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为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科学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2018年4月3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提供中国、亚洲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科学客观地反映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下图示意1979--2017年9月和3月南极海冰范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出(     
A.3月和9月海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B.3月和9月海冰面积变化呈正相关
C.在图示时段海冰范围有增大的趋势D.在图示时段海冰具有年递增的趋势
2.近年来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海冰较常年增多即为冰进,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德雷克海峡的冰退现象会出现在(     
A.3月B.6月C.9月D.12月
3.在2012-2013年期间,南极洲周围海冰面积发生变化,短期内将会导致(     
A.秘鲁寒流的势力减弱B.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
C.菲律宾易发洪涝灾害D.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减小

2 . 植物对气候的反应最为敏感,其孢粉就成为了解古气候的重要媒介。乔木多为生长在温暖湿润气候下的木本植物,灌木多为半旱生植物,草本为旱生植物,蕨类多属湿生或水生植物。下图为距今240万年以来华北地区某地地层四类植物孢粉带谱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孢粉带Ⅲb中发现了大量的现仅存于高海拔山地的云杉(乔木)花粉,说明孢粉带Ⅲb时期该地区气候(     
A.温暖干旱B.温暖湿润C.寒冷湿润D.寒冷干旱
2.历史时期出现的温暖期,导致北极冰盖消失,亚热带范围向北扩展到加拿大。这一时期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海岸线大幅度变长B.陆地面积增大
C.天山积雪冰川增多D.野生大象生存纬度升高

3 .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示意图》,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A.冷湿B.冷干C.暖湿D.暖干
2.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的原因是(     
A.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
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D.降水明显增多,水位变高
2023-03-10更新 | 24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平江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冰冻圈是地球表层的水以固态形式存在的圈层,包括陆地表层的冰川(冰盖)、冻土、积雪、江(河、湖)冰等;海洋上的海冰、冰山等;大气圈中的冰晶等。冰冻圈是气候变化最敏感圈层之一,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各要素都在变化,主要表现为规模、温度的变化以及使原本封存在冰冻圈内的有机碳融化分解。我国的冰冻圈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北方地区。

材料二:下图为两极海冰范围变化图。



(1)描述1970-2019年期间两极海冰变化的特征。
(2)说出近年来青藏高原地区冰冻圈显著变化的主要表现。
(3)分析冰冻圈的变化对气温的影响及原因。
2022-06-17更新 | 41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平江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5 . 大规模的冰川退缩与扩张会影响海平面的垂直变化,也会引起局部地区地壳的垂直变化。终碛堤是冰舌前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而逐渐堆积起来的弧状堤坝,可以显示冰川的变化,进而显示气候的变化,图1为冰川地壳受力示意图,图2为某冰川冰舌,2万年以来,该冰川依次发育了甲、乙、丙三道终碛堤,其中丙终碛堤只在冰川底部保留了残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地区气温变化符合(     
A.B.
C.D.
2.图2地貌形成过程显示气候变化具有(     
A.交替性   随机性B.持续性   交替性C.间歇性   交替性D.随机性   间歇性
3.下列情况符合冰川退缩、扩张对地壳、海平面影响的是(     
①冰川退缩引起地壳上升、海平而上升②冰川退缩引起地壳下降、海平面下降③冰川扩张引起地壳下降、海平面下降④冰川扩张引起地壳上升、海平面上升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

6 . 青藏高原表层土壤的冻融状态极大地影响着土壤和大气之间的水分和能量交换、微生物的生存,其日冻融循环出现季节性冻结—融化过程(温度逐渐升高)以及季节性融化—冻结过程(温度逐渐降低),起始时间为正值说明冻融循环推后。下图为青藏高原2003~2019年日冻融循环发生时间点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符合青藏高原土壤冻融状态变化表述的是(     
A.季节性冻结—融化过程发生时间点波动性推后
B.季节性融化—冻结过程发生时间点波动性推后
C.季节性冻结—融化过程和季节性融化—冻结过程发生时间点均提前
D.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冻融状态影响最大
2.青藏高原进入日冻融循环最早的年份是(     
A.2004年B.2008年C.2013年D.2016年
7 .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距今约260万年至1万年前的更新世,又称“第四纪大冰期”,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显著特征是全球气候变冷,冰川面积大幅增加,寒冷的小冰期和相对温暖的间冰期交替出现。更新世是披毛犀等冰期动物繁盛的时代,披毛犀是大型食草动物,生活在草原和草甸地区,长达1米的鼻角可以刮开冰雪,找到干草。中国科学家依据不同时期的披毛犀化石,提出了冰期动物“走出西藏说”:更新世之前,青藏高原成为冰期动物的“摇篮”,进入冰期以后,这些动物迁出了起源地,不断演化,它们的后代最终抵达北极地区。


