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1 .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浙江省和广东省人口净迁入规模占全国人口净迁入量的70%以上。浙江省绝大部分迁入人口主要流向杭州、宁波。广东省大部分迁入人口主要流向深、广州。下表为2019年浙江广东两省及主要城市人口净迁入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省份2019年人口净迁入量(万人)城市2019年平均人口净迁入量(万人)
浙江省84.09杭州49.35
宁波30.07
广东省82.6深圳41.22
广州40.15
1.与前几年相比,杭州、宁波、深圳、广州人口迁入的特点是(     
A.前来求学的人口最多B.人口年龄中位数下降
C.平均受教育水平提高D.男性人口比重增长
2.浙江、广东两省迁入人口空间分布不均衡,说明两省内(     
A.人口数量空间分布不均B.生态环境状况因地而异
C.城市等级及之间的距离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
2021-05-28更新 | 659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届高考一模考试地理试题

2 . 居住迁移是指个人或家庭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通常为同一城市内)居住地点的变换,也是住房的再选择过程。目前,居住迁移在我国城市中已较为频繁,下图示意上海市居民居住区位与房屋产权变化(注:a搬迁前、后都居住在内环以内;b搬迁前、后都居住在内环与中环之间;c搬迁前、后都居住在中环之外;d跨环线向内搬迁;e跨环线向外搬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非上海户口居民居住区位变化主要为(     
①在中环以内迁移②在中环以外迁移③跨环线向内迁移④跨环线向外迁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上海户口居民跨环线向外搬迁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居住环境B.缩短通勤距离C.减少搬迁费用D.降低生活成本
2021-05-17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5月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地理试题

3 . 下表显示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2010—2018年本地农民工就业分布的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东部中部西部
省外镇外省内镇内省外镇外省内镇内省外镇外省内镇内
20109.1837.4153.4150.9022.7626.3344.9434.0421.03
20127.5038.4954.0248.0724.5427.3843.1533.0923.76
20148.5938.3153.1043.0225.4431.5439.6333.8526.52
20168.0537.0654.8942.0025.7932.2136.9433.8029.26
20187.8037.5254.6840.7726.5132.7134.4435.0530.51

1.2010-2018我国农民工整体流动方向是(     
A.东部向中西部B.西部向中东部
C.中东部向西部D.中西部向东部
2.据表分析下列现象及主要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A.全国流动人口总规模上升--经济发展差异B.东部农民工以镇内就业为主---政策和交通
C.中西部农民工跨省回流显著---政策和产业转移D.西部农民工省外就业占比最高---经济发展水平
2021-05-16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4 . 近20年来,四川省城乡人口大量流向东部沿海城市,城乡居民的收入较多来自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收入返还。该省县域城镇化呈现出特殊发展模式:人口流出越多,城镇化速度越快(进城人群主要是农村留守的老人与儿童),县城就越繁荣。下表是2000-2015年四川省各层级城镇化水平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层级2000年城镇化率(%)2015年城镇化率(%)2000-2015年城镇人口年均增长率(%)
全省27.148.13.9
成都市53.771.63.8
地级市辖区40.657.92.7
县域(研究区内)16.737.54.6
1.近20年来,四川省县域城镇化的主要驱动力是(     
①本地工业化②异地工业化③乡镇旅游业发展④生活和教育需求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该省县域城镇化速度远超地级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县域(与地级市辖区相比)(     
①工业化水平相对较高②农村人口比例较高③城镇住房价格相对较低④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较低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3.今后推动该省县域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是(     
A.增加城镇住房供给量B.降低城市入户门槛C.完善社会养老保障D.多元发展本地产业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青海省尖扎县按照“山上问题、山下解决”的发展思路,在尖扎县城附近,依黄河建新村,并将此村命名为“德吉村”(德吉,藏语“幸福”的意思),集中易地搬迁了附近生存条件恶劣的浅脑山区藏族群众近千人。德吉村海拔1900多米,村旁有高速公路,距离省会西宁市120多千米。随着整体搬迁的推进,很多原来外出打工的村民回流。下图示意尖扎县位置。

