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冰川学上的雪线是指降雪量与消融量达到平衡的界钱。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西支)的上、下界高度分别为4486米和3810米。下图是四个时段冰川物质平衡分布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8月该冰川雪线的波动范围是(     
A.3810~3950米B.3950~4020米C.4020~4120米D.4120~4210米
2.5~8月该冰川降雪量的分布特点是(     
A.从3810~4486米递增B.从3950米向上、下递增
C.从3950~4486米递减D.从4210米向上、下递减
3.该冰川补给的最主要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 . 图为阿尔卑斯山主峰勃朗峰(70°E,46°N)和天山主峰博格达峰(88°E,449°N)的垂直自然带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甲、乙两自然带最可能为(     
①甲-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②甲-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③乙-温带荒漠带④乙-温带草原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与勃朗峰相比,博格达峰雪线更高,主要是由于(     
A.位置偏东,气温较高B.深处内陆,降水较少
C.纬度较高,太阳辐射强D.高差较大,自然带丰富
3.勃朗峰针叶林带分布南高北低,主要原因是(     
A.北坡纬度低,温度较高B.北坡坡度大,土壤贫瘠
C.南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D.南坡为阳坡,热量充足
3 . 托木尔峰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山脉的西端,是天山的最高峰,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较为完整。据资料显示,近年来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下图为托木尔峰山地垂直自然带讲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处自然带的名称最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荒漠带
C.温带草原带D.山地灌木林带
2.该山峰水热组合条件最好的地区是
A.南坡200Om左右B.南坡2500m左右
C.北坡1500m左右D.北坡2500m左右
3.影响近年来托木尔峰南坡雪线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抬升B.降水增多
C.气候变暖D.植被减少
4 . 如图为北半球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主要原因是南坡
A.坡度更大B.土壤更肥沃C.降水更多D.热量更充足
2.关于此山地叙述正确的是
A.此山的雪线在冬季更高B.北坡可能是迎风坡降水丰富
C.南坡风力大,雪线更高D.此山可能位于我国南方地区
2020-04-17更新 | 71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等温线、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题。

1.该山地南坡属于( )
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迎风坡
2.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
A.高山草甸B.高寒荒漠
C.针阔叶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
2020-03-29更新 | 1367次组卷 | 46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教研联盟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6 . 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山基带地理要素及雪线高度资料。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据表中资料推断
A.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大于南坡B.甲山南坡的垂直带谱较北坡丰富
C.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大于甲山D.乙山南坡的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
2.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①山体海拔                ②纬度位置                ③水汽来源方向          ④人类活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体效应是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概述沿40ºN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

析其原因。

2018-12-04更新 | 1837次组卷 | 3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8 . 雪线是指常年积雪的下限。下图示意南半球不同纬度地区雪线、气温和降水量的关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设雪线高度为3 km的纬线平均气温为T,年降水量为P,则(  )
A.T=10℃;P=120 mmB.T=10℃;P=40 mm
C.T=18℃;P=120 mmD.T=18℃;P=40 mm
2.造成图中30°纬线附近雪线分布与两侧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B.气压带C.风带D.纬度
3.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  )
A.全球爆发淡水危机B.高纬农区作物单产提高
C.作物种植北界南移D.低纬高山雪线降低

9 . 读全球气温、降水和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图中①表示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

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全球气温、降水量和雪线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描述正确的是
A.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B.降水量从热带地区向南北方向递减
C.雪线高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D.气温、降水量和雪线高度随纬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2.对图各点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①数值高是由于受东北信风影响
B.②数值高是由于赤道低压带影响
C.③数值高是由于太阳辐射强
D.④数值高是由于受盛行西风影响
10 . 下图为某山地各地理要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甲处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
A.高山草甸B.针阔混交林
C.高寒荒漠D.高山针叶林
2.该山地北坡属于(  )
A.阳坡和迎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
C.阴坡和迎风坡D.阳坡和背风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