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15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1 . 冰川槽谷横剖面一般呈“U”形,其形态的沿程变化反应了冰川侵蚀特征的沿程分异。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冰川不同部位槽谷横剖面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图示冰川槽谷横剖面形态的主要因素有(     
①冰川动力②基岩性质③植被覆盖率④地壳沉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推测该冰川不同部位槽谷从上游到下游的顺序依次是(     
A.甲丙乙丁B.甲乙丙丁C.乙丙丁甲D.丙丁甲乙
3.与乙处相比,丙处槽谷横剖面展宽更大,可能是因为丙处(     
A.位于主冰川和支冰川汇流处,流水堆积强
B.位于上游,垂直高差大,冰川侵蚀强
C.位于冰川的交汇处,流水侧蚀强
D.位于主冰川和支冰川汇流处,冰川侧蚀强
2022-09-28更新 | 545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14-16题原题及变式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时期海平面的升降会对河流河床的形态、沉积物粒径大小等产生较大影响。下图为南京长江大桥附近长江古河道地质剖面图,其中约65m以下沉积物为末次盛冰期(第四纪更新世末次冰期的最寒冷时期)时沉积,沉积时气候总体转暖;约65m40m的沉积物为晚冰期(更新世末次冰期的结束时期)时河床沉积;约40m以上沉积物为晚冰期之后沉积。古深槽形成于末次盛冰期,附近基岩断裂发育。

(1)说明图中古深槽呈“狭窄陡峭”状的主要原因。
(2)古深槽沉积了粗砂层、卵砾石层、砾砂层,按自下而上顺序说出各沉积层名称。
(3)在不考虑构造运动的前提下,推测晚冰期以来海平面总体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7日内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3 . 某科研团队对某河湾变迁研究发现,河湾凸岸自西南到东北依次分布着甲、乙、丙三种植被,且面积较大的砾石边滩上覆有淤泥。完成下面小题。

   

1.随着该河湾变迁,推测砾石边滩植被的演替顺序为(     
A.灌木植被→草本植被→湿生植被B.草本植被→湿生植被→灌木植被
C.湿生植被→灌木植被→草本植被D.湿生植被→草本植被→灌木植被
2.该区域甲→乙→丙植被分布变化呈现(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由低纬向高纬带状分异D.由沿海向内陆带状分异

4 . 日晷,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指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时仪器。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赤道式日晷的针指向北极星,晷盘与指针垂直。如图,是青岛莱西一中(36.88°N,120.55°E)地理学习小组制作的赤道式日晷,并于某日观测的照片。结合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节气中最可能拍摄到图示照片的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2.该照片拍摄时最接近北京时间(     
A.8点B.10点C.14点D.16点
3.该日晷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A.晷盘时辰顺序错误B.晷针不与日晷垂直
C.晷针太长干扰日影观察D.晷针未能指向北极星
2024-02-2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知名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年大联考(中昇大联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5 . 涪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岷山,是嘉陵江右岸最大的支流。该江穿越龙门山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四川盆地西北侧龙门山前地带堆积形成多个大小规模不等的冲积扇。下图为涪江龙门山前冲积扇序列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图中所示涪江三个冲积扇形成由早到晚的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①③②
2.导致涪江该河段冲积扇多次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褶皱相间沉积B.断层水平移动C.河流洪灾频繁D.河流侵蚀增强
3.涪江该河段冲积扇②范围和厚度明显大于其他两个,说明该冲积扇地带(     
A.地形起伏大,漫流范围广B.丛林覆盖高,障碍壅水多
C.河流流速快,沉积时间长D.侵蚀强度大,泥沙含量大
2021-09-05更新 | 2421次组卷 | 12卷引用: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6 . 雅丹地貌是干旱区常见地貌之一。下图是柴达木盆地“水上雅丹”地貌的景观图。该地貌的组成岩石主要来自湖底沉积物,雅丹地貌形成之后,由于河流改道,湖水汇入而形成“水上雅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该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B.冰川侵蚀C.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
2.推测“水上雅丹”的演化顺序( )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①→②→④→③D.②→④→③→①
2021-11-03更新 | 3440次组卷 | 25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区县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珊瑚藻主要生长在温暖石质海岸潮间带(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之间的地带),且海浪作用相对较弱的环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左图)目前不存在珊瑚藻,但存在珊瑚藻化石。该岛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剖面(右图)中,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乙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比甲地好。

