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1 . 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的省级行政区名称。
(2)我国各地资源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具体说明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
(3)简要分析长三角城市群建立的自然地理区位条件。
(4)分析西藏自治区人口密度小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位于阿拉伯半岛东部,北濒临波斯湾,总面积为83600平方公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因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阿联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阿联酋人口约980多万,外籍人口占88.5%。随着阿联酋人口快速增加,有人担心阿联酋不能容纳那么多人。下图为阿联酋2015年人口年龄金字塔。

(1)简述图中阿联酋人口年龄结构最显著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分析大量外籍人口迁入对阿联酋有什么影响。
(3)决定阿联酋人口容量的自然因素是什么?
3 .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协调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十分必要和紧迫。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人均物质消费量B.自然资源数量C.人均粮食消费量D.科技发展水平
2022-08-0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大地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图中甲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B.交通C.水资源D.宗教
2.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地区B.长江中下游地区C.内蒙古地区D.新疆地区
5 . 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中国和美国人口数量及自然增长率。

国家2007年人口数/亿人口自然增长率/%
1990~
1995年
1995~
2000年
2000年~
2005年
2008年
中国13.211.100.910.750.508
美国3.041.000.830.710.9

材料二   下图为美国主要工业区和人口迁移方向图。

材料三   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1)由材料一,与美国相比分析中国人口现状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材料二美国退休的老年人,沿着箭头方向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我国目前跨省流动人口比重大,其主要流向是怎样的?
(4)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影响。
(5)从材料三图中看出,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省级行政区大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圭亚那降水较丰富,无旱季,气候宜人,森林、矿产等资源丰富,土壤肥沃。该国南部太阳能资源丰富,加之得天独厚的气候、河湖、土壤等自然条件,该地区甘蔗种植面积广大。图示意圭亚那地理位置。



(1)指出圭亚那南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2)说明圭亚那南部种植甘蔗的自然优势。
(3)有人认为圭亚那地广人稀,应大量迁入人口。请为该观点提供支持理由。

7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截至2015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6.1%,北京、上海等城市出现了新的城市化现象。下图示意北京市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随时间变化的人口分布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段内北京市的人口变化状况是(     
A.远郊区人口增幅先慢后快B.近郊区的人口数量明显上升
C.城市中心区人口逐年下降D.大量人口由中心区迁往郊区
2.北京市新的城市化现象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城郊之间经济差别变小B.中心区交通更加拥堵
C.导致城市中心区衰落D.解决北京高房价问题
3.为促进北京市新的城市化健康发展,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加快发展第二产业B.提高城市入户门槛
C.扩大对外开放窗口D.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022-08-04更新 | 498次组卷 | 9卷引用: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无人区”是指长期闲置的土地或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青藏高原独特的环境限制了人口的分布与有序发展,形成我国面积广大的“无人区”(如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无人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原地形,耕地较少B.海拔较高,气候恶劣
C.位置偏远,交通不便D.地处西部,经济落后
2.青藏高原南部人口呈条带状分布,最可能是因为(     
A.内陆至沿海,降水逐渐增多B.水草资源丰富,适合放牧
C.沿公路布局,对外联系方便D.沿河谷分布,热量充足

9 . 人口流动对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下图示意我国2000~2020年城镇与乡村间人口流动的四种常见形式(乡—乡流动、乡—城流动、城—乡流动、城—城流动)占比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1世纪以来,影响我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政策C.经济D.资源
2.我国当前最主要的人口流动类型对应图中的(     
A.P1B.P2C.P3D.P4
3.未来我国人口流动比例最可能上升的类型及其对应图示为(     
A.城—乡流动P1B.城—城流动P2C.乡—乡流动P3D.乡—城流动P4
2022-07-18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合考地理试题

10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4.1亿,比第六次人口普查增长了7000多万。下表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城镇人口
占总人口的百分比17.95%63.35%18.7%39.93%25.83%27.12%6.98%63.89%
与2010年相比+1.35%-6.79%+5.44%+2.15%-0.79%+0.22%-1.20%+14.21%

1.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推测,新增加人口(     
A.多源于东部地区B.以国外迁入移民为主
C.以农村人口为主D.全部都是0~10岁儿童
2.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东北地区人口比重下降,说明东北地区(     
A.医疗技术差B.人口迁出多C.气候条件差D.就业机会多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