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族际通婚是指不同民族成员之间的相互联姻,族际通婚率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人口范围内,所有族际婚姻占婚姻总数的比值,是反映各民族族际通婚程度的最主要的指标。族际通婚程度取决于各民族人口杂居程度和民族关系和谐程度两个因素。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显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族际通婚率比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总体的族际通婚率高出了4.12个百分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利于提高各民族人口杂居程度的是(     
A.增强各族宗教信仰B.缩小区域经济差异C.提升各族教育水平D.减少生育政策限制
2.族际通婚率上升有利于(     
①促进民族之间的团结奋斗
②增进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
③推动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
④降低各族人口的杂居程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族际通婚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是该人群(     
A.以中年人为主B.男性比例较高C.从事工业为主D.接触范围更广
2022-01-11更新 | 379次组卷 | 4卷引用:湘鄂冀三省益阳平高学校、长沙市平高中学等七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口迁移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1960~2020年,全球高收入经济体人口净流入规模累计1.4亿人,来自中高、中低、低收入经济体人口的比例分别为26.4%、50.0%、27.1%。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2018年,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经济份额占比分别较1970年变化增长4.4、-3.8、0.6个百分点。在日本城镇化进程中,人口随产业持续向大都市圈集聚,从向三极集聚到向一极集聚。下图示意日本三大城市群人口净迁入变化。



(1)从跨国层面和城乡层面,概括国际人口迁移方向的主要特征。
(2)日本人口1973年以前向东京圈、大阪圈、名古屋圈三极集聚,1973年之后转为向东京圈一极集聚,试说明原因。
(3)分析人口流入对日本三大城市群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3 . “收缩型城市”是指城市人口流失、失去活力的现象。人口流失和经济衰退是判断城市收缩的主要指标。中国东北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收缩最为严重,且集中出现了“市区—市辖区”双收缩的现象。读2007年至2016年中国收缩型城市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收缩型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收缩的原因相同B.西南地区个数较多
C.全是资源型城市D.东北地区共有11个
2.长经济带的收缩城市应对“收缩”的有力措施有(     
①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
②趋利避害,打造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
③优先配置主城区公共交通设施
④发展文化旅游业,大量吸引游客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2-07-0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人口流动活跃。下图为1980-2010年我国三大城市群省际净迁移人口变动图。省际净迁移人口等于省际迁入人口减去省际迁出人口。



(1)简述1990~2005年珠三角地区净迁移人口数量居三大城市群首位的原因。
(2)说出长三角地区吸引人口迁入的“拉力”。
(3)分析大量人口迁入对京津冀地区的不利影响。

5 . 实践表明人口迁移不是一蹴而就,迁移者通常要经历多次地点的变更才能最终稳定下来;在第一次迁移后,迁移者要么继续居留在迁入地,要么继续迁移(主要包括返乡和再迁移)。某研究机构统计了2022年全国多个省市的劳动力人口迁移状况,下图表示迁移者在不同等级城市的居留比例和居留意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大城市相比,超大城市迁入人口的居留意愿高,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平均收入高B.发展前景优C.公共服务好D.消费水平高
2.超大城市拟提高迁移者的居留比例,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①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
②加强流动人口技能培训
③放开城市入户政策
④实施更为宽松生育政策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 . 2019年铁路春运大数据显示,“反向春运”成为新热潮。“反向春运”指部分年轻人不回家乡过年,而是父母到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产生的“春运”现象(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反向春运”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①社会经济发展,观念改变       ②老年人收入不断地提高
③年轻人在大城市居有定所       ④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反向春运”对子女工作城市的影响是(     
A.环境负担加重B.拉动春节旅游消费
C.房租价格上涨D.加剧节假日用工荒
2021-09-04更新 | 342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管理、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下表是我国大陆地区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和第七次人口普查(2020年)的部分数据。

项目2010年2020年
总人口13.39亿14.12亿
年龄
结构
0〜14岁16.6%17.95%
15〜59岁70.15%63.35%
60岁及以上13.26%18.70%
城镇人口比重(%)49.6863.89
流动人口26210万人49276万人
(1)比较两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说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征。
(2)与2010年相比,2020年流动人口增加了约2.3亿人,试分析其主要原因。
(3)2010年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人口比重由49.68%上升到63.89%。简述我国城镇化迅速推进的意义。
2021-07-18更新 | 145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人口流动主要的驱动因素,一是收入差距等经济因素,二是人口管理政策。当前东部沿海地区仍是我国人口净流入最多的地区,但是北京、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在采取“控人”政策,导致人口增幅减小;安徽、陕西在采取大规模“抢人”政策,且效果非常明显,成为人口净流入的“大黑马”。下图为“2018年我国部分省市人口流动分布(单位:万人)示意图”。



(1)简述安徽、陕西成为人口净流入“大黑马”对当地的有利影响。
(2)解析近年来北京人口增幅逐渐减小的原因。
(3)简析黑龙江省近年来外迁人口不断增多的原因。

9 .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出现“城乡倒置”现象,即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下图示意我国城乡老龄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上图说法错误的是(     
A.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较快B.未来人口老龄化的重心将转向城市
C.老龄化程度同经济发展的水平相一致D.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持续时间较长
2.我国出现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农村生态适宜养老B.城乡经济差距较大
C.计划生育政策影响D.城乡生育观念改变
3.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可能有(     
①农村劳动力年龄失衡   ②“城市病”加重   ③我国长期劳动力不足   ④城市污染加重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图。


材料二   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多、增长快。下表为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与流动人口统计表。

人口普

查次数

年龄构成(%)

流动人口

数量(万人)

0~14岁

15~64岁

≥65岁

第五次

22.89

70.15

6.96

14438

第六次

16.60

70.14

13.26

26139


(1)根据材料一,说出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
(2)指出广东省常住人口总量由第三位变为第一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以及给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问题。
2021-04-22更新 | 21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