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流动人口的职住情绪能够反映其工作与生活状态,一般工作和生活状态较差,情绪消极。下图示意某城市流动人口情绪与职住分布的关系图(其中人口情绪大于0,表示流动人口情绪相对平均人口情绪较为积极,数值越大越积极,反之则表示较为消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关系图可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内城居住区的流动人口比近郊高密度居住区情绪更积极
B.农业园区主要为耕作辛苦的农民,人口情绪偏向于消极
C.工资待遇高、发展前景好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园情绪积极
D.交通与基础服务设施较差导致远郊居住区人口情绪较消极
2.为应对以上问题,有关政府部门应该(     
①重点关注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物流产业的流动人口心理健康
②完善远郊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
③加强人口流动管理,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④采取有力措施,引导流动人口迁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3-04-10更新 | 1147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句容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继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为一线城市后,2022年成都、重庆、杭州、西安、武汉、苏州、郑州、南京等15个城市成为新一线城市。下图为2017~2021年三类城市中高端人才流入百分比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吸引中高端人才流入一线城市的主导因素是(     
A.对外开放程度B.交通便捷度
C.经济发展水平D.生活舒适度
2.新一线城市对中高端人才需求大增的主要原因是(     
A.劳动力缺乏B.人口素质下降
C.老龄化严重D.产业转型升级

3 . 《报告》分析称,未来一二十年,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度阶段,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进程,2020年中国仍有2亿以上的流动人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我国2020年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文化C.交通D.经济
2.未来一二十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     
A.农村到城市B.农村到农村C.城市到农村D.城市到城市

4 .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迁移量大。下图为“2010年~2020年长三角三省一市41个城市人口增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十年来,下列城市中人口增量超过100万的是(     
A.淮安、金华B.徐州、合肥C.镇江、上海D.苏州杭州
2.影响长三角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城市人口容量C.自然生态环境D.矿产资源禀赋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卡塔尔地处波斯湾沿岸(图左),大部分地区为覆盖沙土的荒漠,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国内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凭借每年大量的资源出口,其人均GDP常年都保持在世界前列。卡塔尔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2022年总人口约288万人,其中卡塔尔籍公民仅40万人,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图右)。2022年11月20日-12月18日,第22届国际足联世界杯在卡塔尔举行,据统计,期间约有120万外国球迷到现场观赛,对当地影响空前。

(1)分析卡塔尔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
(2)试说明卡塔尔外籍人口主要来源国的共同特征。
(3)试列举外籍人口在卡塔尔从事的主要行业。
(4)论述世界杯期间大量球迷涌入对卡塔尔的影响。
2023-02-16更新 | 1580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协同体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人口空间演变受到政策经济教育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湖北省各县级行政单元两个不同年段人口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2000~2010年湖北省大部分县域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育意愿下降B.生态移民实施C.环境容量下降D.跨区域城镇化
2.与2000~2010年相比,2010-2017年各县人口数量变化有较大差异,主要因湖北省(     
A.农业机械普及B.产业结构升级C.基础设施改善D.公共服务提升
3.未来10年湖北省人口数量显著增长的区域最可能是(     
A.江汉平原农产区B.鄂西生态旅游区C.武汉市中心城区D.武汉市的近郊区
2023-02-13更新 | 712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7 . 大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存在变化,也会影响人口流动。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群位置图,线条宽度与该省流入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占比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2017年数据统计,乙省流入长三角的人口比甲省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工资水平②空间距离③地缘文化④环境质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南通分别融入上海、苏州1小时交通圈,该现象有利于(     
A.优化苏州的城市体系B.南通加快制造业发展
C.转变上海的城市功能D.南通成为苏州的卧城
8 . 人口迁移有利于合理利用剩余劳动力。____
2023-01-29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夹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10月)地理试题

9 . 在经济比较发达以及后现代社会个人主体性增强的背景下,以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为目的的迁移——“生活方式型移民”成为一种重要的人口流动类型。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城市最可能成为我国“生活方式型移民”迁入地的是(     
A.兰州B.上海C.拉萨D.三亚
2.下列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B.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C.不同历史时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同D.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2023-01-16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一月份学业质量校内调研地理试题

10 . 第二居所是指在常住地之外的地区拥有产权或长期租赁用以休闲、度假、养老等生活目的的临时性居所。第二居所旅居者作为一种周期性居民,很难与当地居民产生持久的能称之为融合的社会互动,并刻意与当地居民保持适当距离,导致了“外地人”与“本地人”的对视。因此,从长期发展来看,需要政府、社区组织这些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从而促进旅居地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第二居所旅居地和谐社区发展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第二居所的出现,将使旅居地(     
A.房价持续提高B.就业压力增大C.环境压力加大D.人才数量增多
2.在第二居所区,形成了“外地人”与“本地人”的对视的根本原因是(     
A.居住时间差异B.消费水平差异
C.出行方式差异D.地域文化差异
3.在构建和谐社区发展模式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的是(     
A.政府B.社区居委会C.旅居者D.当地居民
2023-01-12更新 | 27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华罗庚中学等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