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白山高山苔原位于长白山上部(2000—2500m),是我国大陆东部唯一典型的高山苔原,其环境特征与极地苔原相似。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长白山苔原带西坡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最为明显的是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而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苔原地区植物生长通常受限于温度与土壤养分,土壤因素对植被发展影响很大。同时,植物种类组成也会影响腐殖质分解等土壤过程。


      
(1)分析长白山适合苔原植被生长的环境特征。
(2)描述长白山草本植物侵入苔原带的变化趋势特点。
(3)分析长白山草本植物侵入苔原带的原因。
2023-06-24更新 | 438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高山树线位于树种线(最高海拔树木个体的位置)和林线(郁闭森林的上限)之间的位置,是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多数树线之上有灌丛分布。该生态过渡带上植被生长普遍受低温限制,对气候变暖敏感。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横断山南段高山树线位置有向高海拔移动的趋势,且不同山脉、不同坡向树线海拔差异明显,同时树线交错带植被覆盖度增加趋势明显,随着海拔上升,降水减少,上升区域中的植被趋于集群分布,集群强度与树线上升速率呈显著负相关。下图示意横断山南段不同山脉不同经纬度树线海拔格局及不同坡向的生长季温度。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横断山南段各山脉树线平均海拔范围为4000-4256m,由于受到山体效应和季风环流系统的影响,各山脉之间树线海拔格局差异显著,海拔差异达到了256m。读图判断横断山南段各山脉不同经纬度的树线海拔分布规律(     
A.从西部向东,树线海拔呈先降低后升高B.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树线海拔逐渐降低
C.树线海拔呈“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D.树线海拔呈“中间高、四周低”的分布格局
2.横断山区容易受到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影响,水热条件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横断山南段树线分布存在特殊的坡向效应,南、北坡树线海拔差异显著,南坡树线分布海拔远远低于北坡。主要因为同一海拔南坡(     
A.蒸发旺盛B.温度较低C.生长季均温低D.降水较多
3.有研究表明,冬季低温是限制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因此全球大多数树线的前进与强烈的冬季温度变暖相对应,也有研究表明,在夏季气温较暖的时期,树木的更新量显著增加。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树线交错带树木覆盖度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受(     )控制
A.春季温度升高B.夏季气温较暖C.夏季温度和秋季温度D.冬季温度变暖
4.由于气候变暖,促进了树线交错带向高海拔地区扩展。影响高山树线上升幅度的主要因素是(     
A.低温B.强风C.土壤养分D.灌丛盖度
2024-02-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土壤有机质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其累积量主要取决于有机质的输入数量及其周转速度。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部,是我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山地植被垂直分异显著。近年来,武夷山高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下图分别为武夷山地理位置及其东坡垂直自然带、土壤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武夷山东坡(     
A.物理风化作用会减弱B.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
C.水分会减少D.生物量增加
2.武夷山高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可能是高山地区(     
A.水分增加B.温度上升C.草甸植被增加D.农业生产破坏
2024-02-06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区)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4 .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名山垂直带谱。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     
A.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B.风力作用微弱,以流水作用为主
C.景观呈现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2.关于该区域名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山东西坡带谱差异的形成基础是热量
B.②山北坡为阳坡,其基带上限高于南坡
C.③山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D.该区域缺少冰雪带是因为纬度过高
2023-12-25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渭南市三贤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下图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三处典型自然植被分别为(     
A.落叶阔叶林——疏林草原——灌木草原B.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疏林草原
C.针阔混交林——疏林草原——灌木草原D.针阔混交林——灌木草原——疏林草原
2.在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的原因主要是(     
A.区域小气候变干燥B.林木密集,截留雨水
C.坡面涵养水源能力弱D.植被吸收消耗大量水分
3.根据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原则,该区域山坡的植被最宜是(     
A.乔木林地B.灌木林地
C.耐旱草本植物D.耐寒草本植物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金沙江(左图)山高谷深,南北连绵,平均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76倍。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隆起,对金沙江自然地理环境的演替影响较大。右图示意金沙江甲河谷处的植被演替趋势。


(1)依次指出禾草丛、稀树乔木林、灌生草丛、稀树灌丛林对应的右图中数字。
(2)说明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隆起对金沙江甲处河谷处的植被发生演替的影响。
(3)说出金沙江甲处河谷东西两岸高寒灌丛草甸带上限海拔高低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7 . 研究发现,某类植被垂直带的带幅都应该在1000m以内。我国秦岭中部太白山的山地落叶阔叶林垂直带垂直高差达2300m左右,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带幅最宽、结构最复杂的超级垂直带。图示意秦岭中部(太白山北坡)山地落叶阔叶林超级垂直带35亚带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与糙皮桦亚带相邻的上部自然带属于(     
A.高山灌丛带B.高山草甸带
C.山地荒漠草原带D.山地针叶林带
2.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典型垂直带的变化趋势是(     
A.上限上升—下限上升B.上限下降—下限上升
C.上限上升—下限下降D.上限下降—下限下降
2024-04-24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五校(省实、广雅、执信、二中、六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卷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岗山(武夷山主峰)海拔2158米,是我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该山海拔1900米以上,自然带为山地草甸带,该区域植被的主要特点是草本植物分布面积大,并且生长茂盛;木本植物低矮,胸径大,分布少,树木枝条弯曲。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表现为暖湿化),近二十年来,该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图1为黄岗山位置、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图2为黄岗山不同海拔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变化图。


   
(1)根据黄岗山山地草甸带的植被特点,推测其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
(2)据图描述黄岗山山地草甸带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分析近年来山地草甸带地区土壤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9 . 武夷山主峰黄岗山为我国大陆东南部最高峰,在海拔1900m以上的中山草甸带,草本植物生长茂密,木本植物低矮且零星分布。随着气候变暖,中山草甸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下图示意武夷山主峰黄岗山自然带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黄岗山的植被分布体现了(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2.中山草甸带的木本植物低矮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温低②降水少③光照弱④风力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推测气候变暖,中山草甸带最可能演化为(     
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C.低山草甸D.苔藓矮曲林
2024-02-20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10 . 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其上限即长白山林线。某研究团队在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1950米左右)对岳桦种群发展演化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受高海拔环境胁迫和全球变暖的影响,岳桦种群的优势树种有从高大独立主干的乔木型向低矮多主干的灌木型演化。

1.研究团队在此处能较多采集到的生物或样本是(     
A.宽大肥厚的叶片B.苔原带生物C.高寒荒漠带生物D.冰芯
2.高海拔环境胁迫不含(     
A.低温冻害B.光照不足C.土壤浅薄贫瘠D.风力强劲
3.分析在全球变暖趋势下,岳桦种群由乔木型向灌木型演化的主要原因(     
①全球变暖,积雪期变短,冻害加剧
②全球变暖,降水量增加,光照减弱
③相比乔木型岳桦,灌木型岳桦分布紧凑,抗胁迫能力强
④相比乔木型岳桦,灌木型岳桦分枝更多,光合作用更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17更新 | 153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文综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