(1)分析青藏高原成为冰期动物“摇篮”的时空背景。
图中1②③示意披毛犀种群“走出西藏”的迁徙线路。
(2)说明披毛犀种群东迁和北上的原因。
(3)晚更新世,最后披毛犀的最大分布范围可达中国东部的黄淮地区但是没有扩张到同纬度的亚洲中西部和北非地区,推测其主要原因。
2021-05-10更新 | 552次组卷 | 5卷引用:1.4 地球的历史与地球的圈层结构(讲练)-【高考君】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新高考专用)

8 . 绢蝶是地球上栖息海拔最高的一类蝴蝶,被誉为“雪线上飞舞的精灵”。研究发现,在距今1700万年—1500万年,绢蝶生活在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距今约1390万年,绢蝶开始向外扩散,现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青海、西藏、新疆等地的高海拔地区。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距今1700万年—1500万年绢蝶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与蒙古高原的主导因素是(     
A.湿度B.土壤C.气温D.植被
2.1500万年以来,绢蝶的演化变迁期反映出气候(     
A.逐渐变暖B.逐渐变冷C.先变暖后变冷D.先变冷后变暖
3.现今绢蝶的分布(     
A.纬度跨度扩大B.纬度跨度不变C.海拔下限不变D.海拔下限升高
2023-11-03更新 | 20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普高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测评(三)地理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9 . 有学者通过对西北地区21个代表站点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的统计,分析近50年西北干旱区的气候演变规律,提出了西北气候由暖干型开始向暖湿型转变的观点。下表示意依据气温及降水统计数据得出的西北地区气温和降水距平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表1西北干旱区气温距平变化(单位:℃)

年平均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1956-1960

-0.3

-0.4

0

-0.2

-0.4

1961-1970

-0.3

0.2

0

-0.3

-0.8

1971-1980

0

-0.1

0.2

0.2

-0.3

1981-1990

0.1

0

-0.2

0.1

0.7

1991—2000

0.4

0.5

0.1

0.3

0.9

表2西北地区降水距平变化(单位:mm)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1956-1960

-7.78

2.1

-1.9

-5.5

-3.7

1961-1970

-9.52

0.3

-6.9

-0.8

-3.2

1971-1980

-2.53

-4.2

-1.9

5.7

0.3

1981-1990

6.43

3.2

1.5

-2

1.1

1991-2000

8.44

1.1

7

-0.6

1.4

1.西北地区增温趋势明显的季节是(     
A.春、秋季B.秋、冬季C.夏、秋季D.春、冬季
2.西北地区降水量增加主要时期及该时期降水量增加最快的季节分别是(     
A.1981—2000年春季B.1991—2000年春季
C.1981—2000年夏季D.1991—2000年夏季
3.下列对西北地区变暖变湿趋势影响的描述,不可信的是(     
A.冬小麦返青提早、抽穗期提前、成熟期提前
B.加剧病虫害的流行
C.冬季降水量增多,对土壤保墒和作物越冬有利
D.冬季气温升高,牧区雪灾减少,利于牲畜安全越冬
2021-04-14更新 | 283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监测地理试题选择题变式题

10 . 碳排放权交易指把二氧化碳排放权视为商品,企业间通过市场手段进行排放交换,从而达到控制排放总量的目的。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于2021年2月1日起实施。下图是碳排放交易原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2年3月,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获批设立,通过“蓝碳”产品的市场化交易助力海南“蓝碳”开发。“蓝碳”是指利用海洋活动及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储存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蓝碳”开发缓解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生态破坏B.气候变暖C.水体污染D.资源枯竭
2.若图中甲、乙两企业均为钢铁厂,且获得等量碳排放配额,以下推断最可能正确的是(     
A.企业甲产品科技含量低B.企业乙能源使用效率高
C.企业甲产品运输量更大D.企业乙碳排放总量更大
2023-06-20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