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人口迁移距离的长短会影响流动人口子女在迁入地的就学难易程度。安徵省省内迁移比重高达91.3%,且其中42.5%的人口流向合肥市。据预测,长三角地区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不断下降,且速度会持续加快,人口流动家庭化进程中随迁父母等中老年亲属迅速增加。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不同省市流动人口分年龄段人均受教育年限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17年长三角大部分年龄段流动人口中人均受教育年限最高的省市为(     
A.上海市B.浙江省C.江苏省D.安徽省
2.长三角地区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变化给未来该地区常住人口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A.留守儿童迅速增加B.老龄化程度加重
C.劳动人口迅速增加D.老年人口比重迅速下降

2 . 下图表示1978~2013年期间,甲、乙、丙、丁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乙曲线所代表的城市(     
A.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B.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C.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D.劳动力日趋紧缺
2.图中最可能反映上海市人口变动情况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 . 人口专家依据1990年的人口现状、自然增长率、人口迁移、经济发展水平,预测了2050年我国四省区老年人口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值,下图为1990年和2050年我国四省区老年人口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值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依据上图判断,2050年前后四省区劳动力短缺最突出的是(     
A.粤B.苏C.贵D.桂
2.人口专家对预测依据进行分析,认为导致1990—2050年广东省老年人口比重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A.老年人口基数大B.自然增长率为负
C.省际人口迁入多D.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3.1990-2050年贵州省老年人口变化会产生(     
A.土地流转B.人口向现代型转变C.就业压力增大D.生态恶化
4 . 根据表中数据(某年北京市和河南省人口变动)和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完成下列问题。
自然增长率(%)总增长率(%)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万人)2000年-2010年十年共增加(万人)
北京市-0.0155.2921961.2604.3
河南省0.5640.5629402.4146.6


(1)河南省的人口总增长率比自然增长率____,其人口数量的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
(2)北京市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为____,影响人口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
(3)我国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原因是____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中的甲、乙分别代表2011-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口比例和城镇户籍人口比例。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甲、乙比例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开放程度不断提高B.社会经济加快发展
C.消费观念不断更新D.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2.相对于2011-2014年而言,2017-2018年甲、乙差值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中小城镇落户政策放松B.农村人口外迁城镇减少
C.城镇人口大量迁往农村D.二孩政策缓解了老龄化

6 . “大国点名,没你不行!国家点名,你喊到。”2020年11月1日,我国迎来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为制定和完善相关民生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目前在我国出现的人口问题中农村“人口空心化”备受关注,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广大农村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流动,导致了农村“人口空心化”,使农村耕地低效益趋势越来越突出。为提高农业收益,各地政府纷纷采取措施,鼓励耕地流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述材料对农村“人口空心化”最科学的表述是(     
A.男性比例降低B.女性比例降低
C.青壮年比例降低D.村中心人口减少
2.“人口空心化”引起的耕地低效益趋势主要表现在(     
①播种面积减小②机械化水平下降
③农药用量增加④技术进步缓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推测耕地流转将会带来的变化是(     
A.农产品种类更加丰富B.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
C.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D.人口大量向农村回流

7 . 浙江省某市某中学开展乡土地理社会调查活动,分别选取了该市旅游、商业、工业、农业四个面积大致相当的功能区作为研究对象。下图为学生绘制的该市四个功能区2019年人口与经济状况统计图,图中甲、乙、丙、丁四功能区的常住人口分别为1.7万、5万、8万、2万,圆心位置表示该功能区坐标值,扇形图表示其人口年龄构成。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四个功能区中,乙代表的功能区是(     
A.农业区B.工业区C.商业区D.旅游区
2.甲功能区老年人口比重最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A.城市化导致劳动力向外转移B.环境优美吸引老人至此养老
C.经济因素使人口出生率下降D.医疗水平使人口死亡率下降
2020-11-28更新 | 671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期末适应性)地理试题
8 . 下图是1958年至199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增长统计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校高一年级同学在进行《人口》单元学习时,进行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中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小组发现,上个世纪很长一段时间这里曾经“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同学们深入研究了其中的原因,同时惊喜地发现政府已经就此问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探究问题一:宁夏回族自治区哪里曾经“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为什么?


表1: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市主要年份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

1958年1980年1990年
银川市20.72222.2
石嘴山市11.414.213.2
吴忠市19.218.619.1
固原市30.428.128.3
中卫市18.317.117.2
(1)从1958年到1990年宁夏人口数量____(增加/减少),从地区分布上看____人口比重最大。
(2)位于宁南山区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西海固地区)生存条件极差,同学们推测这里曾经“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请你结合资料说出这里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原因有____、____。

探究问题二:如何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呢?

20世纪80年代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宁夏南部山区的66万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平原灌溉区。其中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是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累计迁入19.5万人,昔日的沙荒地变成了万亩良田。


(3)你认为红寺堡开发区能够成为移民迁入区的主要优势条件有____、____等。
(4)请你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角度为红寺堡开发区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探究问题三:如何让“一方水土更好地养活一方人”呢?

1982年到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累计减贫340万人,相当于全区现有人口的一半,累计搬迁移民130万人,西海固地区彻底结束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


(5)有同学提出进一步扩大红寺堡扬黄灌溉面积,继续把贫困地区的人口迁入红寺堡开发区。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至少答出两点)

9 . 婚配性别比是指在初婚市场中,某年龄段可供选择的男性与女性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2010~2060年我国城乡大龄未婚人口(33~40岁)婚配性别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农村和城镇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分别从2051年和2045年开始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增速B.生育观念C.生育政策D.外来移民
2.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加大的原因最可能是(     
A.城镇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农村B.城镇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农村
C.农村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城镇D.农村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城镇
3.为了缩小城乡婚配性别比差异,当前我国应(     
A.振兴乡村,缩小城乡经济差距B.发展教育,提高乡村人口素质
C.鼓励生育,宣传男女平等国策D.尊老爱幼,发扬中华优良传统
2020-08-06更新 | 1920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测试地理试题

10 . 下图为 2017 年我国四大城市群分季度新流入人口占全国总流入人口的比例图。读图,完成 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四大城市群人口流入比例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三角”城市群高于其他城市群
B.成渝城市群全年各季度变化最小
C.四大城市群第二季度都比第一季度高
D.“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变化趋势相似
2.影响成渝城市群第一季度新流入人口比例较高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历史文化B.自然环境C.户籍制度D.经济发展水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