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6 道试题

1 . 三江源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约占青海省面积的一半,有着“中华水塔”的美誉,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但由于人为破坏,曾出现了严重的生态退化。为防止环境进一步退化,我国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图)。近年来,青海省将三江源18个核心区的居民进行整体搬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三江源生态退化表现为(     
①草原沙化②耕地锐减③源头水量大增④湿地萎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建立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A.保护藏羚羊、牦牛、冬虫夏草等珍稀动植物
B.利于大力增加牲畜放养量,提高牧民的收入
C.涵养水源,净化水质,满足当地工业用水量
D.研究当地的地质演化,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3.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     
A.首要考虑因素是环境承载力B.仅考虑交通运输和移民意愿
C.促进了迁出地区的资源开发D.实现迁入区人口的脱贫致富
2022-07-10更新 | 367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荷兰病”指一国(特别是中小国家)的某一初级产品部门异常繁荣而导致其他部门表落的现象。1959年,荷兰在北海一带发现了储量巨大的天然气田,随着天然气的大量开采和出口,生产要素特向资源出口部门,传统制造业迅速荟缩,造成经济衰落。全球很多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尼日利亚等都遭遇“荷兰病”的困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患有“荷兰病”的国家(     
A.资源类型多样B.传统制造业发达
C.产业结构不断升级D.经济增长高度依赖资源出口
2.自然资源和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     
A.自然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无关B.自然资源与区域环境承载力成反比
C.自然资源的分布影响产业布局D.自然资源的种类影响城市形态
2022-07-10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乌兰察布市(下图)位于内蒙古中部地区,地下玄武岩覆盖面积大,岩层深厚、土层浅薄、生态脆弱。20世纪60年代以后,乌兰察布市人口大量增加,人们大面积垦草种粮。至20世纪90年代初,全市耕地面积达160万公顷,但那些年风沙特别大,连年干旱。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乌兰察布从狂风肆虐,飞沙走石的边陲之地变成碧水岱山,花草掩映的塞北明珠。



(1)说出6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对乌兰察布市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在生态恢复过程中,乌兰察布人针对种植树木难以成活的问题,探索出一种挖坑覆土的栽植方式,通过挖掘机等对浅土下的岩石进行处理,将建设新城时挖来的废土铺成一米多厚的土层;综合采取树穴覆膜等方式使荒山披上了绿装。


(2)说明乌兰察布在生态修复中采用“挖坑覆土”“树穴覆膜”等方式的自然原因。

在2013年前后,乌兰察布市实施生态脆弱区生态移民工程。移民依托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县域经济工业支柱产业,向中心城区、县城等地搬迁。市政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在新建移民区安装排水、供暖、供电等设施,配置学校、超市、医疗卫生等公共资源,通过技能培训解决移民就业问题。


(3)谈谈你对乌兰察布市生态移民工程建设作用的认识。
(提示:可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移民工程的措施及影响等角度分析)
2022-07-09更新 | 505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表为北京市及部分区域人口普查数据(此表数据是对常住人口的统计数据),东城区、朝阳区和大兴区的发展折射出北京市经济文化向外拓展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区划2020人口(万)2010人口(万)2020年0~14岁人口比重%2020年65岁以上人口比重%2020年大专以上文化人口比重%
北京市2189.31961.211.913.341.98
东城区70.8891.9313.919.245.63
朝阳区345.25354.5111.414.349.24
大兴区199.36136.5111.99.735.07
1.由表1可知十年来(     
A.北京各区人口稳步增长
B.东城区大专以上文化人口比重最高
C.朝阳区人口变幅大于东城区
D.大兴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最低
2.东城区0~14岁人口比重和65岁以上人口比重都最高的原因是该区(     
①产业和政府部门外迁导致劳动人口减少
②教育发达,0~14岁人口随父母外迁率低
③劳动力导向型产业为主,二孩生育率高
④基础设施较好,退休员工外迁养老率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7-09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老李一家,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一个叫西海固的地方,这里是宁夏南部几个贫困县的统称,也是黄土高原向北部风沙区的过渡地带,人口数量却远超出当地环境承载力。政府提出移民至闽宁的方式,解决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的问题。

