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65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永暑礁(下图)是我国南沙群岛西北部的一座珊瑚礁。受第四纪冰期以来气候变化和海平面升降的影响,该地区的珊瑚礁存在明显的二元地质结构(表层为全新世松散珊瑚礁沉积物,下层为更新世以前已成岩的礁灰岩)。近年来,我国在该礁的西南部修建了人工岛。受盛行风的影响,人工岛周围沉积物的渗透性存在明显差异。

(1)简述人工岛建在永暑礁西南部的原因。
(2)说明该地珊瑚礁二元地质结构的形成过程。
(3)比较A、B两地沉积物渗透性的大小,并分析原因。
7日内更新 | 15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2 . 海水温度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皆存在显著差异,水温在垂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的水层叫做温跃层。下图为大西洋不同纬度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大西洋海水温度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同一深度下高纬度海域垂直差异最大
B.不同纬度海域水平差异大致相同
C.不同纬度海域温跃层的深度大致相同
D.南温带海域水平差异大于北温带
2.水深3千米内,造成大西洋热带海域水温垂直变化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海底地形差异B.表层海水运动
C.太阳辐射差异D.海水蒸发差异
7日内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县域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3 . 近年来,在自然和人文多重因素共同驱动下,耕地利用由以粮食生产为主转变为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并存,耕地非粮化现象日益突出。下表示意部分国家或地区的耕地非粮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地区代表作物主要特征
泰国、印度橡胶近30%的新增橡胶种植因来自占用耕地,严重削减水稻产量。同时橡胶树因耗水量巨大威胁水资源安全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油棕榈油棕榈种植园日前占据全世界10%的永久耕地,过去30年快速扩张,成为氮氧化物的主要来源
巴西H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促使H种植面积急剧增加,占大量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
撒哈拉以南非洲咖啡、可可、桉树利用耕地种植经济作物以消除贫困,但从中长期来看会影响水土资源条件,导致这些地难以重新种植粮食作物,

1.表中H作物最可能是(     
A.甘蔗B.玉米C.甜菜D.茶树
2.导致表中国家或地区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变化B.土壤肥力C.剩余劳动力D.耕地产出效益
3.为缓解耕地非粮化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表中国家或地区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加强国际合作,租赁海外耕地
B.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C.调整膳食结构,减少粮食消费
D.加快耕地流转,减少耕地撂荒
7日内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蚌埠市皖北私立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丹霞地貌是在红色沉积地层的基础上侵蚀形成的地貌。陕北丹霞地貌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如多发育在风成红色地层、有黄土覆盖等,其形成过程及景观如下表、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地质年代早白垩纪晚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地质事件堆积形成红色地层发育丹霞地貌及多级河流阶地先黄土层覆盖,后丹霞地貌出露

1.陕北红色地层的岩石类型主要是(     
A.砂岩B.页岩C.石灰岩D.花岗岩
2.早白垩纪—新近纪,陕北构造运动的大背景是(     
A.先持续性抬升,后坳陷B.先坳陷,后间歇性抬升
C.先间歇性抬升,后坳陷D.先坳陷,后持续性抬升
3.图示黄土层下覆面形成及丹霞地貌出露的主要外力作用(     
A.分别为侵蚀、堆积B.均为堆积C.分别为堆积、侵蚀D.均为侵蚀
7日内更新 | 14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下学期5月仿真试题(三模)地理试题

5 . “两假企业”是指落户于东北乡镇地区并以每年春种和秋忙时期为企业“两栖”型员工各放一个月假的经营模式运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两栖就业”是指东北地区农民利用农闲的时间就近务工,农忙时在家务农的一种亦工亦农的兼业性就业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乡镇地区发展“两假企业”的条件有(     
①农业生产“一年两熟”②劳动力资源丰富③粮食产量大④工业基础完善
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
2.“两栖就业”会造成东北地区种植业(     
A.播种面积减少B.产值快速提升C.结构趋于稳定D.机械化水平提升
3.符合“两假企业+两栖就业”模式实现东北地区乡村振兴路径的是(     
A.承接产业转移,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
B.加强技术培训,鼓励农民工进城务工
C.引进高层次人才落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构建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乡镇地区劳务输出
7日内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地理试卷
6 .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简要列举陆源有机碳进入北冰洋的途径。
(2)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3)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4)从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7 . 滑坡的滑动面通常距离地表6米以下。强降水是南方地区滑坡发生的重要诱因。在降雨初期,树木的冠层可以拦截一部分雨水。下图为模拟我国南方某省份典型林地在不同的单次降水量级下的冠层截留情况,在这七次模拟降水过程中,土壤含水量均未达到饱和。截留率是指截留量占单次降水量级的比例。完成下面小题。

1.在降雨强度逐渐增大时(     
A.植被截留量增加,地下径流减少B.植被截留量减少,地下径流增加
C.植被截留率增加,地下径流减少D.植被截留率减少,地下径流增加
2.坡地退耕还林是南方地区水土保持的重要工程,若在坡度较大的耕地退耕还林,其余条件不变,则(     
①滑坡次数增加   ②滑坡次数减少   ③滑坡强度减少   ④滑坡强度增加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7日内更新 | 4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地理试题

8 . 图为某地某时段内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最可能位于(     
A.堪培拉B.海口C.乌鲁木齐D.布宜诺斯艾利斯
2.在该地正午影长最短日至最长日之间(     
A.该地正午时,全球约一半地区是新日期B.天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约为66°34′
C.该地影长先逐渐变长再变短再变长D.南极秦岭科考站日出时太阳方位由东南转变为东北
7日内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全真模拟检测地理试题

9 . 某地理研学小组考察重庆金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乘坐索道时得知,为保护生态,区内许多地段采取了以索道替代公路的交通方式。小组还进行了拍摄记录,其中一张照片中西北-东南走向的山体在金色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左图示意所拍摄照片,右图示意小组所乘索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照片拍摄时间和方向为(     
A.下午,面朝东北拍摄B.下午,面朝西南拍摄
C.上午,面朝西北拍摄D.上午,面朝东南拍摄
2.左图中①处相比于②植被更为茂密最主要原因是(     
A.①处光照更足B.①处土层较厚C.②处水源更少D.②处热量较少
3.保护区“以索代路”的最突出的生态意义是(     
A.减少汽车尾气污染B.减少鸟类迁徙阻断
C.减少地表径流破坏D.减少对植被的干扰
7日内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测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2~3月北半球中高纬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沙源地气候异常暖干。持续偏暖偏干对沙源地地表物质产生重要影响。沙尘强度、传输路径等又与天气系统密切相关。图1为2023年2~3月北半球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距平(相对于多年气压平均值的差值)图。图2示意2023年春季两次沙尘天气中部分城市日最高PM10质量浓度的变化(图2-a)和高、低压中心位置(均为当日17时)的变化(图2-b)。

                  图1

                    图2
(1)根据海平面气压距平分布的主要特征,分析沙源地气候异常暖干的原因。
(2)说明持续偏暖偏干对沙源地地表物质的影响。
(3)据图2-a,指出与3月相比,4月沙尘传输强度和路径的特点,结合图2-b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58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吉林省高考地理真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