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1 道试题

1 . 图为“2012-2014年中国制造业劳动力空间流动的地区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12-2014年中国制造业劳动力空间流动主要目的地是(     
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
2.未来15年制造业区位优势上升的区域为(     
A.长三角城市群B.珠三角城市群C.京津冀城市群D.中原城市群
3.未来我国中心城市主要的制造业类型为(     
①资源密集型制造业②技术密集型制造业③资本密集型制造业④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 . 七普显示我国人口流动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图为“六普和七普31个省级行政区流动人口情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六普和七普人口数量变化量均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     
A.闽B.沪C.京D.粤
2.导致该省六普和七普人口数量变化量均最大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B.生态C.交通D.政策
3.外来人口流入对该省的主要影响是(     
A.促进土地开发B.增加就业岗位
C.优化劳力结构D.缩小区域差异
2023-11-08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坪坝营镇地处湖北恩施州咸丰县西南部,境内山峦起伏,重峦叠嶂,有蜂蜜、富硒茶、脐橙等地方特产。咸丰县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在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农机设备上推广安装北斗系统,提升咸丰县农业产业精细化、智能化、现代化水平,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下图1示意坪坝营镇墨池寺村局部地形,图2一台装载“北斗”导航系统的农田旋耕机穿梭田间,进行精细化翻耕作业。

(1)使用安装北斗智能信息的翻耕机进行深耕作业(如图2),能有效改善土壤性质,为粮食生产和农户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试分析其原因。
(2)近年来图1所示地区的许多乡村聚落因人口迁出而废弃,出现了乡村空心化现象。指出四个聚落中空心化最不明显的聚落,并分析其原因。
(3)图1中甲居民点是当地的贫困村,当地扶贫干部在帮助其中的一个贫困户时,提出的以下两个扶贫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并论证其可行性。
方案①:将该贫困户搬迁至丙聚落,帮助指导其发展农家乐等服务型产业
方案②:该贫困户留在原地,帮助指导其发展茶树、果树、蜂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
2023-11-02更新 | 275次组卷 | 8卷引用:地理(江苏卷02)-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4 . 从业人员数量变化能反映当地产业结构变化和人口数量变化。图为“2016~2019年我国东北某省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数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6~2019年,该省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减少B.工业发展滞缓
C.服务业增长快D.环境质量下降
2.下列四地对该省流出人口吸引力最强的是(     
A.北京B.上海C.广州D.三亚
3.为改变人口就业现状,当地应(     
A.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B.注重新兴产业发展
C.扶持劳动密集型工业D.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2023-10-19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大联考地理试题
2023·福建·模拟预测

5 . 我国于2000年、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普”)。下图为江苏省“五普”“七普”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与①④两人口高峰之间的关系相同的是(     
A.①③之间B.②④之间C.③④之间D.①⑤之间
2.②④两人口高峰数值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原因是(     
A.人口年龄增长B.人口不断迁移C.人口自然增长D.医疗水平提高
3.从“五普”到“七普”,江苏省的人口变化表现为(     
A.少儿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育儿、教育负担加重B.劳动力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失业人口增多
C.老年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养老负担明显加重D.各年龄段女性人口增长速度均慢于男性
2023-09-27更新 | 37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猜题卷(五)

6 . 伴随着城镇化和乡村空间转型,传统村落经历了多维度的空间重构。下图示意珠三角地区某村落邻里空间演变过程,21世纪以来,凭借古建筑村落及生态文化,该村发展起了旅游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邻里空间演变情况推断,该村落类型最可能为(     
A.城市近郊型B.边远山区型C.搬迁撤并型D.特色保护型
2.推测改革开放以来,该村人口数量的变化表现为(     
A.人口增加B.先增加再减少C.人口减少D.先减少再增加
3.随着城镇化发展,该村(     
A.生产空间面积增加B.功能区趋向集中
C.文化空间稳定不变D.农业空间景观化
2023-09-27更新 | 45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猜题卷(四)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人口大迁移,当时黄河下游地区连年遭灾,此期间东北地区凭借肥沃的土地资源吸引了黄河下游地区近4000万人迁入,其中山东半岛迁移人口占了八成左右。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以下简称七普数据)显示,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9851万人,比十年前减少了1101万人,0-14岁和15-64岁人口占比均出现下降,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增加。下表为东北三省人口流出统计表(表中数据基于七普数据计算得出,单位:万人)。完成下面小题。

现住址户口登记地合计
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山东省17.534.463.2115.1
北京市37.128.445.5111.0
河北省16.815.633.766.1
1.推测东北三省人口流失对当地的主要影响有(     
①加速人口老龄化②制约传统产业发展③提高环境人口容量④公共资源利用率提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根据统计表,下列关于东北三省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减少之后人地矛盾更加突出B.人口流入山东与“闯关东”移民潮有关
C.气候寒冷是人口迁移最重要的推力D.人口流入北京主要受自然环境影响
2023·辽宁·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8 . 人口流动包括人口流入和人口流出。依据人口流动空间范围,将其划分为跨省、省内跨市和市内跨县三种方式。中小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对推动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起重要作用,但持续的人口流动造成一些中小城市人口净流出。下表为2011~2018年我国中小城市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方式
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
跨省0.390.420.380.360.360.360.360.37
省内跨市0.290.270.300.310.300.300.290.28
市内跨县0.320.310.320.330.340.340.350.35
1.表中数据反映中小城市(     
A.2011~2014年跨省和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变化趋势相同
B.2015年和2016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数量相同
C.2011~2018年省内跨市流动人口比例波动上升
D.2011~2018年三种方式流动人口比例基本均衡
2.中小城市应对人口净流出,可以(     
①发展劳动力节约型产业②鼓励返乡创业
③引导非核心功能疏解④放宽落户政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9-20更新 | 5902次组卷 | 28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2-冲刺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江苏专用)

9 . 中西部劳动力外迁导致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突出,而如今中西部县城出现了新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下图为中西部部分县城新的人口流动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出现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自然环境②家庭收入③生活观念④投资环境⑤基础设施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2.该现象直接促使(     
A.县城服务业的发展B.县城制造业的发展
C.农村学校学位紧张D.农村环境污染加剧

10 . 在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的背景下,2022年15个新一线城市新增人口合计109.49万人,成为人口增长的高地。下表为2022年15个新一线城市人口增量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2021年人口/万人2022年人口/万人人口增量/万人
重庆3212.433213.340.91
成都2119.22126.87.6
武汉1364.891373.99.01
天津13731363-10
西安1287.31299.5912.29
苏州1284.781291.16.32
郑州1274.21282.88.6
杭州1220.41237.617.2
东莞1053.681043.7-9.98
长沙1023.981042.0618.08
青岛1025.671034.218.54
合肥946.5963.416.9
宁波954.4961.87.4
南京942.34949.116.77
昆明850.28609.8
1.与表中其他城市相比,2022年人口增量最多的四座城市均为(     
A.省级直辖市B.省级政府所在地C.交通枢纽地D.区域中心城市
2.东莞市人口增量为负值,说明该城市(     
A.低端制造业为主导B.科技研发力量不足
C.对外贸易逐渐衰减D.交通的通达度不高
3.15个新一线城市人口增长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理位置B.气候条件C.文化认知D.经济活力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