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常住人口50126804人,与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共增加4100175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86%。图为与2010年相比,202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级市常住人口比重变化,说明(     
A.地级市常住人口减少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C.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较少D.人口迁移率空间差异显著
2.与2010年相比,柳州市人口比重上升,说明该城市(     
A.营造美丽风景,壮大旅游业B.发挥交通优势,促产业发展
C.位于西部,借力西部大开发D.矿产资源丰富,开采潜力大

2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为3.76亿,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3.89%,人口流动已经开始并将持续成为主导我国区域间人口变动的决定性因素。专家把我国的人口流动划分为乡乡流动(乡村到乡村)、乡城流动(乡村到城镇)、城乡流动(城镇到乡村)、城城流动(城镇到城镇)四种类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P1、P2、P3、P4依次表示(     
A.城乡流动、乡城流动、乡乡流动、城城流动
B.乡城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
C.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乡城流动
D.乡城流动、城乡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
2.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长远来看,未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是(     
A.乡城流动比例增大,城乡流动比例下降
B.城城流动比例下降,城乡流动比例上升
C.城城流动比例上升,乡城流动比例下降
D.乡城流动比例上升,城城流动比例下降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3 . 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的长期稳定居住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下图示意近年来我国不同时期出生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时间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0后”流动人口中,在流入城市居住时间在四年至五年的占比较少,其主要原因是(     
A.收入预期高B.就业机会少C.对环境要求高D.工作年限短
2.为实现从“吸引人”向“留住人”转变,城市应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和更多元的发展路径,尤其是面向流入(     
A.不满半年的人口B.一年至两年的人口C.三年至四年的人口D.四年至五年的人口
3.推测下列四个城市中,流入人口平均居住时间最长的城市是(     
A.北京B.上海C.武汉D.兰州

4 . 下图为浙江某一以姓氏命名的古村落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各类建筑主要建造于清朝时期。建设宜居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地政府计划对该村落进行重构改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古村落(     
A.位于平原地区B.地势东南高西北低C.无祠堂建筑D.“大户人家”居住在北部
2.当地政府在对该村落进行改造时,计划修建一个小型公共活动的绿化区域,最可能位于(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3.当前,我国乡村重构改造过程中,活力普遍不足,原因在于(     
A.建筑老旧B.人口外流C.污染严重D.距城市远

5 . 左图为“2000—2010年五大城市群流入人口分布结构图”,右图为“2000—2010年五大城市群流入人口流动范围结构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城市群流入人口分布(     
A.珠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仍在持续集聚B.流入中心城市的人口占比均有所抬升
C.京津冀城市群流入人口集中度较显著D.流入外围县市的人口数量日益减少
2.城市群流入人口流动范围(     
A.沿海城市群流入人口以城市群内部流入为主B.各城市群中长三角远距离流动人口占比最高
C.内陆城市群人口吸引的范围大于沿海城市群D.京津冀城市群兼具沿海和内陆城市群的特点
2021-12-15更新 | 84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6 . 高校毕业生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承载者,自1999年以来规模迅速扩张,成为仅次于农民工群体的第二大迁移人群。图为2016年南京高校毕业生流动类型划分。各省的“流出比率”为各省流出到南京高校的生源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值,各省的“流入比率”为南京高校毕业生流入各省的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南京高校毕业生双向流动较强的省市主要是(     
A.江苏周边省市B.东部沿海省市C.东北省区D.西北省区
2.下列因素对南京高校毕业生流动影响最小的是(     
A.家庭B.就业机会C.空间距离D.年龄结构
2021-12-15更新 | 26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下图表示我国广东省2000年和2010年流动人口各年龄段占总人口比重和各年龄段性别比(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量)。与2000年相比,2010年各年龄段性别比趋向均衡。图中表示2010年流动人口各年龄段比重和该年各年龄性别比的曲线分别是(     

A.①、③B.③、②C.④、②D.②、③
2021-11-23更新 | 57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8 . 农村空心化是农村人口非农化引起的“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住宅逐渐向外围扩展导致的一种“外扩内空”的演化过程。与传统单纯依托需求侧发力的增长方式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通过对供给体系结构的改革调整增加有效供给。下图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治空心村问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空心村”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务工人员无法融入城市B.城乡经济的发展差距
C.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D.传统的攀比心理,回村建新房
2.“空心村”现象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A.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B.农村人口老龄化减轻
C.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D.城市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治空心村问题对乡村发展的作用是(     
A.避免产生社会治安问题B.完善社会保障体制
C.修缮年久失修的房子D.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

9 . 2000年至今中国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即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年均增长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其中沿海省区的人口老龄化年均增长率要低于内陆省区,且中部省区人口老龄化的年均增长率明显提升。下图是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区域演变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5~2010年与2000~2005年相比较,我国东、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     
A.速度减慢,程度变深B.速度加快,程度变深
C.东部加快,中部减慢D.东部变浅,中部加深
2.2000年后沿海地区老龄化速度低于内陆地区的原因是沿海地区(     
A.死亡率升高较快B.老龄人口达到峰值
C.人口出生率上升D.流动人口增加
2021-09-13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10 . 近年来,中国超大城市凸显的居住--就业空间错位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错位是指就业人口的居住地和工作地在空间上的过度分离现象。不同行业的常住外来人口和常住户籍人口居住--就业的空间错位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下图示意不同户籍属性就业人口和就业岗位随距城市中心距离的分布情况,图中使用的是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数据的汇总。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材料,判断图中的甲、乙、丙线分别表示(     
A.就业份额、常住户籍人口所占份额、常住外来人口所占份额
B.就业份额、常住外来人口所占份额、常住户籍人口所占份额
C.常住户籍人口所占份额、就业份额、常住外来人口所占份额
D.常住外来人口所占份额、就业份额、常住户籍人口所占份额
2.总体上,中国超大城市居住--就业的空间错位现象严重,相比于常住外来人口(     
A.常住户籍人口的居住--就业空间错位要更高
B.常住户籍人口的居住更加集中在城市近郊区
C.常住户籍人口居住更分散,往往在远郊区过度集聚
D.常住户籍人口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进入门槛
3.推测下列行业中居住--就业空间错位程度较高的行业有(     
①教育
②制造业
③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④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⑤金融业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