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尔代夫群岛由自然环礁组成。据考证,最初马尔代夫海平面以每千年15m的速度上升;距今7000~6000年,海平面上升速度约为每千年2m;距今6000年以来,海平面上升速度为每千年25cm,从此时开始马尔代夫海域出现珊瑚岛礁。形成珊瑚岛礁的珊瑚虫生活在浅海水域,适宜温度为22~32℃。有人提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马尔代夫群岛在近100年内可能会消失。下左图示意马尔代夫地理位置,下右图示意马尔代夫近1万年以来的气温变化。



(1)据材料说明近1万年来全球气温变化的特点。
(2)分析冰期结束后的前期气温上升并不明显,而海平面上涨幅度大的原因。
(3)就材料中马尔代夫群岛消亡论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升金湖位于我国长江下游地区,湖床平均海拔11m,湖周岗地平均海拔25m。该湖对气候环境变化较敏感,拥有完整的湖泊沉积序列。我国科研人员在升金湖采集连续沉积岩芯,利用沉积物粒度和总有机碳(TOC)等环境指标重建升金湖地区过去千年以来气候干湿变化状况。沉积物粒度是反映区域干湿变化的物理指标之一,用于指示湖泊水位高低。总有机碳反映沉积物中有机质输入情况,其来源包括湖泊水生植物和流域径流带来的陆源植物碎屑。左图示意升金湖地理位置,右图示意升金湖沉积物粒度和TOC变化。



(1)简述升金湖的形成过程。
(2)分析与其他阶段相比,阶段Ⅲ升金湖水位和总有机碳含量特点及产生原因。
(3)描述升金湖地区近千年湖泊水位和气候干湿整体变化趋势。
2022-05-03更新 | 52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距今约5000年至7000年,它以黄河中游地区为中心,北至长城沿线,南至鄂西北地区山前地带的河岸台地。仰韶期处于原始农业阶段,考古发现了大量石斧、石铲等农耕石器。在仰韶期,淮河下游基本无人类分布,人类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前地带的河岸台地上。下图为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及亚热带北界变迁图。



(1)与现代相比,描述仰韶期亚热带北界的位置差异。
(2)推测仰韶期相对于现代亚热带北界位置差异的原因。
(3)说明仰韶期人类聚落主要分布在山前地带的河岸台地上的益处。
(4)分析淮河下游滨海地区仰韶期文化遗址极少的自然原因。
2020-06-05更新 | 29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19-2020学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4 .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距今约260万年至1万年前的更新世,又称“第四纪大冰期”,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显著特征是全球气候变冷,冰川面积大幅增加,寒冷的小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间冰期交替出现。更新世是披毛犀等冰期动物繁盛的时代,披毛犀是大型食草动物,生活在草原和草甸地区,长达1米的鼻角可以刮开冰雪,找到干草。中国科学家依据不同时期的披毛犀化石,提出了冰期动物“走出西藏说”:更新世之前,青藏高原成为冰期动物的“摇篮”,进入冰期以后,这些动物迁出了起源地,不断演化,它们的后代最终抵达北极地区。


(1)分析青藏高原成为冰期动物“摇篮”的时空背景。
图中1②③示意披毛犀种群“走出西藏”的迁徙线路。
(2)说明披毛犀种群东迁和北上的原因。
(3)晚更新世,最后披毛犀的最大分布范围可达中国东部的黄淮地区但是没有扩张到同纬度的亚洲中西部和北非地区,推测其主要原因。
2021-05-10更新 | 552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0-2021学年高三质量调查试卷(二)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气候变化是目前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然而,气象观测仅有一两百年的历史,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只能用代用资料来反映,如树木年轮、冰芯、石笋等。

中高纬地区树木的生长速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春夏季的生长速度快。树木年轮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存在区域差异,主要是由限制性最大的环境因素决定。下图为甲、乙两地的位置示意图、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1956~2008年)、以及利用树轮宽度重建的当地的气候要素序列图(1600-1950年)。



(1)代用资料能反映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特征。
(2)分析甲地树轮宽窄主要受春末夏初水分影响、乙地树轮宽窄主要受夏季最低气温影响的原因。
(3)请选择A或B作答。
A:据图推测18世纪青海湖面积的可能变化趋势,并说明判读依据。
B:据图推测17世纪唐古拉山冰川面积的可能变化趋势,并说明判读依据。
(4)归纳总结图示区域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
2020-12-1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6 . 地表反照率是指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与入射太阳辐射之比。图示为青藏高原地表反照率、积雪覆盖率和植被指数(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有关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年均地表反照率呈递减趋势的主要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①高原气温日较差大②气候变暖,积雪减少③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增多④生态环境改善,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2.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年均地表反照率的降低,可能会直接导致该地(     
A.地面温度降低B.蒸发量增大
C.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D.大气的逆辐射减弱
2020-12-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滕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低碳经济”是2010年我国的热点词汇,根据下列所给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下左图)。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下右图)。

材料二 :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前夕,中美两国分别宣布了各自的二氧化碳减排策略。新华网北京11月26日:中国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新华网华盛顿11月25日:美国白宫25日宣布,美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17%。

(1)材料一显示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正在消失,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2)根据课本知识,结合材料一,简述发生这类现象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3)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
2019-12-29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读图,回答问题。

下图为近现代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图,图中灰色线条代表的是仅考虑自然变化得到的气温变化模拟值,黑色线条代表的是实际气温观测值。



(1)据图分别描述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模拟值和观测值的特点,并简析观测值特点形成的人为原因。
(2)全球气候变暖可能给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2019-08-30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华阴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野樱桃李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野生果木,它具有喜光、喜温凉、喜潮湿的生长习性,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伊犁,下图示意野樱桃李等野生果木的分布。1993年专门从事樱桃李开发的甲饮料公司在该区域成立,至2010年该公司的樱桃李饮料已成为新疆三大品牌饮料之一。2014年甲公司决定进一步拓展市场,扩大生产规模,与此同时,野樱桃李生长地生态环境在不断恶化,出于生态保护的考虑,公司尝试在伊犁河谷仿生试种野樱桃李,但因冬季河谷气温较低,导致野樱桃李大量死亡。原料危机已经成为制约甲公司发展的瓶颈。

(1)从地形角度指出图中野樱桃李的分布特点。
(2)简析野樱桃李仿生试种区冬季气温较低的原因。
(3)简析当前甲饮料企业拓展市场的优势条件。
2017-03-02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辽宁省六校协作体高二下学期期初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