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人口回流是指前往发达地区的务工人员因某些原因返回户籍地的现象。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升级,粤西农村流动人口返乡回流现象逐渐显现,回流人口主要向市辖区和经济强县县城集聚。图为015~2019年粤西三地市人口回流规模统计,完成下面小题。

1.2015-2019年间,粤西地区的人口回流状况是(     
A.粤西总体人口回流明显B.阳江不存在人口回流
C.湛江人口流失持续加剧D.茂名人口回流最显著
2.导致粤西地区某些市县出现人口回流现象的主要拉力是(     
A.高龄劳动力返乡养老B.乡村振兴就业岗位增多
C.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D.教育医疗卫生水平提高
2024-04-17更新 | 938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2 . 人口流动对流入地和流出地都会产生规模效应(人口规模发生变化)和结构效应(人口的年龄及性别结构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差异。下图示意人口流动对老龄化的作用机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流动对流入地老龄化产生明显影响的基本条件是流动人口(     
①与流入地户籍总人口的年龄结构差异大②规模较大
③与流入地户籍总人口的年龄结构差异小④规模较小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研究显示,河南新乡、河南鹤壁、山东枣庄等地流入人口提高了当地的老龄化水平,据此推测以上城市(     
①流入人口平均年龄较大②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较高③流入人口平均年龄较小④流动人口所占比例较低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24-03-30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高级中学2023-2024高三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G村位于广州市边郊,为珠三角都市边缘区典型传统村落。明清时期,该村形成岭南建筑特色鲜明、布局井然有序的老村区。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在华侨回乡的背景下,该村逐步发展形成新村区。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该村农业生产力得以释放,人口明显增长,但老村区域出现房屋废弃等空心化现象。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引导下,企业投资乡村旅游项目,促使该村生活空间由农业空间向旅游服务空间转型,在老村区内形成具有旅游服务功能的区域。下图为G村生活空间演变示意图。



(1)描述改革开放前至90年代,G村民居建筑的空间分布变化特征。
(2)从产业结构角度,说明80年代以来G村空心化程度先增后减的原因。
(3)该村如何利用老村区的旅游开发进一步促进G村的经济发展。
2023-09-03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地理试题

4 . 下图示意我国生育政策调整后,部分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流动比率(正值为流入,负值为流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生育政策调整初期,经济增长可能面临人口增长与人才外流双重压力的省级行政区是(     
A.上海市B.江西省C.天津市D.浙江省
2.从长期来看,人口因素对区域经济产出最有利的省级行政区是(     
A.海南省B.辽宁省C.北京市D.广东省
2023-03-12更新 | 846次组卷 | 8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考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乡村振兴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着眼于我国当下国情与未来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乡村充分发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图示意广东省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其中Ⅰ、Ⅱ是影响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两个重要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Ⅰ阶段农村地区的特征最有可能表现为(     
A.人地矛盾加剧B.经济发展迅速
C.农民返乡意愿强烈D.人口流失比较严重
2.促使Ⅱ阶段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关键原因包括(     
①人口大量迁出②农民收入提高③生态环境转好④户籍制度调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023-01-11更新 | 998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罗定邦中学高三下学期拉练(二)地理试题

6 . 传统的人口迁移多以跨国、省、市、县等行政区划边界为判断依据。克罗地亚(如图)为地中海沿岸国家,国土面积为5.6万平方千米。某团队以居住社区为尺度,对克罗地亚的人口迁移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克罗地亚以社区为尺度的人口迁移活跃,且人口迁移方向呈现向交通便捷地集中的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的人口迁移研究相比,以社区为尺度的人口迁移(     
①平均迁移距离长②迁移难度小③迁移频次高④迁移方向性更明显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克罗地亚部分当地人口由主城区社区向近郊社区迁移,其主要考虑的方面最可能是(     
A.改善居住环境B.降低住房成本C.缩短通勤距离D.获取工作机会
2022-10-14更新 | 219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先后多次被媒体报道的“悬崖村”——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阿土勒尔村,引起广泛社会关注。悬崖村共有84户彝族村民,坐落在海拔1400-1600米断崖中部的台地上,附近有高山峡谷、溶洞温泉。村民走向外面世界,需要攀爬在落差达800米的悬崖上的17条藤梯。2016年,政府投资把原来破旧的藤梯变成了钢梯,使“悬崖村”成为旅游的热点。下图为悬崖村周边等高线地形图。



(1)在天气晴朗的秋分日,比较C地在上午与下午获得太阳辐射总量的多少并简述理由。
(2)从自然条件角度考虑,悬崖村就地搬迁应选择图中ABCD四地的哪里最合适,并说明原因。
(3)从社会经济角度考虑,你是否赞同崖壁村村民继续留在原村生活,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8 . 城市用地是城市常住人口生活和经济活动的承载空间,承载合理的城镇人口和经济规模是衡量城市扩张合理性的重要测度指标。城市扩张人口弹性指数是指研究时间段内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长幅度和区域常住城镇人口增长幅度比值。下图示意1990~2020年不同时段内郑州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面积、城市扩张人口弹性指数的变化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可判断,1990~2020年郑州市常住人口总量变化为(     
A.降-升-降B.升-降-升C.持续上升D.持续下降
2.从常住人口变化来看,郑州市城市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时段是(     
A.1990-1995B.2000-2005C.2005-2010D.2015-2020
3.推动郑州市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变化的最主要动力因素是(     
A.科学技术B.产业发展C.文化观念D.生态环境

9 . 与“空心化”相反,乡村“逆空心化”是指乡村向着产业复兴、基础设施便捷、人居环境优雅、精神文明多彩的方向良性演化,吸引外流人口回聚家园的过程(如下图)。明月村地处成都市蒲江县的山区,距成都市区约90千米,早期以传统农业为主,20世纪90年代“空心化”严重。2012年底,明月村利用有300多年历史的明月窑建立起以陶为主的手工创意聚集区,并以此带动民宿业的兴旺,走上了以陶为本的文创兴村道路,实现了“逆空心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明月村实现“逆空心化”的关键在于(     
A.实施生态修复B.完善公共服务C.保护文化遗产D.发展特色产业
2.明月村高端民宿接待的游客主要来自(     
A.周边乡镇B.蒲江县城C.成都市区D.四川省外
2022-05-30更新 | 84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3届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海实验高级中学高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京都市圈包含1都3县,即东京都(核心城市)、埼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1960年东京都总人口为890.8万人,至2015年增长为1329.5万人。1960年东京都城镇化率已高达92%,而此时埼玉县、千叶县和神奈川县的城镇化率分别为36.9%、28.7%、70.0%。从1960年以来,东京都经历了郊区化(指居民向近邻三县扩散的一种城市形态)和“都心回归”。下左图为1960-2015年东京都市圈人口净迁入率变化图,下右图为东京都市圈行政区划范围分布图。



(1)根据图文材料,简述东京都人口迁移变化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分析东京都郊区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相关知识,指出促成“都心回归”的措施。
2022-05-18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