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6 道试题

1 . 交通运输部网站数据显示,2023年春运40天,全社会人员流动量约47.33亿人次。1月21日(除夕当日),全国空城率排名前五的城市依次为:武汉市、深圳市、广州市、厦门市、中山市,空城率分别为79%、75%、69%、69%、68%。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春节期间这五座城市的人口变化主要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流动C.国内人口迁移D.县际人口流动
2.导致这五座城市“空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受传统文化影响B.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C.农村经济发展快D.农村道路设施完善
3.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短暂离开大城市后的影响有(     
①改善市民居住条件②缓解城市交通拥堵③部分生产暂时性停滞④减轻农村环境压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 .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D.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C.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2023-03-04更新 | 1745次组卷 | 14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农村出现了“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多地农村涌现特色农产品基地,简称“农特基地”,形成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农产品加工—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等全产业链集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浙江农村涌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     
A.信息技术的发展B.河流整治C.交通便利D.气候变化
2.由图可知,“互联网+”的运营模式(     
A.增加产品库存B.增加销售环节C.依赖信息联系D.增加销售成本
3.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     
①提高人口迁出率       ②加快城镇化进程       ③加快交通运输建设       ④提高老龄化人口比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22-23高一·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4 . 据国家卫健委《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从2015年开始,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下降。而城市对人口结构改善的需求,使得杭州、武汉等二线城市陆续出台各种政策展开“抢人大战”。如图为2017年至2019年春节前十天,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迁入人流占迁入迁出人流总和的比例变化图,据此回答问题。



1.我国流动人口规模下降及杭州、武汉等城市出台“抢人大战”政策说明(     
A.三四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已趋完善B.二线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已超一线
C.二线城市的老龄化问题已很严重D.一线城市对人才的需求依然强劲
2.据图中人口流入比例特点推断北上广深四城市春节期间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是(     
A.加大城市服务压力B.缩减城市物资供应
C.激活城市春节市场D.造成城市交通拥堵
2023-03-02更新 | 398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农业人口大量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不少外来务工人员回流到原户籍所在省区,推动了当地城镇化进程,出现了“回流人口城镇化”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我国多地行政部门规划提出“合村并居”的理念(该理念是适当的位置选地,建设高密度村居,采用增加绿地、广场以及完善基础设施等营造绿色、宜居的现代化宜居场所),该理念限制了乡村的(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用地规模D.人口流动
2.下列省区中,回流人口城镇化最明显的是(     
A.广东B.西藏C.四川D.吉林
3.下列因素中,对人口回流影响最小的是(     
A.生活成本B.产业转移C.家庭情感D.教育质量
4.与城市相比,乡镇吸引部分人口回流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态环境更优②距离家庭更近③就业机会更多④公共服务更好⑤乡村振兴国家战略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④⑤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卡塔尔地处波斯湾沿岸(图左),大部分地区为覆盖沙土的荒漠,人口与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国内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凭借每年大量的资源出口,其人均GDP常年都保持在世界前列。卡塔尔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2022年总人口约288万人,其中卡塔尔籍公民仅40万人,外籍人口主要来自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国(图右)。2022年11月20日-12月18日,第22届国际足联世界杯在卡塔尔举行,据统计,期间约有120万外国球迷到现场观赛,对当地影响空前。

(1)分析卡塔尔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的原因。
(2)试说明卡塔尔外籍人口主要来源国的共同特征。
(3)试列举外籍人口在卡塔尔从事的主要行业。
(4)论述世界杯期间大量球迷涌入对卡塔尔的影响。
2023-02-16更新 | 1572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盐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原因是(     
A.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异B.地区间就业机会的差异
C.地区间环境条件的差异D.地区间投资政策的差异
2.“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缓解人地矛盾B.改善环境质量C.降低住房价格D.带动服务业发展
3.超高速进行中的老龄化使得曾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逐渐转变为“银色产业的圣地”。据测算,到203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数将超美国总人口数。最主要原因是(     
A.出生率低B.死亡率低C.老龄化严重D.人口基数大
2023-02-06更新 | 414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江油市太白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万人/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迁出国中国墨西哥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数量30.326.722.218.014.4
迁入国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
数量110.021.117.313.68.3
1.表中反映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B.从气候寒冷国家向温暖国家
C.从人口密集区向人口稀少区D.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
2.美国迁入人口最多,其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A.政治因素B.经济因素C.文化因素D.自然因素
2023-01-2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国家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表明,我国目前已经有接近2.3亿的流动人口。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人口比重都在下降;现在这种趋势还在继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面是不同时期户籍迁移漫画,它反映出影响人口迁移、流动的主导因素是( )


①社会文化因素②经济因素③历史因素④自然因素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造成我国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人口比重下降的主要因素和行为方式为(     
A.国家政策—计划生育B.婚姻家庭—自发行为
C.经济因素—自发行为D.自然灾害—组织移民
3.目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和流动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该状况对我国乡村影响的说法错误的是(     
A.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环境B.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C.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D.劳动力减少
2023-01-04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①B.②C.③D.④
2.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B.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多
C.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D.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2023-01-0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