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植被是气候变化最直接、最灵敏的“指示器”,通过对植被的研究可获得气候变化信息。黄土高原南部白水河两岸分布有多处人类文明遗址,气候变化是影响该地区人类活动及文化演化的重要原因。下图为白水河流域距今5.53~4.12千年前各类种属植被数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现代相比,距今5.53~4.12千年前白水河流域植被最突出的特征是(     
A.耐寒植物丰富度高B.亚热带种属数量多
C.温带物种优势明显D.耐旱植物占比更大
2.距今5.53~4.12千年期间白水河流域气候变化总趋势是(     
A.暖湿→冷干B.冷干→暖湿C.暖湿→暖干D.冷湿→暖湿
3.图示时期内气候变化并未导致白水河流域文化出现明显的衰退,原因可能是(     
A.人口数量大量增长B.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C.工业生产发展迅速D.耕地面积规模变大
2023-03-09更新 | 1904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衡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五调考试地理试题

2 . 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可分为连续多年冻土区、不连续多年冻土区以及稀疏岛状多年冻土区。研究表明,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南界北移,植被覆盖指数呈增加趋势,但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冻土活动层厚度和植被生长季变化的差异,造成其植被覆盖指数的增加程度不同。从长期来看,气候变暖反而会限制我国东北多年冻土区的植被生长。下图示意我国东北不同类型多年冻土区的分布。据此完下列小题。

   

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植被覆盖指数增加量最大的是(     
A.I区B.Ⅱ区C.Ⅲ区D.IV 区
2.近年来,与IV 区相比,I区整体上(     
①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较多 ②冻土活动层厚度增加较少
③植被生长季变化大 ④植被生长季变化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长期来看,气候变暖会阻碍植被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水分供应增加B.土壤水分供应减少
C.区域降水总量增加D.区域降水总量减少
2023-05-30更新 | 635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多校新高三教学质量水平联合检测地理试题

3 . 气候变化会引起垂直自然带的移动,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约4800年前至今的垂直带谱变化情况。据研究表明,此山地气候变暖干,自然带上移,基带面积扩大,气候变冷湿则相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阶段Ⅲ为该山垂直带谱现状,据此推断该山地最可能位于(     
A.天山山脉B.秦岭山脉C.太行山脉D.冈底斯山脉
2.据图推测(     
①受热量条件影响,自然带呈现从5到1的垂直分异
②北坡水分条件较南坡好,针叶林分布范围广
③阶段Ⅰ,气候较阶段Ⅲ暖干,荒漠草原面积较小
④阶段Ⅱ,气候较阶段Ⅲ冷湿,荒漠面积较大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1-06-02更新 | 1517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辉腾锡勒湖区位于内蒙古中部,为现代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由于受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冷空气的影响,多寒潮大风,冬季寒冷而漫长,最低气温﹣39.9℃,年平均降水量385mm。该湖区地层出露完整、沉积厚度较大,是研究全新世地层、沉积特征及古气候变迁的理想场所。下图示意辉腾锡勒湖泊沉积年龄与深度的对应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湖区沉积速度最快时段对应的沉积物是(     
A.粉砂B.黏土C.粉砂质黏土D.黏土质粉砂
2.湖泊积水期,风沙入湖沉积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从沉积地层上分析,图示时段该地经历的气候演变过程主要是(     
A.湿润—干旱B.湿润—干旱—湿润C.干旱—湿润D.干旱—湿润—干旱
2021-04-14更新 | 1305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冻土是指温度在0℃及其以下并含有冰的土壤和岩石,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层厚度变化明显。研究发现,冻土层厚度的变化对黑龙江省湿地面积有较大影响。下图示意1961-2016年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深度的变化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冻结深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时间可能是(     
A.12月—1月B.1月—2月C.2月—3月D.3月—4月
2.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层厚度变化反映出该省(     
A.冻土初日提前B.冻土终日提前C.冻土期延长D.冻土面积增加
3.季节性冻土层厚度的变化导致黑龙江省湿地萎缩,主要是因为(     
A.降水减少B.蒸发增加C.下渗增加D.融雪减少

