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洱海是云贵高原上的第二大湖泊,其西侧的点苍山森林茂密,众多溪流发源于此。历史上流域内气候干湿程度的变化会导致湖泊水域面积以及入湖处与湖心距离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入湖河流所携带泥沙的沉积条件。因此,科学家常常利用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推断流域内的气候变迁。下面图1为云南点苍山和洱海地区示意图,图2示意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与其沉积时间的对应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1中点苍山东侧平原的成因是(     
A.地壳上升,流水侵蚀B.地壳下沉,流水侵蚀
C.地売上升,流水沉积D.地壳下沉,流水沉积
2.图1中甲地至乙地湖底沉积物粒径粗细的变化特点为(     
A.总体变粗B.总体变细C.先变粗,后变细D.先变细,后变粗
3.图示地区1300年至2000年气候干湿状况的变化为(     
A.变干一变湿一变干一变湿B.变湿一变干一变湿
C.变湿一变干一变湿一变干D.变干一变湿一变干
2021-01-12更新 | 191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2017年2月8日,格陵兰岛北端的气温升至0 ℃以上,引发世人关注。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极放大效应”现象的形成机制是       (  )
A.受高气压带控制,晴朗天气多
B.极昼时间长,海水热量收入多
C.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
D.周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剧增
2.受“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下列北极地区的现象中,首现日期推迟的是 (  )
A.苔原植物的花期B.北极鸭的北迁日期
C.入海河流的汛期D.沿海港口的封冻期

3 . 温尼伯湖是更新世冰期巨大的古冰川湖的残迹。大陆冰川消融初期,温尼伯湖湖水曾经通过雷德河流入密西西比河;随着冰川进一步消融,温尼伯湖湖水改由纳尔逊河注入哈得孙湾,湖面逐渐保持稳定。温尼伯湖现是加拿大第三大淡水湖,温尼伯河、雷德河、萨斯喀彻温河等多条河流分别从东、南、西三面注入。下图示意温尼伯湖流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温尼伯湖从形成初期到湖面稳定时期,湖泊的蓄水量(     
A.先上升后下降B.持续上升
C.先下降后上升D.持续下降
2.温尼伯湖湖水外泄方向改变后,雷德河(     
A.径流量增大B.出现凌汛现象
C.结冰期延长D.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2021-05-12更新 | 23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下图为1978-2015年间11月北极浮冰面积变化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北极浮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是(     
A.变大B.先变小后变大
C.变小D.稳定不变
2.下列年份中,北极浮冰面积最大的是(     
A.1978年B.1986年
C.1998年D.2006年
3.强冷空气南下会造成我国(     
A.海南出现台风天气B.河北雾霾加重
C.新疆出现融雪洪水D.湖南较大幅度降温
2020-12-14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18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

5 . 体感温度指人体所感受到的冷暖程度,转换成同等温度,会受到气温、风速与相对湿度的综合影响。下图是我国某省会城市某两年月平均气温和月总降水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第1年中的冬季相比,第2年中的冬季体感温度表现得更加(     
A.冷湿B.温湿C.冷干D.暖干
2.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该地适合发展(     
A.避暑旅游业B.避寒旅游业C.冰雪旅游业D.冬季蔬菜产业
2021-07-12更新 | 103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鹤山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阶段考试地理试题

6 . 反射率指对某表面而言的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下图为1980~2012年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全球气候变冷 ③冰川融化加剧 ④冰川面积扩大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分析“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     
①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②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 
③高山区林带上限位置下降 ④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7 . 碳排放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碳排放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读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总量和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2010~2018年江苏省碳排放总量和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第一产业碳排放量所占比重下降
②第二产业碳排放量持续上升
③第三产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④碳排放总量不断增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为减少碳排放总量,江苏省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积极发展绿色交通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③控制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量④限制第二产业的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明显,这个现象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密切相关。同期,北极海冰正在快速消退,对北极地区以及全球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图示意1988~2017年北极地区多年冰区和季节冰区分布。



(1)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据图说出北冰洋冰区发生的变化。
(2)简述北冰洋冰区变化对该地区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概括全球气候变化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023-07-0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以温度增加和降水变动为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使得自然系统、生物系统、人类健康等多方面发生振荡,严重依赖自然资源的领域如农业生产在气候变化下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和易损性。图表示“我国60年来农业水热气候条件的年代变化”(图中数值表示与多年平均值的差值)。完成下列问题。

1.由图中信息可知,我国( )
A.年平均气温逐年上升B.气温年较差大致呈递减趋势
C.耕作制度发生明显改变D.年降水量呈波动变化的态势
2.1980年后,水热条件变化能使其农业生产明显受益的区域是( )
A.三江平原B.塔里木盆地
C.海南岛D.黄土高原
10 .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省1971—2011年气温距平累积(即距平均值的累加)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该省近四十年来(  )
A.气温波动上升B.2011年气温约等于平均值
C.前期偏冷,后期偏暖D.气候寒冷
2.如果全球气温与我国北方某省2001年以后的变化趋势一致,则(  )
A.我国水稻种植北界南移
B.植物向更高海拔扩展
C.水热资源改善,更有利于人类的开发利用
D.有利于全球各地的生态保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