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阴山山脉平均海拔不足2000米,属于中等高度的山体,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地理界线。阴山南坡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且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其中,耐旱、耐贫瘠的侧柏是阴山山脉中分布面积最大的针叶林,目前主要分布在阴山中段的南坡1300米-1600米之间。目前阴山南坡部分高海拔地区已经出现石质荒漠化现象,影响植被生长。下图为阴山山脉位置、等高线图和大青山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1)读图比较阴山山脉狼山段南北两坡的地势特征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2)与北坡相比,大青山南坡的针阔混交林带分布上限较低的成因。
(3)分析阴山南坡植被多样性随海拔升高而增加的原因。
(4)分析侧柏主要分布在阴山南坡的1300米-1600米之间的原因。
2017-12-19更新 | 49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地理试卷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下图为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



(1)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m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2)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2023-01-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舒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奥地利某村在18世纪60年代约有200人,以放牧和编织为生。到1910年,因大多数村民外迁,全村仅剩39人。随着山地旅游的兴起,改造后的农舍用于接待住宿,当地传统农业向旅游业转变。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村成为登山、滑雪胜地。到2001年,常住居民增长到420人,年接待游客达12万人次。与此同时,受观光、滑雪等活动的影响,当地植被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下图为该村景观及当地气温、降水量图。


林线是由于低温、土壤等条件限制而不能生长森林的界限。该村附近的林线海拔大约2070米。


(1)指出该村林线附近的森林植被类型,说明该植被生长的大致月份及主要依据。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的土壤,冻土层厚度与积雪等地表覆盖状况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某年该村相邻的甲、乙两地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



(2)比较甲、乙两地冻土层的差异,说明主要原因。
2021-08-11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阴山山脉东西绵长,山体高度和南北宽度较大,在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和不同的坡向,植被差异显著。下图示意阴山山脉南侧山地东段、中段、西段的垂直带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序号①②③依次表示阴山南侧山地的(     
A.东段中段西段B.西段东段中段
C.中段东段西段D.西段中段东段
2.②图中M处的自然带是(     
A.山地荒漠草原带B.山地典型草原带
C.典型草原带D.落叶阔叶林带
3.与阴坡相比较,阴山山脉南侧山地阳坡植被比较稀疏且带谱比较单调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较少B.气温较低C.蒸发较强D.大风较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3)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6 . 读“美国66号公路图”和“中国109国道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109国道和美国66号公路,同处北半球30°N-40°N之间,有着大致相同的公路距离,同样是一条概括了各自国家山水的景观之路。



(1)比较两条公路的起点城市北京与芝加哥气候类型的差异及其成因。
(2)北京至拉萨沿途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体现的地带性分异规律是什么?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成因。
2020-11-27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下图为两座山脉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乙图中,山脉在海拔4000m以上的南、北坡,坡度基本相同,气温大致相当,但南坡的雪线却低于北坡,说明其原因。
(2)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谱的主要差异,并判断哪幅图的山脉所处纬度位置较低。
(3)推测甲山所处地区的气候类型,并说明理由。
(4)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差异,并说明原因。
2020-11-04更新 | 49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江都区丁沟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题

8 . 南迦巴瓦峰(简称南峰)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内侧,海拔7782米,托木尔峰(简称托峰)位于天山山脉的西端,海拔7435.3米,两山都发育着比较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但由于二者所处的经纬度地带位置的差别,大气环流、距海远近的不同,以及各自特殊的地貌,垂直带谱的特征明显不同。下图为南迦巴瓦峰与托木尔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两山垂直自然带谱形成条件及带谱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南峰地区因所处纬度较低,其基带均属热带范围
B.托峰地区因深居大陆内部,其基带均属温带范围
C.南峰地区夏半年深受西南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潮湿多雨
D.托峰地区位于西风带内,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潮湿多雨
2.同为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在南峰高度高于托峰高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B.海拔C.大气环流D.相对高度
3.在托峰地区从山底到山体中部,南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几乎均不相同,但至高山寒带冻风化壳状地衣带,南北坡则基本趋于一致,主要原因是(     
A.坡面相互影响小B.坡度差异不大
C.水热条件差异小D.海拔基本相同
2020-10-12更新 | 1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新高考质量测评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三10月联考地理试题
9 . 阅读甲、乙两座山脉的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图在背面),回答问题。

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随着地理位置和地势的变化呈现出规律性的演变,从而形成纷繁复杂而又有规律的自然景观。




(1)比较甲图和乙图山脉自然带带谱的主要差异。
(2)概述甲图中各自然带在山脉南、北坡出现的高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10 . (加试题)读中国三座名山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数字②③所代表的自然带依次为                   。 
(2)在三座山峰中,天山自然带最丰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比较天山南北两坡的雪线,较低的是  ,导致天山雪线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4)造成贺兰山地两侧带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0-10-15更新 | 663次组卷 | 3卷引用:2015-2016学年张家口一中高一文上册衔接第6次周练地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