(1)从资源环境承载力角度,说明选择闽宁作为生态移民地的原因。

老李一家搬至闽宁后,开垦拓荒,种上了粮食,但生活依旧不太富裕。福建和宁夏政府合作建立了双孢菇对口帮扶项目,福建政府派遣农业专家指导闽宁村民种植双孢菇。双孢菇是福建省种植最早,产量最大的食用菌,经济效益高。双孢菇以玉米秸秆或菌草作为栽培基,生长最适温度为15℃~25℃。惧怕阳光直晒,需搭棚遮阴(下左图),一般播种后,45—50多天即可采收,一季可采收多次。下右图为银川市1971—2000年各月平均气温。

(2)评价闽宁种植双孢菇的条件。

老李一家通过种蘑菇,生活逐渐富裕了起来,但随着种蘑菇的人越来越多,双孢菇产量越来越大,以宁夏银川为主的本地市场逐渐饱和,蘑菇的收购价格也逐渐走低。

(3)针对闽宁蘑菇产业目前的困境,提出合理的建议。
2022-07-08更新 | 352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下表为北京市部分区人口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常住人口(万人)户籍人口(万人)常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自然增加人数(人)
东城区79.498.81896820
海淀区323.7241.1751510365
门头沟区34.425.4237162
通州区167.580.818485871

(注:自然增加人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

1.表中(     
A.东城区外来迁入人口数量最多B.海淀区常住人口密度最大
C.门头沟区自然增加人数最少D.通州区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差异大
2.影响表中四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气候②水资源③经济水平④发展历史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7-08更新 | 319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人口年龄结构是反映一个地区人口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一般把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7%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图为我国2010、202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     
①0~14岁人口比重增加②15~64岁人口比重增加③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重④出生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我国人口年龄比重的变化,会引发(     
A.教育医疗负担减小B.就业压力持续增大
C.人口整体素质提高D.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3.由数据变化可推断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可能(     
①适当延迟退休年龄②养老服务行业前景广阔③适当放宽生育政策④不断提高人口合理容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0年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亿人。某同学对我国人口状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图为其查阅的历次人口普查老龄化率统计图。(按照联合国标准,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属于老龄社会,达到14%属于深度老龄社会)

(1)我国____(双项选择题)。
A.2010年开始进入老龄社会B.2020年65岁以上人口不到1亿
C.近十年老龄化增长速度加快D.目前属于老龄社会
(2)人口老龄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

黑龙江省鸡西市曾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煤炭产业由盛转衰,曾经以煤炭资源为经济支柱的传统煤城陷入发展困境,人口大量迁出。

(3)说出影响鸡西人口迁出的最主要因素,并说明人口大量迁出对鸡西的影响。
2022-07-08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9 . 占里侗寨是黔东南的一个自然村落,位于海拔300多米的河谷,生育习俗独特,人口数量长期保持在700人左右。清代中叶,由于人口增多出现了人均耕地减少、森林砍伐剧增、族人械斗事件时常发生等一系列问题,占里侗寨立下严格的寨规:人口总数不能超过700人。从此,占里侗寨的人口数量得到控制,社会治安良好,寨规也沿袭至今。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清代中叶,占里侗寨(     
A.人口维持在700人以内B.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C.资源环境承载力曾降低D.人口合理容量增加
2.制定该寨规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资源比较紧缺B.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C.妇女生育意愿较低D.禁止外来人口迁入
2022-07-08更新 | 25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哥本哈根是丹麦首都,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欧洲重要的航空港。历史文化悠久,现在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发达。马尔默是瑞典第三大城市,位于瑞典南部,环境优美,气候适宜。曾以捕鱼、造船、建材制造等传统工业为主导。2000年跨海的厄勒大桥贯通后,哥本哈根与马尔默之间往来时间缩减到30分钟以内。哥本哈根与马尔默开启了协同发展模式。

大桥贯通初期哥本哈根以人才外溢为主,很多丹麦人选择到马尔默定居。2010年之后,哥本哈根由人才外溢逐渐发展为产业转移,部分生物医药产业迁往马尔默。下图为哥本哈根和马尔默位置示意图。



(1)简述2000年后马尔默吸引哥本哈根居民来定居的原因。
(2)依据资料,简述国际合作对马尔默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2-07-08更新 | 15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