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气候变化的概念和表现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23-24高三上·山东青岛·期末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1 . 河床一般低于周边地表,而倒置河床是一种高出周边地表的古河流地貌,可以表征区域气候的波动变化。沙漠中分布的倒置河床多发育在山前倾斜冲洪积平原之上。下图示意沙漠倒置河床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河床地貌从①到②的变化反映了区域气候(     
A.由干变湿B.由湿变干C.由暖变冷D.由冷变暖
2.导致河床高出周边地表的主要原因是河床(     
A.受流水沉积作用增强B.表层物质抗侵蚀强
C.受风力侵蚀作用减弱D.沉积物的来源增加
2024-02-06更新 | 316次组卷 | 4卷引用:押选择06 地表形态的塑造-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选择
23-24高二上·福建龙岩·期末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的大陆冰川主要分布于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等高纬度地区,其边界的移动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全球海平面的升降与大陆冰川的变化存在较强的关联性。相同时期在海洋中形成的沉积岩,水平方向上由深海到浅海依次是石灰岩、页岩、砂岩。图1为欧洲三次冰期大陆冰川界线的分布位置示意图,图11为相应时期内我国南部某海湾及附近的海岸线位置分布示意图,图3Q地在这三次冰期期间形成的海底岩石的垂直剖面示意图。研究表明三次冰期时间连续,三次冰期时图2对应的区域地壳总体稳定。

(1)根据冰川边界位置,说出三次冰期中最温暖的冰期并简述理由。
(2)说出图1中冰期③时对应图2中的海岸线并分析原因。
(3)根据图文材料,说明三次冰期可能的先后顺序。
2024-02-06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3 综合题重难提升专练(30题)-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地区专用)
23-24高三上·江西宜春·阶段练习

3 . 海洋蓝洞是前期发育在高于海平面的碳酸盐岩台地和岛礁上,后期位于海平面之下,洞口与外海连通的洞穴。三沙永乐蓝洞位于我国西沙群岛,最大深度为300.89米,平均直径约为130米。下图示意三沙永乐蓝洞剖面,洞口周围生长有繁茂的珊瑚礁,从洞口往下,随着水体加深,洞壁逐渐收窄,在洞体转折处之上的斜坡观测到了滑塌沉积物。完成下面小题。



1.三沙永乐蓝洞洞口周围生长有繁茂的珊瑚礁,主要是因为(     
①水温适宜②海水盐度低③水深较浅④水流波动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推测洞体转折处以上洞体的形成主要是(     
A.地壳下沉B.火山喷发C.洞穴垮塌D.海浪侵蚀
3.三沙永乐蓝洞形成过程中(     
A.海平面持续下降B.始终处于海洋环境C.地质条件较稳定D.气候呈现冷暖交替
2024-02-05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押选择03 全球气候变化-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押选择

4 . 2023年12月14~17日,我国出现大范围寒潮过程,此次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寒潮过后北方气温回升慢等特点。因为降温幅度大,部分民众对气象专家预测的“暖冬”提出了质疑。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西风急流减弱,导致北极地区冷空气南下,是此次强寒潮的主要成因。下图示意12月1日~18日全国平均气温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气象专家判断(或预测)区域某季节气候偏暖(或偏冷),依据的主要指标是(     
A.平均气温B.最高气温C.最低气温D.气温日较差
2.2023年12月北极外围西风急流减弱的主要原因,是北极与赤道之间的(     
A.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B.温差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减小
C.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减小D.温差减小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3.与往年同期的寒潮相比,此次寒潮过后我国北方气温回升较慢,原因可能是(     
A.太阳辐射较弱B.地面反射率较高
C.日照时间较短D.大气削弱作用强
2024-01-19更新 | 293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23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备战2024高考地理二轮必刷选择题(人教版2019)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气候变化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我国近年来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付出巨大努力和中国智慧,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气本底是指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大气中各成分自然含量。我国青海省的瓦里关大气本底站是欧亚大陆腹地唯一的全球大气本底监测站,地处无人区,海拔3816米。

材料二:我国首个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在珠江口盆地正式投用,将采油过程中伴生的二氧化碳捕获住并且封存在海底。

