸生长要好,试分析其原因。

4600~4900米,为亚冰雪带。在此带范围内,气候特点是日温差特别大,寒冷多劲风,在寒冻条件下风化的乱石堆遍布整个山坡较平坦处,极为荒凉,偶尔见有十字花科、虎耳草科、菊科中少数植物种类散生于流石滩上的背风地段或石隙中。


(3)描述此处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2020-10-13更新 | 26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联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气候条件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重要因素。贺兰山位于我国温带草原与温带荒漠两大植被区域的过渡带上,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山体大致为东北一西南走向,海拔2000m是针叶林带与下部疏林灌丛带的分界线。下图为贺兰山不同海拔段的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



(1)描述贺兰山物种丰富度随海拔高度变化的特点。
(2)分析贺兰山物种丰富度的峰值出现在海拔2000米左右的原因。
(3)推测贺兰山东西两坡物种丰富度的差异,并说出其原因。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中国三座名山自然带分布。



(1)推断图中数字②③所代表的自然带的名称。
(2)分析天山比贺兰山、大兴安岭自然带谱更丰富的主要原因。
(3)分析天山北坡雪线较低的原因。
(4)分析造成贺兰山山腰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