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形对聚落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9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希腊地处欧洲东南角、巴尔干半岛南端,由伯罗奔尼撒半岛和爱琴海中的3000余座岛屿构成,境内喀斯特地貌广布,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

材料二:希腊等高线地形图(下图)。



(1)描述希腊的地形地貌特征。
(2)指出希腊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多发的季节,并简析该季节地质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3)说出喀斯特地貌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并说明喀斯特地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2-03-23更新 | 43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窑洞式建筑是河南民居的一大特色。窑洞式建筑主要分布在黄土塬顶,从上往下挖成深坑做院落,四壁挖洞为居所,窑洞开有小窗,用竹篾做成,内外糊纸。下图示意河南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中信息推测窑洞式建筑位于(     
A.甲B.乙C.丙D.丁
2.窑洞开有小窗的主要目的是(     
A.通风采光B.防风保温C.降低建设成本D.避免雨水冲刷

3 .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我国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图为“江南丘陵某区域四种乡村聚落空间演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模式I中乡村聚落迁移的主要目的是(     
A.增强功能区竞争力
B.保护环境敏感区域
C.促进劳动力就业
D.提高城镇化水平
2.反映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从受自然要素影响转向受经济社会要素影响的模式是(     
A.IB.II
C.IIID.IV
3.在我国重大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总趋势是(     
A.集聚扩大B.原地保护C.均衡布局D.分散迁移
2022-03-10更新 | 10015次组卷 | 57卷引用: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2021年6月25日,全长435公里的拉林(拉萨至林芝)铁路正式开通运营。下图是拉林铁路桥梁隧道相连处景观图,图中江边公路是拉林公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拉林铁路桥梁隧道众多的原因是(     
A.高寒缺氧B.风力强劲C.地形起伏大D.地层不稳定
2.图示拉林公路走向呈S形是为了(     
A.降低路面坡度B.减轻洪水威胁C.避开断裂带D.避开泥石流
3.拉林铁路开通后,拉林公路营运变化表现为(     
①远程运量增多②远程运量减少③短途运量增多④短途运量减少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3-06更新 | 2172次组卷 | 1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5 . 位于湖南雪峰山河谷带的洪江古商城,民居独特,每栋古建筑四面高墙,外围四壁少有窗户,方方正正如同印章,当地人称其为“窨子屋”(下左图),洪江古城是我国千年古商集散中心,古商城发展的早期,街巷(右图)宽高比值维持在0.9左右,而较晚时期缩减为0.4左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古窨子屋每栋四面建有高墙,主要体现的自然环境功能是(     
A.避风B.排洪
C.采光D.防盗
2.古商城街巷宽高比值发生变化主要是为了(     
A.增强光照强度B.提高通风效果
C.满足交通需求D.缓解人地矛盾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川藏铁路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线路起于四川省成都市,经雅安、康定,在岗托跨金沙江后进入西藏自治区,经昌都、林芝、山南至终点拉萨市,全线运营长度1838千米。川藏铁路穿越横断山区,线路走向为“八起八伏”,桥隧比高达81%,被称为“最难建的铁路”。川藏铁路辐射的人口众多,沿线有着丰富的水能、森林、矿产、旅游等资源,铁路的修建能提升沿线的交通条件,改善投资环境,同时能把西藏连入长江经济带,并形成我国通往南亚的便捷陆路通道。

材料二川藏铁路和青藏铁路示意图。

(1)简要说明川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2)川藏铁路线路走向为“八起八伏”,试分析其原因。
(3)目前青藏高原已有公路、铁路、航空线与全国各地相通,为什么还要建川藏铁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青铜峡又被称为“九渠之首”,引黄灌溉条件得天独厚。青铜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建设的以灌溉为主的水利枢纽,自1960年发挥灌溉效益,结束了宁夏平原两千多年来无坝引水灌溉的历史,实现灌面积达25万公顷。

材料二青铜峡地理位置示意图

(1)银川平原有“被贺兰山护着,被黄河爱着”的称号,试分析原因。
(2)每年初冬和早春,黄河在该河段会发生河水暴涨,漫过大堤的现象,甚至决堤泛滥。试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3)分析青铜峡引黄灌溉得天独厚的条件。

8 . 哈尼梯田主体位于我国西南部的云南省红河州元阳县,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哈尼梯田区内主要民族为壮、彝、瑶、苗、汉、哈尼和傣族,形成了多民族聚居的格局。下图为哈尼梯田多民族共生立体格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哈尼梯田多民族在15002000米集中分布的原因是(     
A.地形坡度小B.气候适宜
C.靠近河流D.方便耕作
2.与哈尼梯田区其他民族人民相比,推断傣族人民更偏向于(     
A.喜热亲水B.喜山远河
C.喜凉散居D.精耕聚居

9 . 新疆被巍峨的天山划分为南疆、北疆。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洲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穿越天山中段的独库公路,北起独山子,南到库车,沟通了南疆和北疆。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与土壤B.气候与植被C.水源与植被D.地形与水源
2.独库公路穿越天山时多呈“之”字形分布,原因主要是(     
①保护当地植被   ②减少占用耕地   ③降低施工难度   ④减缓道路坡度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云南省领导创办的第一份报纸《路南报》诞生于糯黑村(见下图)。该村始建于1816年,长年盗匪横行,直至解放。糯黑村的传统建筑以木为架、垒石作墙。近年来,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来村游客增多,村民新建了不少现代建筑。为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当地政府在糯黑村划分了现代与传统建筑的建设区域。



(1)从地形角度,说明糯黑村选址的合理性。
(2)分析糯黑村传统建筑以木为架、垒石作墙的原因。
(3)说明旅游业发展后该村地域文化可能出现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