(1)试从劳动力角度,说明浅脑山区贫困率高的原因。
(2)指出政府针对搬迁村民“稳得住,能致富”所做的主要工作。
(3)简述村民回流对德吉村的积极影响。
2021-05-13更新 | 365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届高三高中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一)地理试题

6 .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市各区县2000和2005年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心城区外来常住人口的变化,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调整B.房价大幅上涨C.严格落户政策D.市中心空洞化
2.郊区外来常住人口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降低环境人口容量B.加速城市规模扩大C.加剧市区交通拥堵D.增加社会养老负担

7 . 利用气候条件、空气质量、水体质量、医疗条件、交通便捷度、区域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明程度、生活成本等指标对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形成某类型人口流动适宜度指数。下表是“2020年我国某类型人口流入适宜度指数排行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我国某类型人口流入适宜度指数排行榜

城市广州海口厦门福州南宁三亚
适宜度指数157150145137136133
排名123456
1.该人口流入的主要目的是(     
A.养老B.经商C.旅游D.求学
2.该人口流入对迁入地社会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A.人口容量增大B.社会服务短缺
C.科技水平提高D.就业压力增大

8 . 我国东北地区城市女性的就业水平整体较低,并由2000年的44%下降到2015年的41%,下图示意2015年东北地区城市女性就业水平空间格局。资源型城市密集的黑龙江省,城市适宜男性就业的岗位多,女性就业水平呈持续下滑趋势,且下降幅度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地区北部城市女性主要从事的行业最可能是(     
A.机械制造B.服装纺织C.资源开采D.软件设计
2.东北地区南部沿海城市女性就业水平高,与之相关性最大的因素是(     
A.家庭规模B.女性出生率C.重工业水平D.对外经济交流
3.提升东北地区城市女性就业水平的关键举措有(     
①繁荣工业②实施鼓励生育政策③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④改善女性工作场所环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05-03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0-2021学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20-21高三·山东·对口高考

9 . 人口流失和经济衰退是判断城市收缩的主要指标。下图示意2019年中国收缩城市研究基本态势调查情况。下表中,甲、乙、丙、丁四个不同种类的城市,其对应框内的数字,依次代表城市的经济总量指数、人口数量指数、用地面积指数;各指数均采用1~5的等级,数字越大,在全国的地位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经济总量指数人口总量指数用地面积总量指数城市经济总量指数人口总量指数用地面积指数城市经济总量指数人口总量指数用地面积指数城市经济总量指数人口总积量指数用地面积指数
1980年221435433344
2019年544324333434
1.图中被提及的东北地区城市属于表中四种类型中的(     
A.甲B.乙C.丙D.丁
2.东北收缩城市的出现带来的影响是(     
A.人口老龄化得到缓解B.房价、物价上涨
C.人口对耕地压力减轻D.机械迁移率为负值
2021-04-17更新 | 250次组卷 | 7卷引用:黄金卷13-【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河北专用)

10 . 根据2021年春节前2月6~8日全国人口迁徙大数据统计,日均人口流入量占比前三位的省份是广东省(14.24%)、四川省(8.13%)、河南省(7.52%);日均人口流出量占比前三位的省份是广东省(21.14%)、四川省(7.31%)、江苏省(6.56%)。另据铁路部门统计,旅客发送量比去年同期减少7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广东流入人口最多的影响因素是(     
A.返乡B.旅游C.探亲D.购物
2.广东流入人口最多、流出人口也最多,主要原因是(     
A.旅游资源丰富B.交通网络四通八达C.气候温暖湿润D.外来务工人员众多
3.今年春节前我国人口流动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收入水平的变化B.国家政策的调控C.传统文化的影响D.恶劣天气的制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