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3 道试题

1 . 下图为四个国家的轮廓简图,每个图中标示了一些典型经纬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四国的地理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有三个国家的人口主要是白种人
B.最多有两个国家与中国进行大宗铁矿石贸易
C.有两个国家以热带气候为主
D.有两个国家大量出口牛肉
2.关于四国地理位置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在乙的西南B.乙丁两国地处板块张裂区
C.丙与丁国间的海运最短距离须经过印度洋D.甲丙之间距离最远
3.乙国已成为向丙国移民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促使大量乙国人口移民丙国的原因不包括(     
A.乙国人口多,人口压力大B.丙国地广人稀,就业机会多
C.乙国社会福利保障差D.丙国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发达
2022-09-23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2 . 人口老龄化是在人口年龄结构、社会经济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表为2020年长江上、中、下游经济带的人口老龄化因子探测结果。q值为驱动力指标,取值范围为[0~1],值越大表明因子对人口老龄化的驱动力越强。长江经济带人口老龄化处在不断深化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维度影响因子上游地区(q值)中游地区(q值)下游地区〈q值)
人口因素自然增长率0.7050.5660.236
经济基础人均GDP0.1010.0440.159
一般财政支出0.0430.3060.27
第三产业增加值0.2330.0750.08
职工平均工资0.4530.270.307
社会保障医卫机构床位数0.2840.30o0.231
普通中学数0.2050.7870.219
1.与中、上游地区相比,影响长江下游地区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     
A.劳动人口流入B.劳动人口流出C.出生率低D.死亡率低
2.“一般财政支出”对长江上游地区老龄化影响明显偏弱,主要反映该地区(     
A.环境优美B.未富先老C.自然增长快.D.工资水平高
3.为缓解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引发的人口老龄化现象,长江经济带最应该(     
A.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B.推进地区教育资源公平
C.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负担D.完善居民养老保障体系
2022-10-27更新 | 1900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第五中学2022-2023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中不同历史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和原因。
时间主要方向特点原因
人类社会早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战前
(15-19世纪)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战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8-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晓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下表为黄山市第七次、第六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对比表,完成下面小题。

项目总人口家庭户规模人口性别比屯溪区人口占比
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1330565人2.50人102.3521.88%
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1358980人2.84人103.1716.88%
1.影响屯溪区常住人口占全市比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人口政策B.经济状况C.地形地势D.气候条件
2.黄山市家庭户规模变化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年轻人婚后独居增多B.住房条件改善
C.家庭子女数量减少D.生育政策调整
3.下列关于黄山市人口性别比(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变化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①外出务工人员男性居多②女性老龄人口比重较大
③“男女平等”观念进一步增强④“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仍较浓厚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5 . 自2015年开始,中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开始下降,出现人口回流现象。回流人口是指在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务工人员因某些原因返回户籍所在地的人口,多为中西部地区农民工。下图为中国东部地区超大、特大城市流动人口回流意愿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人口回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规模越小,回流意愿越弱B.城市规模越大,回流意愿越弱
C.城市间经济差距越小,回流意愿越强D.城市间经济差距越大,回流意愿越强
2.结合图推断,以下符合我国人口回流特征的是(     
①东部地区南方特大城市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总体高于北方
②东部地区南方超大城市的流动人口回流意愿总体高于北方
③东部内陆城市流动人口回流意愿总体低于沿海城市
④中国东部城市流动人口回流意愿总体偏低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人口回流对户籍所在地产生的影响是(     
A.促进城镇化发展B.户籍人口增加C.缓解资源压力D.完善养老制度
2022-08-01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人户分离是指常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的情况,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和外来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两种。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数增加近7700万人,增长192.66%;外来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数增加1亿5400多万人,增长69.73%;总人户分离人数增加2亿3100多万人,增长88.52%。读“2000-2020年中国人口流动(人户分离)占比的变化趋势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户分离的根本原因是区域发展差异
B.外来流动人口的人户分离活跃度下降
C.增速最快的是外来流动人口人户分离
D.外来流动人口人户分离比重不一定小于总人户分离比重
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变化趋势,尤以大城市更为显著。其原因可能是(     
①大城市经济体量大,就业机会多
②大城市经济活力强,就业者工作调动频繁
③大城市内部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存在差异
④大城市交通网络完善,便于缩短通勤时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7-29更新 | 163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学情评价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面问题。

全国人口普查是由国家在统一的时间以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对全国现有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全项调查登记,重点是了解各地人口发展变化、性别比例、出生性别比等。下面左图示意第六、第七两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七普)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比情况,右图示意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各地区人口比重及变化情况。



(1)与六普相比,说明七普人口年龄结构最明显的变化及其影响。
(2)简析六普以后我国0—14岁人口比重变化的原因。
(3)说明我国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人口占比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022-06-25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九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01月31日,平时寂静的陕西省渭河平原东部渭南一个村庄随着春节到来一下子热闹非凡,回家团聚,走亲访友的人和车你来我往。就在这喜庆的景象中,村子内部随处可见残垣断壁、荒草丛生、多年无人居住的老房子,而在村庄的外围则有一排排新盖起来的楼房。以下信息为该市统计局对该村庄附近22个行政村基本情况调查统计:

本次调查的22个行政村总户数19021户,其中举家外出户数1082户,占总户数的比重为5.7%;在村内有房屋的户数18315户,闲置房屋户数894户,占房屋总数的4.9%,其中闲置房屋质量较好的405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45.3%,闲置房屋质量较差的379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42.4%,质量极差已无法居住的110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12.3%;此外,闲置房屋中闲置两年以上(含两年)的570户,占闲置房屋总数的63.8%。


(1)推测该村形成“空心化”的主要原因。
(2)分析该村形成“空心化”的不利影响。
(3)请你为该村摆脱“空心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对于人口的统计历来实行“双轨制”,常住人口以人口一年中居住超过六个月的地区衡量,以居住地为标准。户籍人口的统计是以户口登记所在地为标准。以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相差100万为分界点,将全国各地区分为常住人口居多、二者基本持平、户籍人口居多三类。下图为2017年全国各地区(除港澳台)两种人口基数的比较图。



(1)推测2017年我国人口主要迁出区,并说出理由。
(2)简述广东省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对广东省社会经济带来的有利影响。
(3)简析西藏自治区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持平的原因。
2022-07-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 189.3万人,同2010 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 228.1万人,其中,外省市来京人员为841.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8.5%。

材料二专家根据北京经济发展水平和各类资源总量,估算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情况下可供养2 300万人,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3 000万人。

材料三 2019年底,北京全市常住人口 2 153.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0万人。据报道,北京的常住人口连续三年减少,主要得益于北京市对人口的调控。

(1)简述北京市外来人口比重较大的原因。
(2)北京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为________万人,人口合理容量为________万人。
(3)北京人口并未达到专家预测的人口容量,但北京市仍然控制人口增长,分析其原因。
(4)从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角度,分析北京市未来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2022-08-07更新 | 203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华星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