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5年中国企业中标雅万(雅加达至万隆)高铁项目以来,作为第一个全面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和装备的中国海外高铁项目在印度尼西亚遭遇“水土不服”,当地错综复杂的征地问题和部分印度尼西亚政客不断将项目风险政治化,都为项目的开展增加了不少变数。2020年1月,印度尼西亚交通部声明,雅万高铁项目征地终于接近尾声,雅万高铁项目得以全面提速。



(1)说明雅万高铁在图示Ⅰ、Ⅱ两条线路中选定Ⅰ线路建设的理由。
(2)推测雅万高铁修建中需要应对的自然挑战。
(3)阐述雅万高铁的建设将对印度尼西亚的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2 . 地名作为对地表特定地域空间的指称,有的可以反映特定时期地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下图所示区域年均降雨量320.8—432.4mm,且70%以上的降水集中在7—9月。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推测图示区域聚落空间分布特征为()
A.集中 西南最密B.分散 东北最稀
C.集中 东南最密D.分散 西北最稀
2.影响图示区域聚落分布的主导因素为()
A.气候B.地貌
C.河流D.植被
3.图示甲区域众多聚落以“沟”、“湾”、“井”为名,这表明该区域()
A.现代风沙活动频繁B.历史时期气候干旱
C.现代河流湖泊众多D.历史时期温暖湿润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巴山区是指长江最大支流汉水上游的秦岭大巴山及其毗邻地区,地跨甘肃、四川、陕西、重庆、河南、湖北六省市,主体位于陕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过渡区域。秦巴山区地形复杂,地势西高东低。图甲为秦巴山区地形示意图,图乙为1953~2016年秦巴山区霜期变化情况示意图。



(1)试列举秦巴山区作为过渡区的主要表现。
(2)描述1953~2016年秦巴山区霜期的变化特征。
(3)研究发现秦巴山区霜期变化受海拔影响较大,推测海拔对秦巴山区霜期变化的具体影响。
(4)简述秦巴山区霜期变化对当地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4 . 乌蒙山片区位于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结合部,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人地矛盾突出,是国家新阶段14个“整村脱贫”的主战场之一。下图示意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乌蒙山片区贫困村分布特点是
A.总体分散,局部集中B.中部较少,东西较多
C.云贵较少,四川较多D.西南最密,东北最稀
2.推测乌蒙山片区致贫的因素最可能是
①政策       ②地形       ③人口       ④气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目前,乌蒙山片区要实现“整村脱贫”最可取的措施是
A.积极垦荒,开辟耕地B.打造产业,增加就业
C.发展教育,提高素质D.补贴资金,异地搬迁

5 .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单位:m)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某研学小组赴该地进行地理考察,若夜晚宿营地点安排在①处,可能遇到的问题是(     
A.处于阴坡,气温较低B.处于鞍部,风力较大
C.位于山脊,平地较少D.处于山谷,山洪易发
2.②③两地为村庄,现计划修建一条临时公路,研学小组设计了四条路线,其中比较合理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023-11-14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6 . 读“我国某史前文明遗址的原始村落分布示意图”,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居民点分布在(     
A.河流三角洲平原B.山地半山
C.河谷阶地D.河流冲积平原
2.先民选择居住地时,充分考虑的影响聚落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水文D.生物
3.随着人口的增加,图中区域①有可能发展成为聚落,其聚落的形状可能是(     
A.团聚型B.条带状C.网状D.棋盘状

7 . 科斯克洞穴为典型的溶洞,位于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目前其唯一入口位于海平面以下36米。洞壁有距今1.9万年前和2.7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的壁画,据考古发现,欧洲地区的古人类非常喜欢用石灰石来涂脸,以显示在部落的地位。下图为现在科斯克洞穴剖面图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古人类在洞穴作画期间(     
A.地球处于较大冰期B.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C.洞内风化作用明显D.亚热带植被向南移
2.古人类利用洞穴,可能是为了(     
①避难②开矿③居住④捕鱼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 . 浙西南山地区有许多保存着传统风貌的古村落。下图为该区域松阴溪流域古村落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松阴溪流域的古村落多分布在
A.溪谷B.绿洲
C.盆地D.冲积扇
2.北宋状元沈晦曾在松阴溪畔吟唱出这样一首诗:“西归道路塞,南区交流(亲)疏。唯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结合诗句推测推测该流域古村落至今大多保存完好的主要原因是
A.建设美丽乡村B.经济比较发达
C.特色小镇带动D.交通相对闭塞
9 . 下图示意岷江上游流域民族聚落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推测图中汉族居民最主要从事的农业生产为
A.游牧业B.种植业
C.林果业D.淡水鱼养殖业
2.藏族聚落分布区高山草甸面积广,其聚落
A.规模小、数量少,分布分散B.规模大、数量多,分布集中
C.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分散D.规模大、数量少,分布集中
3.羌族在该区域居住历史悠久,与汉族聚落分布区相比,其居住区的优势条件是
A.取水便利B.地势平坦
C.交通便利D.易守难攻

10 . 历史上低族是一个不喜欢流动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横断山脉和怒山山脉南段。境内峰峦连绵,河流纵横,山谷多,平坝少,人们习惯称之为阿佤山区,低族村寨一般位于海拔1000米左右。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佤族人民同其他民族的交流增多,人口呈现出由“阿佤山中心区”向外流失的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历史上佤族人外出流动较少是因为(     
A.耕地面积广大B.对外交通不便C.人民生活富裕D.民族内部和谐
2.阿佤山区佤族村寨的聚落形式主要呈(     
①同心圆             ②放射状             ③点状             ④线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阿山区人口大量向外流失可能导致当地(     
A.耕地面积减少B.老龄人口增加C.农业生产效率降低D.生态环境恶化
2023-08-0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