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   攀枝花市资源富集,在占全国国土面积千分之一的区域内,蕴藏着丰富的钒钛磁铁矿及与发展钢铁钒钛工业相配套的冶金辅助矿产煤.熔剂灰岩.熔剂白云岩.耐火粘土和其它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是我国少有的矿产资源“聚宝盆”。在丰富资源基础上建成国内一流特大型钢铁钒钛企业集团——攀钢,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 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接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

(1)攀枝花发展成为“钢城”的有哪些有利条件?
(2)作为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3)大量外来人口对 “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
2 . 读下面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题

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     
A.②B.③C.④D.⑤
2017-08-0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实验中学、广东省高要市新桥中学两校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3 . 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来自中间的障碍因素。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吸引大量民工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
C.③D.④
2.近些年来,伊拉克居民大量外迁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⑤
C.③D.④
3.导致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向西部.南部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A.①B.②
C.④D.⑥
4.在某种特定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的决定性因素是(       
A.①B.②
C.③D.⑥
单选题-题组 | 容易(0.94) |
名校
5 . 2014年9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在会上总理指出要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减少大规模人口“候鸟式”迁徙。每年农民工在年前大量离开,到年后大量回城,这种候鸟式迁徙,已经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大量数据显示2014年春节前从成都到北京的旅客增多,原因最可能是 (     )
A.成都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京
B.大量在成都打工的北京人回家过年
C.成都过年消费水平比北京高
D.成都老年人前往北京的孩子家过年
2.2014年春运期间邻近省区和省区内短距离迁徙人口大幅增加,原因有 (     )
A.春节游客多,长途旅行不安全
B.城市群崛起,就近就业的劳动力增多
C.春运压力大,就近换乘其它交通工具
D.冬季气温低,短途旅游更适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图中①②③④反映了一些国家近年来的人口迁移状况,这些国家分别是(  )
A.①德国、②俄罗斯、③日本、④美国B.①俄罗斯、②德国、③美国、④日本
C.①美国、②日本、③俄罗斯、④德国D.①日本、②美国、③德国、④俄罗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4) |
7 . 下图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图中最有可能表示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变化趋势的是
A.①B.②C.③D.④
8 .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2015年9月,联合国发布数据称,欧洲将迎来“战后最大难民潮”。源源不断的难民主要来自叙利亚、利比亚等战争、局势动荡地区。据了解,此次难民潮有大批难民选择前往德国。德国的经济发达,当前人口出生率和失业率都很低,政府和民众对难民持欢迎态度。
材料二:一个叙利亚家庭需要花费两年的家庭收入,才有可能将家中的年轻人送到欧洲。到达欧洲后,他们要找到工作或者做买卖,再将攒下的钱寄回家里,让其他的家庭成员来团聚。
材料三:叙利亚邻国示意图和难民分布图

(1)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大量叙利亚难民选择到德国避难的原因。
(2)从人口角度分析,大量难民涌入将会对德国带来哪些影响。
9 . 下表是2013年南方四省人口年龄结构表。广东省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小的原因主要是(     
省份广东广西江西湖南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8.17%9.66%8.8%10.59%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14.64%21.57%20.6%18.14%

A.人口出生率最高B.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C.15-64岁人口迁入多D.人口死亡率最高
2015-05-22更新 | 2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第三次统一检测文综地理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0 . 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A.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
B.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
C.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
D.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
2015-03-17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