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开罗已发展成为中东第一大城市、非洲第二大城市,也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但埃及人口的快速增长让新城市的建设势在必行。据统计,埃及人口在2020年初就已突破1亿人大关,按照当前的人口增长速度,预计未来40年内埃及人口将翻一番。由于大部分国土被沙漠覆盖,埃及只有8%的土地有人居住,其中,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开罗人口超过2200万人,其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2万人。

材料二   在埃及开罗以东45公里的茫茫沙漠中,一座座高楼正拔地而起,这里是埃及新行政首都所在地,埃及政府从2021年12月开始迁往新的行政首都。新首都位于开罗以东约45公里沙漠中的甲地(下图左图),可容纳650万人口。新首都Q区内有非洲第一高楼(高385.5米的“标志塔”)及20多栋高层建筑。

材料三   下图右图示意新首都核心区的土地利用。

   
(1)指出人口的过快增长给开罗城市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2)分析新首都选址在左图中甲地的原因。
(3)推测右图中Q区最可能的功能区类型,并说明Q区建筑物特点产生的作用。
2023-05-18更新 | 154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2 乡村和城镇(高频非选择题3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热播扶贫大剧《山海情》讲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西北地区宁夏西海固的人民和干部们响应国家扶贫政策的号召,从偏远山区异地搬迁到靠近银川的平原地区闽宁镇,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发展产业、治理生态,通过辛勤劳动和不懈探索,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绿水青山、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西海固位于宁夏南部山区,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宁夏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和核心区。

材料二:地窝子,是剧中人们早期在宁夏平原的居住方式,地窝子控制方式比较简单:在地面以下挖约一米深的坑,形状四方,面积约两三米,四周用土坯或砖瓦垒起约半米的矮墙,顶上放几根椽子,再搭上树枝编成的筏子,再用草叶、泥巴盖顶。

(1)简述西海固群众移民的原因。
(2)移民初期当地采用地窝子的居住方式,据此推测该地区的气候特点。
(3)目前宁夏平原的地窝子逐渐消失的原因。
2021-05-12更新 | 960次组卷 | 11卷引用:专题02 乡村和城镇(高频非选择题30题)(6大考点)-【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辽宁专用)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3 . 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城市的长期稳定居住是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关键。下图示意近年来我国不同时期出生的流动人口在流入地居住时间的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0后”流动人口中,在流入城市居住时间在四年至五年的占比较少,其主要原因是(     
A.收入预期高B.就业机会少C.对环境要求高D.工作年限短
2.为实现从“吸引人”向“留住人”转变,城市应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和更多元的发展路径,尤其是面向流入(     
A.不满半年的人口B.一年至两年的人口C.三年至四年的人口D.四年至五年的人口
3.推测下列四个城市中,流入人口平均居住时间最长的城市是(     
A.北京B.上海C.武汉D.兰州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农村空心化是农村人口非农化引起的“人走屋空”以及宅基地普遍“建新不拆旧”,新建住宅逐渐向外围扩展导致的一种“外扩内空”的不良演化过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为破解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日益严峻的空心村问题,深入推进村庄整治工作提供了重要思路。与传统单纯依托需求侧发力的增长方式不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通过对供给体系结构的改革调整增加有效供给。

材料二 下图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空心村整治关系图。



(1)分析空心村产生的原因。
(2)推测空心村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3)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治空心村问题的主要途径。
(4)分析空心村问题的整治对城市或乡村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1-05-16更新 | 570次组卷 | 8卷引用:热搜题 湘教版第二册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二节 人口迁移

5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为3.76亿,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3.89%,人口流动已经开始并将持续成为主导我国区域间人口变动的决定性因素。专家把我国的人口流动划分为乡乡流动(乡村到乡村)、乡城流动(乡村到城镇)、城乡流动(城镇到乡村)、城城流动(城镇到城镇)四种类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P1、P2、P3、P4依次表示(     
A.城乡流动、乡城流动、乡乡流动、城城流动
B.乡城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
C.城城流动、乡乡流动、城乡流动、乡城流动
D.乡城流动、城乡流动、城城流动、乡乡流动
2.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长远来看,未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是(     
A.乡城流动比例增大,城乡流动比例下降
B.城城流动比例下降,城乡流动比例上升
C.城城流动比例上升,乡城流动比例下降
D.乡城流动比例上升,城城流动比例下降
20-21高一·全国·课后作业
名校
6 .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攀枝花位于金沙江畔,1953年的地质普查中攀枝花找到了钒钛磁铁矿而且呈带状分布的规律。同年4月22日,为了便于保密,国务院下发《关于攀枝花特区更名问题的批复》,同意将攀枝花特区改名为“渡口市”。1987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材料二:“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2015年攀枝花市长张剡在中国(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论坛上以“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向参会人员发出邀请。

材料三: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四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月份123456789101112全年
月均温/°C13.616.821.024.425.826.325.224.722.420.216.112.820.8
降水/mm4.23.510.011.745.4133.4207.1210.0140.961.220.51.5849.4
(1)根据材料1,从人口迁移的角度分析攀枝花建市的主要原因。
(2)从材料推测攀枝花市市长提出“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的理由。
(3)为了吸引更多老年人口到攀枝花定居,简述未来该市的发展举措。
2021-04-18更新 | 1621次组卷 | 20卷引用:专题01人口(高频非选择题2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7 . 下图是1958年至199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增长统计图。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校高一年级同学在进行《人口》单元学习时,进行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中研究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小组发现,上个世纪很长一段时间这里曾经“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同学们深入研究了其中的原因,同时惊喜地发现政府已经就此问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

探究问题一:宁夏回族自治区哪里曾经“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为什么?

