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1 .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空间格局上呈现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南部山区三大分区,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人口密度北部明显高于南部和中部。从20世纪80年代起,宁夏先后进行了六次生态移民工程,将123万贫困群众迁到宜居之地。下图为2010~2019年宁夏人口重心分布演变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宁夏人口重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重心一直向东北方向移动B.2010-2013年人口重心在几何中心北侧
C.2013-2015年人口重心移动速度较慢D.2016-2019年人口重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2.生态移民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A.为安置区提供廉价劳动力,减轻负担B.安置区工业化水平提高,加剧环境污染
C.原居住地失业率上升,社会秩序不稳定D.移民群众生活生产环境转变,适应困难

2 . 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高度依赖于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城市,另一方面,服务业正在逐步替代工业,成为推动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服务业与城市人口的相互影响和协同演进,是推动服务业发展、深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动力之一。1995~2015年,福建省的城市人口分布重心与服务业分布重心均位于福建省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左图示意1995~2015年福建省城市人口与服务业的聚集系数,右图示意1995~2015年福建省城市人口和服务业分布重心演化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5-2015年,福建省城市人口与服务业分布集中度的差异表现为(     
A.两者的分布集中度发展趋势相反B.服务业的分布集中度变幅更大
C.服务业的分布集中度高于城市人口D.城市人口的分布集中度增速较小
2.下列最能解释福建省服务业与城市人口分布重心演化轨迹特征的是(     
A.东北部的服务业区位条件最为优越B.服务业在大城市的分布集中度更高
C.2000~2005年西部迁入大量农民工D.1995~2000年两者的发展最为协调

3 . 依据“六普”“七普”数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规模在常住人口中的比例均低于全国平均值,但是少年儿童人口增幅却大于全国平均值,老年人口增幅小于全国平均值。图左、图右分别示意2010年至2020年珠江三角洲少儿人口比例和老年人口比例增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珠三角少年儿童增长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达,多孩比例高B.迁入率高,育龄人口多
C.改革试点,生育放宽早D.轻工业多,性别比协调
2.针对老年人口加速提高和少年儿童加速提高的地区在珠三角共存,区域规划中最合理的是(     
A.边远地区新兴产业发展,老城区用地空间拓展,新城区优化养老设施
B.边远地区优化教育设施,老城区优化养老设施,新城区新兴产业发展
C.边远地区用地空间拓展,老城区优化教育设施,新城区优化养老设施
D.边远地区优化养老设施,老城区存量设施改造,新城区优化教育设施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17个县市中曾有11个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就近相对集中安置迁出人口;因地制宜发展水果等优势特色产业;与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劳务协作,组织当地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等方式,截至2020年,凉山州所有贫困户脱贫,所有贫困村退出,11个贫困县实现摘帽。

(注: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在政府的统一组织和安排下,根据村民自愿的原则,将原本生活在自然条件和生存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村贫困人口搬迁到生存与发展条件较好的地方,从根本上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脱贫致富的一种扶贫方式。)

材料二:下图为凉山州附近地区地形图。

(1)分析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将易地搬迁作为脱贫途径的主要原因。
(2)从区域合作的角度,分析广东省佛山市与凉山市开展劳务协作对两地的积极意义。

5 . 黄河河槽与大堤之间的广阔滩区,既是汛期的行洪空间,也是区内群众的生产生活空间。黄河下游山东段的滩区居住人口60多万人,1950年至今,遭受不同程度的漫滩洪水20余次,社会经济发展滞后,贫困发生率高。2015年以来,山东省开展黄河滩区整治和居民迁建工作,立足于韧性发展理念,合理布局滩区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提高面对风险时的快速应对、适应和恢复能力。居民迁建以就近避洪安置为主,引导群众由散居转向新型社区集中居住。下图为某类型河段的“两道防线,三滩分治”整治方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迁建工作实施前,滩区贫困发生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种植业比重低             ②基础设施差             ③外出务工村民多             ④建房负担重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影响两岸滩地整治方案的主导因素是(     
A.土壤类型B.河岸形态C.村庄数量D.农业结构
3.下列布局安排和整治措施,符合韧性发展理念的是(     
A.嫩滩建设防护林带,保持水土B.二滩建设社区,便于村民耕作
C.高滩设为种植业区,不易受灾D.防护堤M的建设标准高于N堤

