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2011年黑龙江鹤岗市被列入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据统计,2001年到2021年鹤岗人口流失16万人。2022年,因低廉的房价,鹤岗这座东北小城又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当地政府着力打造生态和谐宜居城,鹤漂们的幸福生活又一次被广泛传播。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2001年~2021年鹤岗人口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A.交通条件改善B.人口政策调整C.支柱产业衰落D.人口重心转移
2.“城市收缩”是指城市人口流失以及活力衰退的现象,除人口流失外,鹤岗“城市收缩”还表现在(     
A.城市用地规模减小B.城市经济产值下降C.人均绿地面积上升D.高层建筑密度降低
3.推动鹤岗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产业转型升级B.基础设施建设C.改善城市环境D.城市合理规划
2024-01-18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伴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加剧与人力资源短缺,各大城市争相发布“抢人才”政策,但常住人口转化为户籍人口的数量却相对有限,城市户籍缺口较大。下图示意2001-2018年间北上广深4个超大城市(1000万人口以上)的常住与户籍人口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北京相比,2001-2018年间深圳(     
A.常住人口数量较多B.户籍人口增长较快
C.常住人口增长较慢D.户籍人口数量较多
2.2018年北上广深四城户籍缺口最大是(     
A.北京B.深圳C.广州D.上海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我国中部某县是务工人员输出大县。该县甲、乙、丙三个村中,甲村距离城区最近,地形以平原为主,人均耕地面积居中,有多家工厂,经济相对发达;乙村地处偏远山区,人均耕地面积最小,广泛种植楠竹,经济落后;丙村地形以丘陵为主,人均耕地面积最大,主要种植水稻和饲养生猪,是典型的传统农业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经济发展程度推测,目前三个村外出务工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乙、丙、甲
2.外出务工时,相比乙村村民首选经济发达省份,丙村大多在附近市、县的主要原因是(     
①往返交通便利 ②兼顾务工务农 ③经济收入更高 ④社会保障更完善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 . 2021年南京市常住人口达942.34万,城镇化率为86.9%。2022年7月21日,南京市的新落户政策,降低了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人口在南京市的落户门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京市修订落户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市区人口B.提高城镇化率C.缓解人口老龄化D.推动房地产发展
2.新落户政策对南京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城市范围扩大B.城市污染加剧C.产业优化升级D.城市活力增强
2023-07-1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成为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一支生力军。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介绍,农民工已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88亿,其中外出农民工1.73亿(2018年)。

在春节期间,大量的农民工回家过年了,一些工厂招不到工人,只得减产或停业。现在,我国的许多工业和城市已经离不开农民工了。

(1)结合所见所闻,列举城市里的农民工主要从事的行业,并说明这些行业的共同特点。
(2)分析促使这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
(3)城市中的农民工普遍面临收入低、住房医疗无保障、子女人学难等问题,请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2023-07-19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第二居所是指在常住地之外的地区拥有产权或长期租赁用以休闲、度假、养老等生活目的的临时性居所。第二居所旅居者作为一种周期性居民,很难与当地居民产生持久的能称之为融合的社会互动,并刻意与当地居民保持适当距离,导致了“外地人”与“本地人”的对视。因此,从长期发展来看,需要政府、社区组织参与其中,从而促进旅居地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第二居所旅居地和谐社区发展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第二居所的出现,将使旅居地(     
A.房价持续提高B.就业压力增大C.儿童入学困难D.环境压力加大
2.在第二居所区,形成了“外地人“与“本地人”的对视的根本原因是(     
A.地域文化差异B.出行方式差异C.居住时间差异D.消费水平差异
3.在构建第二居所旅居地和谐社区发展模式中,发挥重要中介作用的是(     
A.政府B.社区居委会C.第二居所旅居者D.当地居民
2023-07-1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2.“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的问题
C.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D.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2023-07-11更新 | 308次组卷 | 146卷引用: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位于我国地理版图的中心位置,分为陕北、陕南和关中三大板块,秦岭、渭河横贯东西。目前陕西省常住人口约3870万,是西北人口最多、实力最强的省区,省会城市西安总人口突破1000万大关。下图为陕北、陕南和关中三大区域人口数量分布图。


   
(1)简述陕西省人口分布特点。
(2)指出陕西省人口密度最小的区域,并分析人口密度小的自然原因。
(3)西安市总人口突破1000万大关,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9 . 下图示意我国西部某省2004年以来,年末常住人口和城镇人口比重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省2010年年末常住人口比2004年少,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B.政策C.疫情D.经济
2.图中体现出的城镇化特征是(     
A.城镇用地规模扩大B.城镇人口比重上升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城镇土地地租下降
3.近年来,随着该省城镇人口比重的变化,城市发展更要注重(     
①优化城镇布局,统筹城乡发展②集约利用资源,减少对自然的破坏
③减少人口迁入,推进农村农业发展④保留城市原有风貌,禁止人为干扰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10 .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D.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C.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2023-03-04更新 | 1733次组卷 | 144卷引用: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