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2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示意2020年我国中部某县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类别

农村人口年龄结构

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

<45岁

58.5%

21.2%

45~60岁

25.2%

43.6%

>60岁

16.3%

35.2%

1.形成该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特征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业机械化水平低B.人均寿命延长
C.人口自然增长率低D.人口迁移率高
2.该县农业劳动力年龄结构特征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农业收入比重增加B.农业经济效益提高
C.农村土地撂荒严重D.农业复种指数增加
2024-01-17更新 | 413次组卷 | 4卷引用:地理(山东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2 . 根据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以将我国各个省区(直辖市)划分为“高老龄化—高经济水平”、“高老龄化—低经济水平”、“低老龄化—低经济水平”和“低老龄化—高经济水平”四种类型,依据下图完成。



1.下列省区(直辖市)中,由“高老龄化—低经济水平”型转变为“高老龄化—高经济水平”型的是(     
A.山东B.河北C.湖南D.重庆
2.对比分析2000年与2020年人口老龄化与省区经济发展水平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上海两地老龄化程度减轻得益于高经济增长水平引发的人口迁入
B.西藏、宁夏、青海老龄化程度一直较低与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时间较晚有关
C.2020年广东老龄化程度较低的主导因素为较高的生育水平
D.2020年老龄化程度较重的地区一般具有趋同的产业结构
2024-01-16更新 | 7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五莲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人口老龄化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黑龙江省三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2000年5.56%、2010年8.32%、2020年15.60%。下图示意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的驱动机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对黑龙江近20年来人口老龄化直接影响最小的是(     
A.出生率B.死亡率
C.迁入率D.迁出率
2.随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近10年来黑龙江人口老龄化加剧,间接原因是(     
A.东北经济回暖B.医疗发展滞后
C.受教育年限短D.城镇化速度缓
2024-01-15更新 | 614次组卷 | 9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下表为绿色发展维度及衡量指标。

维度衡量指标(指标属性:+为正相关-为负相关)
绿色生产农药使用强度(-)、化肥使用强度(-)、灌溉系数(+)、人均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塑料薄膜使用强度(-)
绿色生活农村用电情况(-)、农村住房保障程度(+)、农村医疗保障程度(+)、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
绿色生态水资源占有量(+)、森林覆盖率(+)、人均造林面积(+)、人均耕地面积(+)

材料二江苏2017年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态空间分布图。

(1)比较苏南、苏北地区绿色生态水平差异并分析原因。
(2)评价城镇化水平提高对乡村绿色发展带来的影响。
(3)简述从发展绿色生产角度提高苏北地区乡村绿色发展水平的措施。
2024-01-12更新 | 565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5月针对性考试地理试题

5 . 一般来说,县域内人口流出越多,该地区城镇吸引力越弱。但近年来,在四川县域城镇化中,却呈现了人口流出越多城镇化速度越快的情况。下图为“四川省县域城镇化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条件下四川省县域城镇化速度较快对本地带来的影响是(     
A.就业机会增加B.劳动力增加
C.公共服务压力增大D.工业化提高
2.依据图示县域城镇化模式推测未来四川省县域城镇化水平增长潜力及其原因(     
A.较大-收入返还增加B.较小—房价增长过快
C.较大—城区设施完善D.较小—农村人口减少

6 . 稳定城镇化,是指农村劳动力及其家庭成员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共同生活基础上呈现出来的连续的、无障碍的、不可逆的城镇化过程。稳定城镇化不是城镇化过程完成时的状态,而是人口城镇化过程的动态特征。长期以来,我国不稳定城镇化的主要症结仍然存在,且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出现。完成下面小题。

1.稳定城镇化的突出特征主要表现在(     
①迁移过程的稳定性 ②迁移成本的廉价性 ③迁移方向的双向性 ④迁移家庭的完整性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与稳定城镇化相比,长期以来我国不稳定城镇化的主要症结可能导致(     
A.城镇常住人口减少B.农村留守人口增多
C.城镇家庭户数减少D.农村劳动强度增大
3.推动我国农村家庭稳定城镇化的有利措施是(     
A.加快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建设B.增加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
C.放宽农民工及家人进城落户条件D.保留农村家庭宅基地使用权

7 . 下表为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的青海、广东、江苏、河南四个省份的人口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省份2022年常住人口较上年常住净增出生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12656.8万人-27.2万人105.208.3‰3.33‰
8515万人10万人44.515.23‰-1.81‰
9872万人-11万人73.37.42‰-0.08‰
595万人1.19万人6.310.60‰3.37‰
1.从出生人口数量看,甲(105.2万人)、丙(73.3万人)、分列生育大省前两名,其中,2023年甲省份依然保持第一,也是唯一一个出生人口超百万的省份。请推测甲省份(     
A.河南B.江苏C.广东D.青海
2.下列表述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乙相比甲经济GDP远远落后于乙;     
②丁常住净增人口为正,经济较为发达
③乙丙地区人口负增长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平均婚育年龄的上升
④甲地区人口自然增加率较高,其年轻人口数量较多是原因之一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 . 历次人口普查结果可以反映人口迁移状况,人口迁移给区域发展带来较大影响,下表为东北三省四次人口普查的人口迁移状况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东北三省“四普”至“七普”人口迁移状况表(单位/万人)。

省份四普(1990)五普(2000)六普(2010)七普(2020)
辽宁省24.5068.3077.25-155.49
吉林省-9.20-30.00-91.64-341.31
黑龙江省-26.2-78.70-204.73-641.21

1.关于东北三省人口迁移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五普”相较“四普”,东北地区开始呈现净迁出趋势
B.“七普”相较“六普”,黑龙江省人口迁移变率最大
C.“四普”至“六普”,吉林省人口净迁出总量最少
D.“四普”至“七普”,东北地区净迁出趋势持续加速
2.人口迁移状况给东北地区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①阻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       ②限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③阻碍制造业的转型       ④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 . 随着我国产业和人口进入新的重构阶段,人口回流成为新常态,其中县城和乡镇是城市人口回流的主要目的地,主要以“创业回流”“购房回流”类型为主。近年来,武汉市周边市、县人口回流现象明显。下图示意武汉市与周边市、县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县城和乡镇是城市人口回流的主要目的地,主要是因为县城和乡镇(     
①就业机会多       ②基础设施完善       ③生活成本低       ④行业门槛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图示区域出现人口回流,其最可能先大规模回流至(     
A.汉川B.黄冈C.潜江D.武汉
3.人口回流对图示区域的影响是(     
A.缓解区域人口老龄化程度B.缓解武汉劳动力不足问题
C.有利于县城产业结构调整D.进一步拉大区域发展差距
2023-12-06更新 | 498次组卷 | 8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山东专用)

10 . “过去五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了65.2%”,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组数据受到多方关注。读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较图(含预测),完成下面小题。

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主要原因是(     
A.城镇落户限制B.人口出生率高C.城镇房价上涨D.农村土地减少
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发展B.城市环境改善C.乡村经济衰退D.乡村土地减少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