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基于各行业污染物协调减排及能源供应稳定的前提下,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对此,某研究中心建立了多目标规划模型。图为该模型中2021~2060年各代表年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未来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贡献度最大的行业(     
A.钢铁B.建材C.电力D.化工
2.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主要是为了(     
A.调整产业结构B.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C.缓解资源枯竭D.化解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2023-06-30更新 | 280次组卷 | 13卷引用:广东省新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选择题每日一练(3月)地理试题

2 . 多年冻土是长期在0℃或0℃以下冻结并含有冰的土石层。读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现今相比,该区域17—18世纪处于
A.冰期B.间冰期
C.温暖期D.寒冷期
2.多年冻土南界变化后,甲地土壤
A.养分循环加快B.污染程度减轻
C.水热条件变差D.生产潜力下降
2017-08-22更新 | 2365次组卷 | 23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18届高三3月质量检测(一模)文综地理试题

3 . 研究表明,泥炭是一种记录过去气候变化的可靠地质载体。一般认为当沼泽表面气候温暖、湿润时,泥炭的腐殖化度较低。科研中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泥炭样品的吸光度,泥炭腐殖化程度与其碱提取液的吸光度值成正相关。下图示意我国东北长白山区锦北泥炭距今6000年以来剖面样本的吸光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锦北泥炭剖面样本距今约1600年左右吸光度较低,且剖面中木本植物残体含量大,当时的气候特征与下列气候事件体现一致的是(     
A.黄河中下游平原的严重干旱事件B.北大西洋大规模冰川漂移事件
C.青藏高原末次冰期暖湿气候事件D.中国明清时期小冰期气候事件
2.锦北泥炭样本吸光度反映该地区距今6000-3500年以来的环境变化,最可能的是(     
A.沼泽中水生植物增多B.沼泽地表水盐度降低
C.沼泽地面积显著增大D.沼泽边缘演化为草原

4 . 下图为新生代距今36Ma(注:Ma指百万年)以来我国西北地区植被类型百分比,其中左图为主要森林类型比例变化,右图为荒漠和草原比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距今36Ma以来,我国西北地区(     
A.始终以温带混交林为主B.草原比重持续增加
C.曾经出现冷暖交替变化D.气候逐渐趋向湿润
2.图示时期(     
A.联合古陆形成B.蓝藻大爆发
C.被子植被繁盛D.爬行动物出现
2022-11-06更新 | 496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新丰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选择题每日一练(3月)地理试题

5 . 湿地的形成和发育反映大量古气候信息。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研究发现该地区的沼泽湿地从全新世(12000年前至今)开始发育。下图示意全新世以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随时间的发育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距今10000年至5000年期间,三江平原的气候演变过程主要表现为(     
A.暖湿→冷湿B.暖湿→冷干C.暖干→冷湿D.冷干→冷湿
2.在过去的几百年期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发育速率显著降低,主要原因可能是(     
A.森林覆盖率提高B.大量农田垦殖C.湿地蒸发量剧增D.风沙灾害加剧
2022-04-01更新 | 28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下图为黄河流域1960年~2010年夏季0℃层高度年际距平变化(虚线)和夏季平均降水量距平年际变化(柱状)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流域1960年~2010年夏季近地面气温变化趋势是(     
A.先升后降B.先降后升
C.保持稳定D.波状上升
2.图中降水少的年份(     
A.对流活动弱B.副高势力强
C.冷空气活动弱D.大气相对稳定
2021-12-11更新 | 432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东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地理模拟测试卷四

7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甲、乙两个时期的海岸线变迁图,图中a、b为对应时期的月均温等值线(月份和温度值均相同)分布状况,在只考虑全球气温变化对海岸线的影响下,a对应甲时期,b对应乙时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信息表明,该区域此时(     
A.受暖流影响B.处于夏半年
C.南部炎热干燥D.盛行西南风
2.与乙时期相比,甲时期全球(     
A.大陆冰盖范围小B.平均气温高
C.山地雪线低D.平均湿度小
2021-09-05更新 | 39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8 . 洱海是云贵高原上的第二大湖泊,其西侧的点苍山森林茂密,众多溪流发源于此。历史上流域内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会导致湖泊水域面积以及入湖处与湖心距离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入湖河流所携带泥沙的沉积条件。因此,科学家常常利用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推断流域内的气候变迁。下面图1为云南点苍山和洱海地区示意图,图2示意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与其沉积时间的对应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1中点苍山东侧平原的成因是(     
A.地壳上升,流水侵蚀B.地壳下沉,流水侵蚀
C.地売上升,流水沉积D.地壳下沉,流水沉积
2.图1中甲地至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特点为(     
A.总体变粗B.总体变细C.先变粗,后变细D.先变细,后变粗
3.图示地区1300年至2000年气候干湿状况的变化为(     
A.变干一变湿一变干一变湿B.变湿一变干一变湿
C.变湿一变干一变湿一变干D.变干一变湿一变干
2021-01-12更新 | 191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甲、乙两个时期的海岸线变迁图,图中a、b为对应时期的月均温等值线(月份和温度值均相同)分布状况,在只考虑全球气温变化对海岸线的影响下,a对应甲时期,b对应乙时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乙时期相比,甲时期全球(     
A.大陆冰盖范围小B.平均气温高C.山地雪线低D.平均湿度小
2.根据图中等温线a、b位置的变化,推测下列关于该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B.盛行西南风C.南部炎热干燥D.受寒流影响
2023-08-3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10 . 2017年2月8日,格陵兰岛北端的气温升至0 ℃以上,引发世人关注。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极放大效应”现象的形成机制是       (  )
A.受高气压带控制,晴朗天气多
B.极昼时间长,海水热量收入多
C.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
D.周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剧增
2.受“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下列北极地区的现象中,首现日期推迟的是 (  )
A.苔原植物的花期B.北极鸭的北迁日期
C.入海河流的汛期D.沿海港口的封冻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