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根据表中数据(某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市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                                     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2)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                                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3)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                                           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4)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原因是                                                             _。

2 . 我国劳动年龄(16~59岁)人口数量从2012年首次下降,至2015年累计减少约1 300万人。2015年,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自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下降趋势得到扭转的年份最可能是(  )
A.2025年B.2030年C.2033年D.2040年
2.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②发达地区污染严重③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④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升级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3.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和流动人口出现双降,受其影响最明显的产业是(  )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
2017-08-19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黄陵中学高新部2017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二)文综-地理试题
3 . 下图表示甲、乙两国的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B箭头代表当今世界人口迁移的趋势和方向,则乙国可能是
A.叙利亚B.菲律宾C.朝鲜D.美国
2.若甲国为中国,A箭头表示中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其含义正确的是
A.农村到城市B.从沿海流向内地C.从城市流向农村D.从城市到城市
3.下列人口容量影响因素中,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A.科学技术B.自然资源C.消费水平D.经济发展水平
2017-07-2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4 . “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率”。人口增长率为某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人口增长数与原来人口总数之比;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某区域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长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原来人口总数之比;人口迁移率是某区域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迁移量(迁入人数减迁出人数)与原来人口总数之比。

左图为“四个不同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率变化趋势示意图”(以圆点为界分为前后两阶段)。右图为我国某城市2004--2014年人口数量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左图中①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叙述正确的(     
A.一直增加B.一直减小
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
2.右图中,2013年到2014年该城市的人口迁移率大约为(     
A.6.0‰B.-2.8‰C.9.2‰D.2.8‰
3.在左图中,与右图表示的我国某城市变化人口变化趋势比较接近的是(     
A.①线的前阶段B.②线的前阶段
C.③线的后阶段D.④线的后阶段
4.当前,影响我国区域之间人口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B.宗教文化
C.经济发展水平D.人口自然增长率

5 . 流动人口的家庭化迁移已成为我国未来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下图为“我国近年来家庭分批迁居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分批流动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中,影响家庭中第一批流动人口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D.家庭因素
2.目前,我国家庭人口迁居的主要方向是(  )
①由城市迁居到郊区             ②由西部地区迁居到东部地区
③由平原地区迁居到山区      ④由农村地区迁居到城市地区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2-13高一下·吉林·阶段练习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6 . 图1为“我国2008年某市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状况图”,图2为“我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1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D.人口数量增长较缓
2.图1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图2中的(  )
A.Ⅰ阶段B.Ⅱ阶段
C.Ⅲ 阶段D.Ⅳ阶段
3.今后该城市在人口工作中应(  )
①加强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②鼓励生育提高少年儿童比例   
③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④继续保持较低的人口生育水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与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业人口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动的异地城镇化不同,就近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迁移到户籍登记地所在省份的城镇就业和居住的城镇化过程。如图示意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群甲和乙的就近城镇化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     
A.工业基础雄厚B.自然环境优越C.经济快速发展D.对外开放较早
2.相比城市群甲,城市群乙(     
A.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小B.核心城市人口吸引力较弱
C.应加快中小城镇发展速度D.应鼓励农业人口跨省迁移

8 . 人口分布是一个随时间不断变化的空间过程,其发展演变受社会、经济、自然、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全国东北三省人口密度增长速度大大减缓,年均增长量以负值为主,下图为2009—2014年东北三省36个地级市的人口分布的时空演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南部地区人口空间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城市化发展B.传统产业发展C.区域经济合作D.产业迁移集中
2.北部地区边缘城市人口变化相对较小的原因是(     
A.沿边贸易活跃B.山区交通不便C.区域投资增加D.产业转型升级
2023-06-29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流动人口集聚是流动人口空间分布变动的一种形式,是指流动人口在某个特定地理区域内不断集中的现象及过程。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区流动人口向远郊区的迁移扩散和外来流动人口的迁移流动。下表为2000~2007年上海市常住流动人口分布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区域2000年人数(万人)2007年人数(万人)2000~2007年增幅(%)
中心城核心区23.5324.484.04
中心城边缘区74.4568.93-7.41
近郊区151.76255.6068.42
远郊区52.23150.21187.50
1.影响上海市远郊区流动人口集聚的因素不包括(     
A.政府政策引导B.交通条件发展C.产业布局调整D.历史文化影响
2.上海市城市人口向远郊区迁移,可以(     
A.缓解市中心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B.降低远郊区的社会治安管理难度
C.促进市中心经济发展D.提高远郊区人口收入

10 . 农地边际化即耕地按耕作难易程度被逐渐挤出农业生产的过程,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让很多农民放弃边际化农地。梯田撂荒属于农地边际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近年来,某科研小组对贵州省西部山区的白都村地块基础设施差异对梯田撂荒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统计(下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指标

灌溉条件

动力使用状况

田垣坍塌状况

灌溉

雨养

机械动力

人畜力

坍塌

未坍塌

耕地面积(hm2

32.131

30.387

7.831

54.687

7.837

54.679

撂荒面积(hm2

0.730

20.624

0.215

21.139

3.891

17.462

撂荒率(%)

1.17

32.99

0.34

33.81

49.64

27.93

1.导致白都村梯田撂荒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灌溉条件差B.生态环境脆弱C.劳动力缺乏D.粮食需求下降
2.短期内,白都村梯田撂荒会导致(     
A.耕地减少B.土肥下降C.气候变干D.粮食减产
3.材料信息显示,提高白都村梯田利用效率的首要措施是(     
A.发展梯田旅游B.完善基础设施C.增加补贴力度D.退耕还林还草
2022-11-01更新 | 444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洛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