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3 道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选择题-选择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J古城由都城、离宫和军事卫城构成。战国时期,都城是古城中心,离宫的东南角城门可供船只通行。秦汉时期,离宫成为古城中心。此后,由于环境变迁,J古城衰落。19世纪起,S市人口集聚,现已发展为地级市。下图示意长江流域局部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J古城建设之初,都城未建在离宫处,主要是考虑(     
A.减少水患B.便于取水C.方便耕作D.利于防卫
2.古城中心的变迁,反映了战国至秦汉期间该地区气候趋向(     
A.湿润B.干旱C.温暖D.寒冷

2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元古代晚期、渤海与北黄海属同一古老陆块。中生代构造运动中,该陆地受断裂活动影响,东西两侧分别形成北黄海和渤海盆地,连接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陆地成为胶辽陆桥。之后胶辽陆桥不断解体,形成庙岛群岛雏形。在其后漫长地质历史中,受海平面升降影响,庙岛群岛多次成岛或山(下图)。第四纪冰期,庙岛群岛冬季风势力明显增强,各岛屿均有黄土覆盖,但是庙岛群岛的黄土颗粒比黄土高原的黄土更粗且富含海洋浮游生物化石。



1.第四纪冰期时海平面大幅下降的原因描述错误的是(     
A.冰期气温低,冰川融水减少,入海径流量减少,海平面下降
B.冰期大量的海水结成冰,冰块的比重比水轻,浮在水上面,不会增加海水的体积
C.占陆块东西两侧断裂下陷,中部相对抬升,形成陆桥,地壳抬升时,海平面下降
D.冰期时气温下降,海水受冷收缩,导致海平面下降
2.第四纪冰期时海平面下降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海水蒸发减少,通过水汽输送到陆地上空形成的降雨减少,导致陆地的淡水减少
B.更多海岸陆地(特别是南北极)露出海平面,陆地面积大大增加
C.部分浅海领域生物将失去生存环境,海洋生物会受到重大影响
D.人类失去大量良好的渔业生产区域,渔业遭受重大打击
3.庙岛群岛的黄土颗粒比黄土高原的黄土更粗且富含海洋浮游生物化石,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气候温暖时海平面上升,渤海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周边河流携带泥沙入海沉积
B.冰期冰川作用发育,渤海海床裸露,冬季风将泥沙及浮游生物遗体搬运到庙岛群岛上沉积
C.渤海湾是庙岛群岛主要黄土物源地
D.庙岛群岛的黄土颗粒主要是势力强大的冬季风从西部内陆地区带来的较粗颗粒
2023-04-01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3 . 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图示甲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C.海平面高于现代D.水稻、小麦等频频歉收
2.近一百年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各地降水增多B.粮食增产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D.沿海岛屿面积增大

4 . 下图是某高中地理实践力研究小组搜集到的当地1900-2021年期间的某地理现象数据距平统计,小组成员该地理现象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探究,并撰写研究小论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研究小组撰写小论文的“关键词”,最可能的是(     
A.耕地减少B.臭氧空洞C.气候演化D.地质灾害
2.关于上述问题,最合理的做法是(     
A.禁止乱占耕地B.发展清洁能源C.污水达标排放D.加大科技投入
5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湖面海拔4718来,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纳木错是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纳木错湖的周围是广阔无垠的湖滨平原,牧草广布,纳木错湖区水禽很多,其中最普遍且数量占优势的是留居鸟,湖中生活着大量古老鱼类。左图示意纳木错位置和流域范围,右图为纳木错水面面积与蓄水量变化趋势。



(1)推测纳木错属于咸水湖还是淡水湖,并说明理由?
(2)简述湖中生活着大量古老鱼类的条件。
(3)结合纳木错面积变化趋势,从水体补给角度推测该区域气候变化特点。
(4)说明纳木错面积不断变化对湖区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2023-03-21更新 | 18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6 . 为更好地满足新时代科学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2018年4月3日,中国气象局发布2018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提供中国、亚洲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科学客观地反映气候变化的基本事实。下图示意1979--2017年9月和3月南极海冰范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出(     
A.3月和9月海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B.3月和9月海冰面积变化呈正相关
C.在图示时段海冰范围有增大的趋势D.在图示时段海冰具有年递增的趋势
2.近年来研究发现德雷克海峡内的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海冰较常年增多即为冰进,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相反。德雷克海峡的冰退现象会出现在(     
A.3月B.6月C.9月D.12月
3.在2012-2013年期间,南极洲周围海冰面积发生变化,短期内将会导致(     
A.秘鲁寒流的势力减弱B.澳大利亚东岸地区降水减少
C.菲律宾易发洪涝灾害D.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减小

7 . 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遵循库兹涅茨曲线规律。当人均收入到达7000~8000美元这一临界点之后,随人均收入增加,环境污染由高趋低,污染程度趋缓。图意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经济发展阶段与污染程度的关系是(     
A.在拐点前一直增加B.在拐点后下降明显
C.拐点的时间明确D.在拐点后经济增速快
2.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污染水平反而降低,其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     
A.人口、城市减少B.治污能力提升
C.工厂、企业减少D.环境自净能力增强
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意思是发达国家在碳减排过程中应该负更大的责任,这是因为发达国家(     
A.人口数量更多,工业更发达
B.技术力量雄厚,更有能力减少排放
C.过去排放了更多的二氧化碳
D.经济实力强,更能承担减排带来的损失

8 .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区考古挖掘出的古聚落遗址示意图》,遗址中有许多黄土烧制的陶器。仰韶文化晚期,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南移,在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气候趋向(     
A.冷湿B.冷干C.暖湿D.暖干
2.仰韶文化晚期,该地区聚落向高处迁移的原因是(     
A.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B.人口增长迅速,耕地不足
C.蓄水技术提高,供水充足D.降水明显增多,水位变高
2023-03-10更新 | 240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平江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9 . 植被是气候变化最直接、最灵敏的“指示器”,通过对植被的研究可获得气候变化信息。黄土高原南部白水河两岸分布有多处人类文明遗址,气候变化是影响该地区人类活动及文化演化的重要原因。下图为白水河流域距今5.53~4.12千年前各类种属植被数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现代相比,距今5.53~4.12千年前白水河流域植被最突出的特征是(     
A.耐寒植物丰富度高B.亚热带种属数量多
C.温带物种优势明显D.耐旱植物占比更大
2.距今5.53~4.12千年期间白水河流域气候变化总趋势是(     
A.暖湿→冷干B.冷干→暖湿C.暖湿→暖干D.冷湿→暖湿
3.图示时期内气候变化并未导致白水河流域文化出现明显的衰退,原因可能是(     
A.人口数量大量增长B.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C.工业生产发展迅速D.耕地面积规模变大
2023-03-09更新 | 1884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江门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10 . 秦岭——淮河一线地处我国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基于1970年到2019年秦岭一淮河地区气象站点观测数据,以1月平均气温和日均温稳定≥10℃积温为指标,通过数据处理得到不同时期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     
①1970s—2010s从气温指标上看西安属于亚热带
②淮河段亚热带北界在1970s—1980s北移幅度最大
③2010s亚热带北界在淮河段走势与纬线大体一致
④亚热带北界北移的幅度在115°E附近最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图示地区1970年到2019年间(     
A.冬季气温降低造成病虫害加剧B.从暖温带变成为亚热带
C.冬小麦的生长周期变长D.柑橘种植范围向北推进
2023-03-06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双周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