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9 道试题

1 . 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2.“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缓解人地矛盾B.改善环境质量C.降低住房价格D.带动服务业发展
3.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叙述正确的是(     
A.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小B.对外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C.不同历史时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同D.资源越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越小
2022-09-13更新 | 21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读我国流动人口信息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城市化进程正遭遇“半城市化”的困扰。“半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材料二下表为2014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2014年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跨省人口流
动地区构成
流出流入
四川16.8%广东36.7%
安徽11.3%浙江9.0%
湖南11.0%上海7.6%
江西8.6%江苏6.4%
河南7.4%北京6.6%
湖北6.3%福建5.1%
其余38.6%其余28.6%
流动人口城乡构成乡村75.6%22.8%
城市24.4%77.2%

材料三下图为根据2014年对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的监测结果绘制的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1)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主要特点。
(2)简述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3)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出区和流入区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说出对流入地区带来的积极影响。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口迁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1960~2020年,全球高收入经济体人口净流入规模累计1.4亿人,来自中高、中低、低收入经济体人口的比例分别为26.4%、50.0%、27.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2018年,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经济份额占比分别较1970年变化增长4.4、-3.8、0.6个百分点。在日本城镇化进程中,人口随产业持续向大都市圈集聚,从向三极集聚到向一极集聚。下图示意日本三大城市群人口净迁入变化。



(1)从跨国层面和城乡层面,概括国际人口迁移方向的主要特征。
(2)日本人口1973年以前向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三极集聚,1973年之后转为向东京圈一极集聚,试说明原因。
(3)分析人口流入对日本三大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4 . 高铁是一把“双刃剑”,在改善一个地区区位条件、加速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新增长极和经济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其“虹吸效应”使欠发达地区“留住人”方面的压力较大。高铁开通后,有些城市并没有呈现出集聚人口的态势,反而出现了向外扩散的迹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高铁开通后,对沿线地区的经济影响有(     
A.加剧环境污染B.促进文化交流C.改善投资环境D.缓解物流压力
2.高铁“虹吸效应”使小城镇人口外流,其原因是(     
A.缩短了与外界的空间距离B.导致当地环境恶化
C.节约了出行时间成本D.导致高铁票价降低
3.为留住本地人,吸引外地人,小城镇应(     
①修建高端住宅,改善居住条件②提升以教育、医疗为核心的公共服务能力③增加就业岗位④治理污染,美化环境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0-11高三下·江西赣州·期中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5 . 读“某国总人口和外来移民的年龄结构图”。据此完成小题。

1.由图中数据可知该国(  )
A.男女比例不平衡
B.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
C.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
D.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
2.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人口老龄化B.自然因素
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2016-11-27更新 | 892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6-2017学年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检测地理试题(重点班)

6 .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连续三年下降。下图是我国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年龄性别结构金字塔图(返迁指流动人口返回原籍地工作生活的行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可知(     
A.流动人口15~25岁男性数量最多B.返迁人口30~35岁男性比重最大
C.流动人口30~35岁女性数量最少D.返迁人口与流动人口变化一致
2.下列影响我国流动人口返迁回乡的主要因素有(     
①乡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②城市产业结构调整③城市户籍政策④城市环境质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7 . 左图是反映某城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右图映某城不同年份的用地面积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题。

(1)左图漫画反映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____
(2)该地从阶段I到阶段Ⅲ,直接反映出城市____规模扩大。
(3)除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外,城市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哪些方面的城市问题?
(4)该地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人口迁入,人口迁入带来有利影响?
2022-09-27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胡焕庸线是我国人口学家胡焕庸提出的一条重要的人口分界线,大体与黑河—腾冲一线一致(如图左)。美国本土人口密度分布呈现出“U”字形,被称为“美国胡焕庸线”(图右),图中柱子代表人口密度,柱子越高,表示人口密度越大。

(1)据胡焕庸线描述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2)美国老年人口近年来呈现出由①地向④地的迁移趋势,试分析原因。
(3)图中甲地、乙地、③地人口密度都比较低,试从自然地理角度分别加以解释。

9 .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A.②③B.②④C.③④D.④⑤
2.表示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主要人口迁移的有(     
A.①②B.③⑤C.②④D.②⑤
3.一列从苏州开往武汉的火车上,四位旅客进行如下的谈话,其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甲说:“我此次是去武汉出差”B.乙说:“我被武汉大学录取,正要去学校报到。”
C.丙说:“我到武汉是去探亲访友。”D.丁说:“我去武汉是去旅游的。”
4.我国“五一”黄金周,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

10 . 近年来,随着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青藏高原流动人口呈明显增加的趋势。图示意青藏高原人口流动的季节划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青藏高原人口流动的高值季主要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影响青藏高原高值季人口流动相对量的主要因素是(     
A.商贸B.物流C.学习D.旅游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