表1:宁夏回族自治区各市主要年份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比重(%)

1958年1980年1990年
银川市20.72222.2
石嘴山市11.414.213.2
吴忠市19.218.619.1
固原市30.428.128.3
中卫市18.317.117.2
(1)从1958年到1990年宁夏人口数量____(增加/减少),从地区分布上看____人口比重最大。
(2)位于宁南山区的西吉、海原、固原、彭阳、同心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西海固地区)生存条件极差,同学们推测这里曾经“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请你结合资料说出这里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原因有____、____。

探究问题二:如何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呢?

20世纪80年代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宁夏南部山区的66万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平原灌溉区。其中吴忠市红寺堡开发区是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主战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累计迁入19.5万人,昔日的沙荒地变成了万亩良田。

(3)你认为红寺堡开发区能够成为移民迁入区的主要优势条件有____、____等。
(4)请你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角度为红寺堡开发区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探究问题三:如何让“一方水土更好地养活一方人”呢?

1982年到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累计减贫340万人,相当于全区现有人口的一半,累计搬迁移民130万人,西海固地区彻底结束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历史。

(5)有同学提出进一步扩大红寺堡扬黄灌溉面积,继续把贫困地区的人口迁入红寺堡开发区。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至少答出两点)
2020-10-27更新 | 871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2 综合题重难提升专练(30题)-【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天津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口增长、人口构成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人口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也折射出一个国家可能面临的人口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行动。下表为2019年甲、乙、丙三国人口、社会和经济指标。

国家甲国乙国丙国
出生率/%0.82.23.8
死亡率/%1.10.71.5
人口年龄构成0~14岁/%133542
≥65岁/%1965
城镇人口比重/%882816
人口/每公顷耕地0.23.35.3

材料二:老年人口抚养比(ODR)是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需要负担老年人的人口数,是反映青壮年负担状况的指标之一。衡量一个国家青壮年负担状况,除考虑老年人口抚养比外,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材料三:下山头村地处浙江省乐清市北部山区,人均耕地不足0.5亩,青壮年多外出经商或进城就业。该村积极探索“村企共建,以企带村”的发展模式,引导村民将2000多亩土地经营权进行流转,其中200多亩用来种植铁皮石斛,石斛有入药、观赏、制作香料等用途。目前,下山头村石斛田园综合体已成为省级创建项目。

(1)甲国ODR大于丙国,但甲国青壮年负担压力比丙国小,根据表中信息分析其主要原因。
(2)说出丙国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和人口发展趋势。
(3)说出人口外出经商或就业对下山头村带来的有利影响。

9 . 人户分离是指常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一致的情况,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和外来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两种。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第七次人口普查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数增加76986324人,增长192.66%;外来流动人口人户分离人数增加154390107人,增长69.73%;总人户分离人数增加231376431人,增长88.52%。下图为2000—2020年中国人口流动(人户分离)占比的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及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户分离的根本原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B.外来流动人口的人户分离活跃度下降
C.人口增速最快的是外来流动人口的人户分离
D.外来流动人口人户分离的比重不一定小于总人户分离的比重
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变化趋势,尤以大城市更为显著,其原因可能有(     
①大城市经济发达,经济总量大,就业机会多
②大城市某些社会经济政策与户口相挂钩
③大城市城郊结合部新建住宅区市政配套和公共设施建设不足
④大城市教育、医疗等资源分布均衡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趋势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有利于人口资源布局的规划
B.有利于教育医疗资源的均衡发展
C.有利于对外来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
D.给城市内部的各项管理带来难度
2023-05-12更新 | 1043次组卷 | 13卷引用:专题08 人口与城市和微专题人口新问题、传统文化与民居、城市群(分层练)-【高频考点解密】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追踪与预测(新高考专用)

10 . 常住人口是指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包括拥有户籍且实际居住的人口,以及没有户籍但实际居住的人口。H市某学校地理小组根据人口统计资料,绘制了1990~2020年该市人口变化图(下图)。在探讨人口变化时,小组成员发现统计资料中的“自然增长率”和“净迁移率”均未标示是户籍人口还是常住人口还是其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H市(     
A.人口老龄化较严重B.经济发展水平高
C.位于中国西部地区D.社会抚养负担重
2.据图示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A.净迁移率对应户籍人口B.净迁移率对应常住人口
C.自然增长率对应户籍人口D.自然增长率对应常住人口
2023-05-26更新 | 437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1 人口(高频选择题60题)-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人教版2019必修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