6 . 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000年前左右的海平面上升时期,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育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潟湖,距今5500年前莱州湾海平面开始下降,潟湖最终与海洋分离,退居内陆,河流经湖泊注入海域。此后湖泊位置不断演变,湖泊面积经多次扩大、缩小后,最终消失。研究表明,莱州湾古湖泊消失的根本原因是该地区的气候变迁。完成下面小题。

   

1.距今6000年前左右,莱州湾潟湖形成的原因是(     
A.海水侵入陆地,流水侵蚀加剧B.海水侵入陆地,海洋侵蚀加剧
C.流水顶托加强,海洋堆积加剧D.海水顶托加强,流水堆积加剧
2.潟湖与海洋分离后(     
A.河流长度减小B.湖泊淤积加重C.湖泊深度增加D.湖泊盐度增加
3.莱州湾地区气候变化的趋势是(     
A.一直变湿润B.干湿交替,总趋势变湿润
C.一直变干旱D.干湿交替,总趋势变干旱

7 . 青海湖滩坝是由湖水搬运砂粒,在沿岸附近的湖滩长期堆积而成。气候变化导致青海湖湖平面发生升降变化,从而在不同位置形成多条滩坝。下图为近18ka(千年)以来青海湖四个阶段湖平面升降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青海湖地区从古至今四个阶段的气候特征依次为(     
A.温湿、冷干、暖湿、凉湿B.温湿、暖湿、冷干、凉湿
C.冷干、温湿、暖湿、凉湿D.冷干、暖湿、冷干、凉湿
2.图示时期,规模大的滩坝形成于阶段(     
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
3.距现今湖区最远的滩坝形成时,青海湖湖面海拔高度约为(     
A.3040米B.3194米C.3240米D.3290米

8 . 2021年4月19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报告列举了温室气体浓度增高、陆地和海洋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及退缩等极端气候指标。下图示意地球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两极地区海冰面积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B.地势起伏C.太阳辐射D.人类活动
2.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海冰(     
A.面积年内变化幅度小B.消融速度慢C.冻结消融速度差异小D.消融速度快
3.报告列举的气候指标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是(     
A.极端天气影响生物生存B.北半球种植业北界南移
C.火山喷发频率将会增加D.全球粮食产区产量都增
2022-01-16更新 | 392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名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合考试地理试题

9 . 我国野生亚洲象目前仅分布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临沧市三个州市,其生存环境面临破碎化的威胁。然而在几千年前,我国野生亚洲象的分布与现在相比有很大差异。图为我国野生亚洲象分布范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根据各省行政区简称推测野生亚洲象在历史上曾有分布的是(     
A.黑龙江省B.云南省C.重庆市D.河南省
2.野生亚洲象生存环境破碎化后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①食物种类减少②人象冲突增加③生物多样性增加④种群间基因交流受阻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3.影响我国亚洲象分布范围逐渐南退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     
A.不同朝代战乱B.森林面积锐减C.全球气候变化D.人口城市扩张

10 . 海洋蓝洞是前期发育在高于海平面的碳酸盐岩台地和岛礁上,后期位于海平面之下,洞口与外海连通的洞穴。三沙永乐蓝洞位于我国西沙群岛,最大深度为300.89米,平均直径约为130米。下图示意三沙永乐蓝洞剖面,洞口周围生长有繁茂的珊瑚礁,从洞口往下,随着水体加深,洞壁逐渐收窄,在洞体转折处之上的斜坡观测到了滑塌沉积物。完成下面小题。



1.三沙永乐蓝洞洞口周围生长有繁茂的珊瑚礁,主要是因为(     
①水温适宜②海水盐度低③水深较浅④水流波动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推测洞体转折处以上洞体的形成主要是(     
A.地壳下沉B.火山喷发C.洞穴垮塌D.海浪侵蚀
3.三沙永乐蓝洞形成过程中(     
A.海平面持续下降B.始终处于海洋环境C.地质条件较稳定D.气候呈现冷暖交替
2024-02-05更新 | 22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