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D.交通拥堵加重
2.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好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今后,上海市引进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D.知识密集型产业
2019-01-30更新 | 3530次组卷 | 66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新干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材料一   1860年,清朝政府解除对东北实行了200多年的“封禁”,“燕赵齐鲁之民负耒而至”,“各省商贾亦辐辏来集”。东北人口从1871年的330万增加到1940年的4000万,增加了1123%;东北人口占全国的比例从1870年的0.9%提高到1940年的7.8%。可以说,当时东北是世界人口增速最快的地区。充足的人口资源“面粉”在东北的“擀面杖”下被制作成美味的“面包”,东北成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1942年东北城市化水平达到23.8%,相当于全国1986年的水平。中国东北在1945年时甚至超过日本成为亚洲第一经济体。
材料二   东北GDP、20岁至39岁人口占全国比例图。


(1)分析指出历史上促进东北崛起的人口因素。
(2)据材料说出东北年轻劳动力占全国比例下降的主要原因,并对该原因进行分析。
2018-07-0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江西省吉安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3 . 人口迁移与流动是受区域经济差异、教育程度、空间距离和历史渊源等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社会影响。根据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广东省的流入人口全部来自邻省B.四川既是流入大省也是流出大省
C.人口流出较多的省均位于中西部地区D.全国流入人口前5均在东部地区
2.M省流入人口受历史渊源影响明显,M省最有可能是(  )
A.山东B.海南
C.福建D.广西
3.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灾害B.就业机会
C.人口政策D.宗教信仰
4 . 清代华北大旱,赤地千里,河北及山东的饥民大批出山海关,移民至东北。回答下面小题。
1.清代,华北饥民大批“闯关东”,主要原因之一是东北地区(  )
A.制造业高度发达B.有大量可开垦的土地
C.大量征兵抗战D.畜牧业水平高
2.当华北人口大批移民东北时,东北人口金字塔最可能接近于下图中的   (  )
A.B.C.D.
3.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a<b<cB.c<b<aC.b<a<cD.a<c<b
2017-05-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江西省新干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地理试题

5 . 榨菜、方便面、火腿肠是流动人口最为常见的消费品。如图为某上市公司生产的榨菜在两个地区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数据。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该销售份额占比的变化,能说明2011年后(  )
A.西南地区人口迁出加快B.西南地区人口回流明显
C.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入加快D.华南地区人口净迁出明显
2.该数据反映出的人口流动的积极意义有(  )
①缓解西南地区土地压力      ②促进华南地区产业升级
③缓解华南地区劳动力不足  ④缓解西南地区人口老龄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棒棒工”是对重庆市一个特定劳动群体的称呼。他们爬坡上坎,以棍棒、绳索为劳动工具,帮人搬运货物,为千家万户提供便利。下图为1960——2020年重庆市棒棒工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变化图(含预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早期影响重庆市棒棒工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河流D.植被
2.造成2000年以来重庆市“棒棒工”从业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社会原因是
A.农村人口数量减少B.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C.城市人口老龄化D.城市交通运输的改善
9-10高一下·江西吉安·期中
名校
7 .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现象。近年我国流动人口逐渐增加,2001年我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并回答下列各题。

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A.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B.从城市流向农村
C.从经济发达地区流向经济欠发达地区D.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
2.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表明(       
A.乡村城镇化速度加快B.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不足
C.大城市人口老化问题严重D.影响我国近年来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政策的指引
11-12高一下·江西吉安·期末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我国部分省区老年人口比重(%)图和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

材料二 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的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

(1)习惯上,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以上时,说明该地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哪几个省区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试分析这些地区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2)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统计图为依据,分析我国人口分布具有什么特点?十年间其发展的趋向是什么?并分析原因。
(3)分析材料二中省区间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4)材料二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__(变大或变小),试分析其原因。
12-13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某国不同年份人口增长变化比较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年份




出生率%
3.8
2.8
4.1
1.5
死亡率%
1.8
1.5
3.9
0.8
自然增长率%
2
1.3
0.2
0.7

1.根据人口增长特点变化的一般规律,表中所示①、②、③、④四年份的先后顺序最有可能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2.目前该国
A.外迁人口增多
B.少年儿童比重降低
C.老龄化趋势减缓
D.社保负担减轻
2016-11-26更新 | 373次组卷 | 7卷引用:2015-2016学年江西省吉安一中高一下第二次段考地理试卷
10 . 阅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北京市
-0.015
5.292
河南省
0.564
0.562


⑴北京市人口增长模式为       。北京市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高,其原因是           
⑵河南省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低,主要由于       引起的。
⑶说明人口迁移对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⑷结合我国城乡人口迁移结构图,简述河南省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