材料三:我国第一个人工上升流增汇示范工程已经成功运行,在海水养殖区通过上升流,加快表层海藻生长速度,促进海洋碳汇。



(1)从瓦里关本底站监测到的全球二氧化碳浓度逐年变化特点是:(1)____,该监测数据说明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是(2)____
(2)从科研工作环境的角度,简析在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开展监测工作的利弊。
(3)与陆地碳封存相比,海上碳封存的优势有(     
①建设成本投入低②封存环境更稳定③设施维护更便利④陆地空间零占用
A.①④B.③④C.②③D.②④

(4)简述人工上升流工程有利于海藻生长,促进海洋碳汇的原理。
(5)为探究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引发全球变暖的机理,某中学一组学生自主设计“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模拟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内容如下。
实验记录表
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实验记录人实验人数
实验预设假设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同等条件的升温过程中,其温度(1)____正常大气:降温过程中,其温度(2)____正常大气。
选项:A.高于B.低于
实验过程(升温实验)正确的实验步骤:(3)____
①加上瓶塞插入传感温度计,将两个玻璃瓶放置在有阳光照射的室外台面上
②第三支温度计裸露测量室外气温
③打开应用软件,每隔2分钟读取并记录温度计数值
④取两个玻璃瓶,底层铺上细沙,其中一个玻璃瓶,充入足量二氧化碳选项:
A.②①④③     B.④①②③       C.③④①②     D.①②③④
实验数据(升温实验)
实验意义结合实验说明原理:(4)____
2024-01-11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2 青藏高寒区-【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6 . 青海湖滩坝是由湖水搬运砂粒,在沿岸附近的湖滩长期堆积而成。气候变化导致青海湖湖平面发生升降变化,从而在不同位置形成多条滩坝。下图为近18ka(千年)以来青海湖四个阶段湖平面升降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青海湖地区从古至今四个阶段的气候特征依次为(     
A.温湿、冷干、暖湿、凉湿B.温湿、暖湿、冷干、凉湿
C.冷干、温湿、暖湿、凉湿D.冷干、暖湿、冷干、凉湿
2.图示时期,规模大的滩坝形成于阶段(     
A.①和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
3.距现今湖区最远的滩坝形成时,青海湖湖面海拔高度约为(     
A.3040米B.3194米C.3240米D.3290米

7 . 大同火山群位于大同市云州区境内,是大同火山断陷盆地第四纪(距今80-20万年)岩浆活动及其火山地貌的总称。典型的火山锥有30多座,下层为黑色的熔岩渣,上部则以红色的火山渣和熔岩为主。十万年前黄土开始覆盖,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又在外力作用下出露于地表。左图为大同市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大同火山群某马蹄形火山口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近十万年以来,当地气候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变冷湿后边暖干B.先变冷干后变暖湿
C.先变暖干后变冷湿D.先变暖湿后变冷干
2.下列关于大同火山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过程中会产生能够漂浮在水中的浮石
B.至少有三次截然不同的火山喷发
C.曾经经历过明显的岩浆侵入
D.火山口的形状从马蹄形逐渐演化为近圆形
8 . 图示时期气候特点是(     
A.暖湿B.冷干C.暖干D.冷湿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9 . 2020年8月24日,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发布《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0)》,提供了中国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最新监测信息,科学客观地反映了气候系统变化的新状态。年平均温度距平指某年平均温度与总平均温度的差值,下图示意1850-2025年全球平均温度距平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信息反映了全球平均温度(     
A.呈持续下降趋势B.呈持续上升趋势C.呈波动上升趋势D.呈先升后降趋势
2.图示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对我国产生的影响是(     
A.高山的雪线、林线均下降B.极端高温事件明显增多
C.区域生态环境稳定性增强D.台风平均强度减小
2023-10-18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一部分 单元检测卷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A卷·高中名校好题基础达标卷
10 . 全球变冷会引发生物多样性危机事件。下图为某地质构造活动相对稳定时期,贵州地区CO2浓度(万分比)变化曲线及冰期记录。图示阶段经历2次较大冰期的序号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9-08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一轮复习综合测试02卷-【一轮测试】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按教材与专题类测试卷(新教材新高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