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5 道试题

1 . 2021年7月,经济以钢铁工业为主的攀枝花发放育儿津贴,以500元每月的标准补贴二孩、三孩生育直至3岁,属全国首创。下表为攀枝花和成都人口普查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2010年常住人口(万)2020年常住人口(万)人口年龄结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
0-14岁15-59岁60岁以上
攀枝花121.41121.2214%66.24%19.76%
成都1404.7682093.7813.28%68.74%17.98%
1.攀枝花与成都常住人口的变化差异,最能反映两地(     
A.年龄结构差异B.环境承载差异C.出生人口差异D.经济发展水平
2.攀枝花发放育儿津贴,主要目的是(     
A.促进人口均衡发展B.缓解居民就业压力
C.促进全国人口发展D.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3.为了更好地激发生育意愿,当地还可以(     
①转移钢铁工业②降低育儿成本③降低结婚年龄④延长陪护假期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迁移日趋频繁。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统计图,该图可以反映人口迁移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2012年人口迁出主要流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河北流向辽中南地区B.安徽流向京津地区
C.湖南流向长三角地区D.广西流向珠三角地区
2.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C.加重西部地区的环境压力D.加速中部地区的资源开发

3 . 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人口分布和国土区域严重不匹配的现象被称为“胡焕庸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胡焕庸线”西侧地区人口外迁现象趋缓,试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A.西侧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就业机会增多B.西侧地区环境质量提高,环境变好
C.东侧地区经济发展趋缓,就业机会减少D.东侧地区工业污染严重,环境较差
2.提高“胡焕庸线”西侧地区环境承载力的措施有哪些(     
①保持现有的消费水平
②提高科技发展水平
③加大对外开放程度
④禁止开发资源,保护环境
⑤提高居民受教育水平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②③⑤

4 . 每年春运期间返乡人流大增,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近年来选择"反向过年”的人大幅增加,春节去往大城市团圆成新风尚。“反向过年"是指年轻人选择将老家的父母和孩子接来工作的城市过年。一些交通部门也对反向票价给出较大折扣。下图为一线城市春节黄金周接待游客数量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中数据推测,出现“反向过年”最多的一线城市是(     
A.北京B.上海C.深圳D.广州
2.“反向过年”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①避开春运高峰,错峰出行       ②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③文化观念的变化       ④返乡交通成本较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0年春运自1月10日开启,南京公路客运总量春运期间预计达144万人次,节前客流主要以省内苏北班线、皖北班线、河南班线、山东班线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每年节前春运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     
A.城市→农村B.农村→城市C.农村→农村D.城市→城市
2.南京市吸引周边大量人口迁入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因素B.政治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经济因素
选择题-选择题组 | 容易(0.94) |
名校

6 . 下图为某地某年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战争因素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
2.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性的是(     
A.甲、乙B.甲、丙C.乙、丙D.乙、丁

7 . 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时空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两次人口数量变化率均高于15%的省级行政区是(     
A.苏、藏B.京、沪C.浙、粤D.渝、津
2.东北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B.生态C.交通D.政策
3.两次人口数量变化率反映我国人口(     
A.由内陆向沿边迁移B.向西北和东北迁移
C.沿长江经济带集聚D.向东部经济带集聚
2023-01-16更新 | 65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届江苏省徐州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城市一体化是指两个或多个毗邻城市依托发达的基础设施,达到高度协作的过程。出行联系量能够反映城市间的日常人口流动方向和强度,是分析判断城市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图为“工作日长三角城市日均出行联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工作日长三角城市出行联系表现为(     
A.跨省城市之间联系较少B.空间距离越近联系越多
C.沿海城市间联系最紧密D.大城市间联系较为紧密
2.下列城市间最具备城市一体化基础条件的是(     
A.南京—镇江—扬州B.苏州—无锡—常州
C.南通—泰州—扬州D.绍兴—宁波—舟山
3.影响工作日长三角城市出行量的主要因素是(     
A.旅游资源数量B.商业繁荣程度
C.区域经济联系D.科教文化水平
9-10高一下·黑龙江·期末
选择题-单选题 | 容易(0.94) |
名校
9 . 我国“五一”黄金周,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沟,这种现象属于(     
A.国际人口迁移B.国内人口迁移C.省际人口迁移D.人口流动
2022-09-23更新 | 522次组卷 | 64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苏兴化板桥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10 . 图为“根据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2001~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B.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
C.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D.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
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B.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C.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D.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