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某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山月平均气温最高与最低值之差的最大值出现在( )
A.1月的山顶B.1月的山麓
C.7月的山顶D.7月的山麓
2.该山最有可能位于( )
A.浙江省B.四川省C.青海省D.吉林省
3.图中气温值测得时刻各不相同,并分别对应一定的太阳高度,如果用hI、hII、hIII、hIV分别表示I、II、III、IV在山顶测量时的平均太阳高度,则( )
A.hIv>hIII>hIIB.hIII>hII>hI
C.hIV>hII>hIIID.hII>hIV>hI
2 . 张宁是一名业余背包客,在一次从乌鲁木齐到库尔勒的长途旅行中,张宁沿途看到以下自然景观,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张宁沿途看到的自然带谱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
A.离海远近B.昼长时间与太阳高度
C.海拔高度D.大气环流影响
2.图中云杉林的分布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随纬度增高降水增多,蒸发减弱
B.位于山地迎风坡
C.受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影响
D.位于阴坡,蒸发量较少
3.推测图中冰川乌鲁木齐一侧的雪线比库尔勒一侧雪线:
A.高B.低C.一样高D.都有可能
2020-03-1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三地的景观与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顺序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丙、甲、乙D.乙、甲、丙
2.上图中①、②、③三地的景观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     
A.经度(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B.垂直地域分异
C.纬度(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D.地方性分异
3.“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句话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现象B.垂直地域分异现象
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现象D.地方性分异现象

4 . 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图是将广东省甲(24.5°N,113.1°E)、乙(24.6°N,112.9°E)、丙(24.9°N,113.2°E)三地林线高度与坡向分级图叠加得到的林线随坡向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由图可以推测出(     
A.纬度高的阳坡林线较高B.经度数值小的阴坡林线最高
C.南坡林线甲地高于乙地D.北坡林线丙地高于广东均值
2.乙山处在南岭山脉的南麓,冬季其阴坡为迎风坡而阳坡为背风坡。与其他山地相比,乙山阳坡林线较高的原因可能是(     
A.风力弱、局地多雾B.纬度低,气温较高
C.暖湿的西北风带来丰富降水D.光照强对植被生长不利
2022-02-15更新 | 413次组卷 | 38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2019届高三文科综合地理测试(十)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秦岭是我国南北方气候分界线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查阅资料时发现夏季南坡(见下左图)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5℃、北坡降低0.6℃,并且气温降低的速率与太阳辐射强度成正相关,与降水量、植被覆盖度成负相关,秦岭地区森林植被生长季始期(甲)和生长季末期(乙)与海拔之间的关系(见下右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夏季的气温变化   率南坡小于北坡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夏季,南坡是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比北坡多,气温的变化率小
B.夏季,南坡是阳坡,光热资源充足,土地生产能力大
C.夏季,南坡植被茂密,覆盖度高,气温变化率小
D.夏季,北坡是阴坡,蒸发弱,植被茂密,覆盖度高,气温变化率小
2.秦岭地区森林植被(     
A.生长季山上比山麓长B.生长季末期南坡比北坡早
C.生长季山上比山麓短D.生长季始期南坡比北坡迟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图中甲、乙(     
A.相互靠近B.上下远离C.同时下降D.同时上升
4.推测南、北坡水热差异最小处位于海拔(     
A.500m以下B.1000~1500mC.2000~2500mD.3000~3500m
2020-11-1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6 . 秦岭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767米。当代作家贾平凹在小说《太白山记》中描写到:“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大稀大矮。”读太白山不同海拔段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1.据图推测,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A.气温低,冰川广布
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降水少,光热不足
D.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较差
2.下列关于小说中描述太白山自然环境状况,最接近实际的是(     
A.北麓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北坡山中腰降水量比山麓少
C.又密又高的树木为针叶林带
D.树木大稀大矮处为稀疏草原

7 . 自然界中的碳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空气、植被、土壤、水域都是碳的储存空间,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从山麓到山顶的碳储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区域植被碳储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水热状况B.土壤C.光照D.坡度
2.在该山地4000m以下高度处可以看到花草相映,在4500m以上高度处则可以看到大片的流石滩,流石滩往上走就有积雪了。推测4000m-4500m是(     
A.高山苔原带B.高山草甸带
C.山地针叶林带D.冰川带
2020-06-22更新 | 81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5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读我国某山地气温、降水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山地南坡可能为(     
A.阳坡迎风坡B.阴坡迎风坡
C.阳坡背风坡D.阴坡背风坡
2.关于图示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山地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B.该地山麓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C.图示范围内有典型山谷发育
D.该地同一林带分布南坡低于北坡
2023-01-04更新 | 28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山区南北坡1月和7月平均气温从山麓到山顶变化图”,其中各点为不同海拔实测得到的气温值,线段代表不同坡向的气温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虚线可能代表山区北坡气温的变化
B.同海拔南北坡温差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C.冬季同海拔南北坡温差比夏季大
D.北坡气温随高度递减,冬季比夏季显著
2.下列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图中实线和虚线重合,与南坡降水较多关系密切
B.甲图中同海拔南北坡温差显著,主要是因为两地纬度差异大
C.该山地南坡雪线较高
D.该山地北坡雪线较高
2022-10-27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调考模拟文综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游览路径两侧的不同距离,生物多样性往往发生变化。下图为某山地草甸 (2100~2358m)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随路径距离的变化情况。其中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读图完成 下列各题。

1.推测影响该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高度B.地势起伏C.坡面朝向D.人类活动
2.据图判断优势物种最不明显的地区位于游览路径两侧
A.12m 处B.8m 处C.4m 处D.0m 处
3.该山地草甸物种均匀度呈现单峰规律。对该分布规律成因解释合理的是
A.12m 处人类干扰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
B.8m 处人类干扰较小,植物种类较多
C.4m 处人类干扰较大,少数生命力较强植物优势较大
D.0m 处人类干扰最大,植物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