6 . 目前我国每年流动人口规模近4亿,其中有近2亿为跨省迁徙,人口首位流是流动规模占首位的网络路径,可以清晰地识别基于人口流动网络中的主导关系。下图示意我国各省人口省际迁出的首位流和次位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决定跨省人口首位流和次位流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资源丰富程度C.省区地域大小D.自然环境质量
2.我国东部地区跨省人口首位流体现了人口迁移遵循(     
A.环境相似性B.要素综合性C.条件复杂性D.地域邻近性

7 . 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高度依赖于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城市,另一方面,服务业正在逐步替代工业,成为推动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服务业与城市人口的相互影响和协同演进,是推动服务业发展、深化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动力之一。1995-2015年,福建省的城市人口分布重心与服务业分布重心均位于福建省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左图示意1995-2015年福建省城市人口与服务业的聚集系数,右图示意1995-2015年福建省城市人口和服务业分布重心演化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5-2015年,福建省城市人口与服务业分布集中度的差异表现为(     
A.两者的分布集中度发展趋势相反B.服务业的分布集中度变幅更大
C.服务业的分布集中度高于城市人口D.城市人口的分布集中度增速较小
2.下列最能解释福建省服务业与城市人口分布重心演化轨迹特征的是(     
A.东北部的服务业区位条件最为优越B.服务业在大城市的分布集中度更高
C.2000~2005年西部迁入大量农民工D.1995~2000年两者的发展最为协调
3.福建省的城市人口分布重心与服务业分布重心偏向东南方向,可推测得出福建省东南部(     
A.城市密集B.气候适宜C.重工业发达D.环境质量高
2023-01-10更新 | 1515次组卷 | 9卷引用:全国卷B(高一地理·期末真题·必刷卷)-【期末真题·必刷卷】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真题综合测试卷

8 . 松嫩平原乡村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及畜牧业生产基地。下图示意2011~2018年松嫩平原乡村地区人口数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期间,松嫩平原乡村地区(     
A.工业就业人口增多B.农业就业人口增多C.人均粮食产量提高D.耕地面积大幅下降
2.图示期间,当地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严重老龄化B.劳动力相对剩余C.医疗水平的提高D.生育观念的改变
2022-12-27更新 | 32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湖南省高考地理真题4-5题原题及变式题

9 . 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的现象称作老龄化“城乡倒置”。下图为2000~2020年我国四个省市区65岁以上的城镇和农村人口比例,其中柱状图为城镇,折线代表农村。完成下面小题。

1.四省市中老龄化“城乡倒置”起步最早、目前最严重的是(     
A.北京市B.黑龙江省C.福建省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诱因是(     
A.城市化占用土地B.农业实现机械化
C.农村的耕地流转D.城乡收入差距大
2022-12-20更新 | 1006次组卷 | 13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卷

10 . “住房供需匹配度”是指年均住房需求面积预测值与年均住房供给面积预测值的比值。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未来五年年均住房供需匹配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未来五年住房供大于求的城市是(     
A.天津B.石家庄C.保定D.呼和浩特
2.大同未来五年住房供需结构严重失衡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环境恶化B.剩余劳动力增加C.产业结构转型D.城市用地规模有限
3.研究“住房供需匹配度”的主要目的是(     
A.控制城市发展规模B.推动房地产发展C.衡量城市居民购买力D.估算住房未来供应面积
2022-12-19更新 | 761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辽宁省高三重点高中协作校联考高三第二次模拟预测地理试题14-16题原题及变式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