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9 道试题

1 .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2.“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的问题
C.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D.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2023-07-11更新 | 318次组卷 | 146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人口分布适宜度反映的是不同地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协调程度,数值越大,协调程度越高(数值范围:0~100)。图1是中国人口分布适宜度研究思路示意图,图中P点表示该地区人口集聚度。图2是有待协调地区的人口分布适宜度结构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2所示地区的地形最有可能为(     
A.高原B.山地C.丘陵D.平原
2.图2所示地区水土资源适应度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A.地势起伏大B.水资源短缺C.石漠化严重D.冻土广布
2023-03-26更新 | 132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区域均为河流三角洲地区,其共同的特征是(       
A.面积辽阔,人口众多B.河网密布,流量稳定
C.水源充足,农业发达D.地势低平,土层深厚
2.关于图示区域所在国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所在国家是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B.甲所在国家经济发达,轻工业占比大
C.乙所在国家南部海域多飓风活动D.乙所在国家人口密度小,人口总量小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西是个移民国家,大部分人口有欧洲血统,下图示意巴西人口分布。


(1)据图描述巴西人口分布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甲地形区人口稀少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
(3)指出乙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界线分别代表的含义的是(     

①人口地理界线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③地势二三阶梯界线④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界线
A.②①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③②④①

6 . 读图“我国1960﹣204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含预测)”,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A.1980年B.2015年C.2025年D.2035年
2.根据目前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继续实施一对夫妇只生一孩政策B.放开二孩政策
C.鼓励劳动人口到国外就业D.大量引进国外劳动力

7 . 随着我国农业人口大量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基于此,我国多地行政部门规划提出“合村并居”的理念。下图示意我国不同阶段合村并居的主要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合村并居类型主要模式农村居民点变化
行政村合并是80年
代末至90年代的主要形式,延续至今
迁移式合并统一进行村庄建设规划,促进农民集中居住
固定式合并行政区划合并调整。一般不涉及农村居民点集中建设,通过长期引导促使居民点集中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
挂钩是2005年至今的主要形式
农民带地进城模式拆迁农村居民点复基为农地,农民用宅基地换房,进城居住
中心村和社区建设模式拆迁农村居民点复基为农地,农民安置在中心村或社区居住
1.实施“迁移式合并”有助于(     
A.控制乡村用地规模B.降低乡村人口密度C.提升乡村服务等级D.加剧乡村之间竞争
2.四种“合村并居”模式中,缓解乡村“空心化”见效最慢的是(     
A.迁移式合并B.固定式合并C.农民带地进城模式D.中心村和社区建设模式
2023-02-16更新 | 237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内陆绿洲地区人类活动遗址众多,这些遗址可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相关依据。我国某考古团队在西北某山地南坡发掘出古人类生活遗址(如下图)。小明是该考古队的成员,同时也是某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学生。通过研究,小明发现在距今2万~1万年期间,此处沉积了厚达5m的洪积物,形成了老洪积扇;而位于老洪积扇缘端细腻黑褐色湖沼沉积厚度约1m,大致形成于距今1万~9千年期间,且中部夹杂盐碱结晶层;距今3500年前后,古人类选择在此生活,并留下了大量放牧牛羊、谷物种植的遗迹。之后,该遗址被新的洪积物掩盖埋藏。



(1)分析老洪积扇厚度大的主要原因。
(2)根据古人类生活留下的遗迹,判断距今3500年前后该地带适合人类生活繁衍的主要地理条件。
(3)描述图中湖沼沉积层的主要形成过程。

9 . 中国人口超过14亿,位居世界第一。但2022年,中国人口迎来了负增长。上海社会科学院(SASS)研究小组预测中国人口下降将来得更早,更剧烈。伴随人口负增长,老龄化程度愈发明显。下图示意我国老龄人口数量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变化(含预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情况未来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未来老龄人口数量变化受人口惯性的影响显著
B.2010年我国老龄人口与非老龄人口的比值约为1:10
C.生育率低与人均寿命延长是老龄化迅速的主要原因
D.地方政府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制度将会迎来重大挑战
2.我国人口高速老龄化可能带来的区域和经济影响有(     
①消费市场逐渐萎缩②迫使产业进行升级③增大城乡经济差距④人口大量流向农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23-02-10更新 | 19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江西省萍乡中学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10 . 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纬度、地势地形、水源、土壤和气候反映出来;社会经济条件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水平、政策、交通和历史等因素反映出来。读中国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青藏地区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B.水源C.经济发展水平D.交通
2.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黑河—腾冲一线”。导致黑河—腾冲一线东西两侧人口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经济发展水平D.历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