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1 .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目前迁入人口规模与工资水平相关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图中未来迁出人口回流规模大的省区是(     
A.宁夏B.四川C.广东D.重庆
2.形成西藏当前人口迁移状况的条件是(     
A.经济的快速发展B.国家政策性移民C.优美的自然环境D.环境承载力较大

2 . 2021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文件。随着多村振兴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出现了明显的“逆向流动”现象。下图为我国不同城市群人口从城市向乡村回流意愿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哈长城市群人口回流乡村意愿最低是由于东北乡村地区(     
A.气候寒冷,不适宜居住B.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C.环境污染较城市严重D.经济收入水平较低
2.长三角城市群人口逆向流动的主要推力是(     
A.城市就业机会减少B.城市生活成本提高
C.乡村基础设施改进D.国家政策支持回流

3 . “招聘棉花采摘工,包吃包住、每公斤棉花1.8元,报销回家路费,不报销车费可提高至1.9元每公斤……”这是一则新疆棉花采摘工的招聘信息。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大,每年9~11月的采摘季,河南、成都等地都会有一大批人前往,在重庆甚至有专门发往新疆的摘棉专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批人口前往新疆,主要是因为新疆(     
A.棉花质量较好B.当地收入水平高C.交通方式便捷D.劳动力需求量大
2.下列现象同材料中的人口移动类型不一致的是(     
A.合肥某同学去天津上大学B.南京市民到深圳出差
C.某领导人下乡视察工作D.新春佳节到北京旅游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指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人口密度能从数量上反映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是反映某一区域范围内居住人口疏密程度的指标。

(1)指出澳大利亚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
(2)简析甲地人口密度低的自然原因。
2022-06-1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等级性考试地理试题(四)

5 . 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沿岸,撒哈拉沙漠东端。经济结构单一,以农牧业为主,工业落后,基础设施薄弱,对自然及外援依赖性强。为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房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苏丹传统房屋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宗教B.气候干旱C.政治制度D.地形地势
2.导致图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政策严B.消费水平高C.科技水平低D.宗教文化浓
2022-06-1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等级性考试地理试题(四)

6 . 城镇化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贵州省相比,广东省城镇化(     
A.水平高,速度快B.水平低,速度快C.水平高,速度慢D.水平低,速度慢
2.随着两省城镇化不断发展,可能使周边乡村(     
A.耕作良田不断减少B.大气环境得到改善C.就业机会逐渐减少D.村落景观保存良好
3.改革开放后,贵州省大量青壮年去广东省的主要目的是(     
A.务工经商B.开发资源C.建设城市D.提高学历

7 . “无人区”是指长期空置的土地或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限制了人口的自然分布与有序发展,形成了我国面积广大的“无人区”(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形成我国面积广大的无人区最主要的原因是(     
A.气候干旱,夏季炎热B.海拔高,气候寒冷
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降水少,水资源少
2.下面地区中最容易形成无人区的是(     
A.亚马孙河流域B.墨西哥高原
C.印度恒河平原D.北美五大湖区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96年,福建和宁夏启动对口扶贫协作,将宁夏西海固地区(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4.4万贫困人口搬迁至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的闽宁镇。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闽宁两地干部群众的携手努力下,闽宁村已从飞沙走石的“干沙滩”变成了寸土寸金的“金沙滩”,成为易地搬迁脱贫的成功典范。

材料二:“吊庄”指的是一个村庄吊两个地方,即在某个村里选几户,每户出去一两个劳动力到外地开荒种植,等稳定之后再举家迁过来。而将贫困地区群众整体跨区域搬迁的方法则被称之为“吊庄移民”,属于易地搬迁扶贫的一种。以《山海情》里的故事情节为例,一开始从涌泉村选定7户人家到玉泉营的金滩村拓荒,这里全是连绵沙丘和戈壁荒滩,一眼望去几乎没有任何绿色,“吊庄”过来的移民户要在这里重新开始,他们需要自己盖房子,而且戈壁荒滩渗水快,他们不得不用筛子将砂砾一点点筛掉再进行种植,很多人受不了这种苦就跑回了涌泉村,按照当地人的说法,“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大风三六九、小风天天有”,与其在这里吃沙还不如回涌泉村吃土,土比沙细好消化。



(1)分析促使西海固地区的贫困人口迁移到闽宁镇的有利条件。
(2)请说明部分贫困人口搬迁到闽宁镇后对西海固地区所产生的影响。
(3)请分析西海固地区的部分百姓不愿意“吊庄”的原因。

9 . 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唐古拉山脉,经横断山区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下图为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与高程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随海拔高程变化情况是(     
A.流域人口分布随海拔升高而降低B.0~400m人口分布随高度迅速增加
C.1400~2999m人口密度先升后降D.5000m以上是人口分布集中区域
2.推测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是(     
A.澜沧江上游地区B.澜沧江河谷地区
C.湄公河上游地区D.湄公河下游地区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人口流动活跃。下图为1980-2010年我国三大城市群省际净迁移人口变动图。省际净迁移人口等于省际迁入人口减去省际迁出人口。



(1)简述1990~2005年珠三角地区净迁移人口数量居三大城市群首位的原因。
(2)说出长三角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拉力”。
(3)分析大量人口迁入对京津冀地区的不利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