(1)从位置和地层特征的角度,判断甲、乙两地海浪作用相对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
(2)推测该岛从珊瑚藻时期到砂岩时期,再到现阶段的海平面升降。有人认为,如果不考虑气候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地壳运动决定的;也有人认为,如果不考虑地壳运动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气候变化决定的。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对你的推测给予合理解释。
2023-07-07更新 | 656次组卷 | 7卷引用:微专题 河流冲淤平衡、特殊河流地貌、海岸线的变迁(练习)-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电影《不见不散》中,葛优饰演的刘元向李清开玩笑的说了一个梦想:如果我们在喜马拉雅山脉中间打通一个隧道,让南坡的暖湿气流通过隧道来到北坡,那么西藏地区能出多少个鱼米之乡啊!

材料二:川藏铁路是一条连接四川省与西藏自治区的快速铁路,呈东西走向,为中国国内第二条进藏铁路,东起成都市、西至拉萨市,线路全长1838千米,桥隧总长1413公里,设计速度160至200千米/小时。川藏铁路从1998年就开始选线,2014年才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建成通车,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坐火车仅需13个小时左右。

材料三:川藏铁路线路“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000米,相当于在最艰险、最复杂的高山峡谷之间,修建世界上技术难度最大的“巨型过山车”,正如歌词里唱的那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带到边疆。”天路建成后,使得四川省进藏在交通上四季无阻。下列图为川藏铁路地形剖面图及成都周边主要交通线图



(1)根据材料一推测西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三和图,请给“修建世界上技术难度最大的“巨型过山车””提供依据。
(3)既有川藏公路和青藏铁路,还有航空与全国联系,却依然修建川藏铁路,试分析其原因。
(4)试分析建成后,使得四川省进藏在交通上四季无阻的理由。
2023-06-19更新 | 266次组卷 | 3卷引用:重难点13 交通运输布局与中国新基建-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环境演变可从地质构造、沉积特征、化石类型和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距今约150万年,澳大利亚东南部存在古大湖,墨累河流经此湖并于P处溢出入海。此后,气候干湿交替,该湖逐渐变成内陆咸水湖。甲、乙两处水下沉积速率一致且无间断,沉积地层中含有古生物化石。黏土层形成于深淡水湖环境,石灰岩层形成于浅咸水湖环境。石灰岩层顶部海拔指示相应地点当时的湖面高度。

   

(1)根据沉积地层特征,分别说明古大湖区域干旱化和甲处先于乙处露出湖面的依据。
(2)墨累河曾因P处海拔较高而无法入海,后又经P处重新入海。推测使墨累河重新入海的主要内、外力作用。
(3)研究表明,p处北侧附近未遭受过海水入侵,如果不考虑构造因素,若为科考队员,你在野外可以寻找哪些方面的证据并论证该观点(列举两方面)。
2023-07-04更新 | 6296次组卷 | 19卷引用:第15讲 河流地貌的发育及河流冲淤(练习)-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10 . 为研究鱼鳞坑工程对治理坡面水土流失的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模拟实验,对比在坡度相同(25°),降雨强度相同(70毫米/小时)条件下黄土高原三种坡面输沙速率随降雨持续时间变化的情况。左图为三种坡面示意图,右图为三种坡面输沙速率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相比平整坡面,大、小鱼鳞坑坡面前35分钟输沙速率均较小是因为(     
①降水强度小②地表径流小③雨水下渗量大④植被覆盖率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下列关于大,小鱼鳞坑坡面输沙速率变化特征差异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鱼鳞坑损毁更早、坡面径流量更大B.大鱼鳞坑损毁更早、坡面径流量更小
C.小鱼鳞坑损毁更晚、坡面径流量更小D.大鱼鳞坑损毁更晚、坡面径流量更大
3.如果将模拟实验中的降水强度增大,下列推测最符合实际的是(     
A.平整坡面的最大输沙速率将变小B.小鱼鳞坑坡面损毁的时间推迟
C.对大鱼鳞坑坡面输沙速率无影响D.三种坡面输沙速率峰值均提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